18
民国画家汪东(字旭初)-扇面山水
起拍价
RMB
2,000
当前价
RMB
2,000
围观人数:122
出价次数:1
延时周期:00:00
保证金:0%
服务费:0%
佣金:10%
不包邮 不保真 7天退货无责 已结束
最高出价:RMB 2,000
小程... [领先]
2,000
08月24日 15:55:19

重庆大千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
作品尺寸:
52*20
作品描述:
汪东(1890年-1963年),男,原名东宝,后改名东,字旭初,号寄庵,别号寄生、梦秋,江苏省吴县(今苏州市)人。他是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汪东早年留学日本,1904年14岁时入早稻田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哲学馆学习,在日本期间他参加了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并担任《民报》撰述。1908年,汪东师从章太炎习文字学,与黄侃、钱玄同、吴承仕同为章门四弟子。
1910年汪东回国,参与江苏光复活动。1912年,他担任《大共和报》撰述,并参加“南社”,对抗北京北洋政府。1913年,任北洋政府内务部佥事。1923年,与章太炎等人在上海创办了《华国月刊》。1925年,任江苏省长公署秘书。1927年,受第四中山大学校长张乃燕之聘担任该校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28年学校改为“国立中央大学”(中大校歌由汪东作词,程懋筠谱曲)。1930年,文学院院长谢寿康奉调出任比利时大使,由汪东继任文学院院长。1932年任中大校长后聘任的各院院长为文学院汪东,法学院童冠贤、理学院孙洪芬、教育学院黄健中、工学院卢思绪、农学院邹树文(当时的医、商两学院已独立,在上海建成“中大上海医学院”和“中大上海商学院”)。
1937年,汪东随中央大学入川,曾于1938年改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至1943年任重庆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抗战胜利后担任国立礼乐馆馆长,1947年与柳诒徵、夏敬观、冒鹤亭、汪辟疆、顾颉刚等教授同任国史馆修纂。
新中国成立后,汪东于1950年被选为苏州市人民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1954年起,先后任苏州市政协常委、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苏州市委员会主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汪东为章太炎弟子,凡经史百家,无不研习,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诸方面,都有创获。他的文章如《论支那立宪必先以革命》《法国革命史论》《别录》等,多散见于《民报》《大共和日报》《华国月刊》《制言半月刊》等多报杂志上。而于词学,工力也极深。他亲自编定的《梦秋词》(齐鲁书社1985年影印本)收录从1909年到1962年之间的词,计20卷1380余阙;1962-1963年间病中所作,由吕贞白先生抄录,计28首,附词集后。有夏敬观序,沈尹默、唐圭璋、程千帆、殷孟伦等人跋。另附录《词学通论》及《郑校〈清真集〉批语》(汪东、黄侃批,程千帆、沈祖棻藏本)。《梦秋词》手稿在十年浩劫中,几被付之一炬,幸赖其孙汪尧昌抢救而出。
汪东又擅书画,与沈尹默等交厚。书法初习董其昌,继而出入颜、米,饶有古法。作篆书,喜用柔毫,圆润遒劲,似软却挺,有时也爱用篆书笔法入行楷,别有情趣。亦能山水,而画梅尤得同行称赞。在南京任教时,与朋辈黄季刚所居相近,季刚宅名“量守庐”,汪东为之绘《量守庐图》山水一幅、并以篆书作一联云:“此地宜有词仙,山鸟山花皆上客;何人重赋清景,一丘一壑也风流。”又尝与庞衡裳等人雅集鹤园,园中有石名“掌云”者,为汪东题字,至今犹存。同时在苏州留园、拙政园、狮子林等,也曾留下他的墨迹。
1963年6月13日,汪东因患胃癌医治无效,病故在苏州,享年74岁。遗体葬于吴县越溪陆墓山。1974年台湾文海出版社出版了沈云龙所编的《汪旭初先生遗集》。
汪东早年留学日本,1904年14岁时入早稻田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哲学馆学习,在日本期间他参加了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并担任《民报》撰述。1908年,汪东师从章太炎习文字学,与黄侃、钱玄同、吴承仕同为章门四弟子。
1910年汪东回国,参与江苏光复活动。1912年,他担任《大共和报》撰述,并参加“南社”,对抗北京北洋政府。1913年,任北洋政府内务部佥事。1923年,与章太炎等人在上海创办了《华国月刊》。1925年,任江苏省长公署秘书。1927年,受第四中山大学校长张乃燕之聘担任该校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28年学校改为“国立中央大学”(中大校歌由汪东作词,程懋筠谱曲)。1930年,文学院院长谢寿康奉调出任比利时大使,由汪东继任文学院院长。1932年任中大校长后聘任的各院院长为文学院汪东,法学院童冠贤、理学院孙洪芬、教育学院黄健中、工学院卢思绪、农学院邹树文(当时的医、商两学院已独立,在上海建成“中大上海医学院”和“中大上海商学院”)。
1937年,汪东随中央大学入川,曾于1938年改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至1943年任重庆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抗战胜利后担任国立礼乐馆馆长,1947年与柳诒徵、夏敬观、冒鹤亭、汪辟疆、顾颉刚等教授同任国史馆修纂。
新中国成立后,汪东于1950年被选为苏州市人民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1954年起,先后任苏州市政协常委、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苏州市委员会主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汪东为章太炎弟子,凡经史百家,无不研习,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诸方面,都有创获。他的文章如《论支那立宪必先以革命》《法国革命史论》《别录》等,多散见于《民报》《大共和日报》《华国月刊》《制言半月刊》等多报杂志上。而于词学,工力也极深。他亲自编定的《梦秋词》(齐鲁书社1985年影印本)收录从1909年到1962年之间的词,计20卷1380余阙;1962-1963年间病中所作,由吕贞白先生抄录,计28首,附词集后。有夏敬观序,沈尹默、唐圭璋、程千帆、殷孟伦等人跋。另附录《词学通论》及《郑校〈清真集〉批语》(汪东、黄侃批,程千帆、沈祖棻藏本)。《梦秋词》手稿在十年浩劫中,几被付之一炬,幸赖其孙汪尧昌抢救而出。
汪东又擅书画,与沈尹默等交厚。书法初习董其昌,继而出入颜、米,饶有古法。作篆书,喜用柔毫,圆润遒劲,似软却挺,有时也爱用篆书笔法入行楷,别有情趣。亦能山水,而画梅尤得同行称赞。在南京任教时,与朋辈黄季刚所居相近,季刚宅名“量守庐”,汪东为之绘《量守庐图》山水一幅、并以篆书作一联云:“此地宜有词仙,山鸟山花皆上客;何人重赋清景,一丘一壑也风流。”又尝与庞衡裳等人雅集鹤园,园中有石名“掌云”者,为汪东题字,至今犹存。同时在苏州留园、拙政园、狮子林等,也曾留下他的墨迹。
1963年6月13日,汪东因患胃癌医治无效,病故在苏州,享年74岁。遗体葬于吴县越溪陆墓山。1974年台湾文海出版社出版了沈云龙所编的《汪旭初先生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