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已故著名老书法家许伯建-书法
起拍价
RMB
1,500
当前价
RMB
1,500
围观人数:82
出价次数:1
延时周期:00:00
保证金:0%
服务费:0%
佣金:10%
不包邮 不保真 7天退货无责 已结束
最高出价:RMB 1,500
小程... [领先]
1,500
08月24日 09:00:57

重庆大千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
作品尺寸:
44*33
作品描述:
许伯建(1913年-1998年),名廷植,号蟫堪、阿植、补茅主人,生前为民革党员。他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协副主席、顾问、重庆诗词学会顾问等。
许伯建书法以行草为主,崇尚晋唐风韵,是二王书法的极力追慕者。他4岁入家塾,曾临习过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诸家的字帖。其早期的褚体小楷近于《雁塔圣教序》,书风瘦劲秀逸。1943年加入战时重庆吟集饮河社后,受帖学大家沈尹默、潘伯鹰影响至深。1962年因病退休后,他临摹各种版本的《兰亭》多达1700多通,并对登门弟子细心指导。
1956年,文化部组织“中国书法研究社”,许伯建成为第一批社员。1957年,其行书条幅参加了文化部和对外友协组织的中国书法研究社社员作品赴日本东京的展出,该展览在日本引起轰动,参观者达30多万人次,其作品也被日本帝国博物馆收藏。
上海李天马先生评价他的小楷和郑诵先先生的擘窠大字时说,当代书坛一大一小都是四川人,即郑诵先与许伯建,“郑愈大愈妙,许越小越精”。吴宓先生评其为“诗词书法篆刻之艺术三绝之雅士”。上海谢稚柳则说:“余尝闻怀宁潘伯鹰数称伯建才藻花烂,未得瞻近。客腊同里蒋峻斋过渝州,得相会合,于其斋头获睹斯卷,云露玉屑逸飘渺,再三读如解饥渴。犹憾伯鹰为绍介之晚耳”。
许伯建的书法作品载入《中国新文艺大系书法卷》《书品书品,其著有《补茅文集》《许伯建书风》《许伯建书法精品集》等。他还雅好金石,对两汉印章和周秦古玺亦深有研究,喜以钟鼎文入印,力求古趣、雅正,为潘伯潘伯鹰宓吴宓所激赏。
在交友方面,许伯建与潘伯鹰的交往为人称道。20世纪40年代初期,许伯建与潘伯鹰因诗结缘,二人逐成莫逆之交。1966年潘伯鹰重病弥留之际,许伯建不远万里从重庆赶往上海与之诀别。著名文史掌故作家郑逸梅将此故事记录下来并发表。
在提携后辈上,许伯建也不遗余力。20世纪70年代前后,虽僻处乡间,仍有不少青年慕名向他求教书法,他来者不拒并因材施教,且提倡转益多师。1980年,他与友人发起成立了重庆书法研究会,乃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开创人之一。1997年9月下旬,他强撑病体完成《辟建重庆人民广场碑记》,此为其绝笔,该碑现仍立于重庆人民大礼堂一侧花台上。
许伯建书法以行草为主,崇尚晋唐风韵,是二王书法的极力追慕者。他4岁入家塾,曾临习过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诸家的字帖。其早期的褚体小楷近于《雁塔圣教序》,书风瘦劲秀逸。1943年加入战时重庆吟集饮河社后,受帖学大家沈尹默、潘伯鹰影响至深。1962年因病退休后,他临摹各种版本的《兰亭》多达1700多通,并对登门弟子细心指导。
1956年,文化部组织“中国书法研究社”,许伯建成为第一批社员。1957年,其行书条幅参加了文化部和对外友协组织的中国书法研究社社员作品赴日本东京的展出,该展览在日本引起轰动,参观者达30多万人次,其作品也被日本帝国博物馆收藏。
上海李天马先生评价他的小楷和郑诵先先生的擘窠大字时说,当代书坛一大一小都是四川人,即郑诵先与许伯建,“郑愈大愈妙,许越小越精”。吴宓先生评其为“诗词书法篆刻之艺术三绝之雅士”。上海谢稚柳则说:“余尝闻怀宁潘伯鹰数称伯建才藻花烂,未得瞻近。客腊同里蒋峻斋过渝州,得相会合,于其斋头获睹斯卷,云露玉屑逸飘渺,再三读如解饥渴。犹憾伯鹰为绍介之晚耳”。
许伯建的书法作品载入《中国新文艺大系书法卷》《书品书品,其著有《补茅文集》《许伯建书风》《许伯建书法精品集》等。他还雅好金石,对两汉印章和周秦古玺亦深有研究,喜以钟鼎文入印,力求古趣、雅正,为潘伯潘伯鹰宓吴宓所激赏。
在交友方面,许伯建与潘伯鹰的交往为人称道。20世纪40年代初期,许伯建与潘伯鹰因诗结缘,二人逐成莫逆之交。1966年潘伯鹰重病弥留之际,许伯建不远万里从重庆赶往上海与之诀别。著名文史掌故作家郑逸梅将此故事记录下来并发表。
在提携后辈上,许伯建也不遗余力。20世纪70年代前后,虽僻处乡间,仍有不少青年慕名向他求教书法,他来者不拒并因材施教,且提倡转益多师。1980年,他与友人发起成立了重庆书法研究会,乃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开创人之一。1997年9月下旬,他强撑病体完成《辟建重庆人民广场碑记》,此为其绝笔,该碑现仍立于重庆人民大礼堂一侧花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