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已故著名文化名人冯友兰-扇面书法
起拍价
RMB
1,800
当前价
RMB
围观人数:0
出价次数:0
延时周期:00:00
保证金:0%
服务费:0%
佣金:10%
不包邮 不保真 7天退货无责 已结束
当前价:暂无出价

重庆大千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
作品尺寸:
58*25
作品描述:
冯友兰(1895 年 12 月 4 日—1990 年 11 月 26 日),字芝生,河南唐河人,是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新理学体系创立者,“现代新儒家”之一、中国哲学史学科奠基人。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教育经历:
- 1915 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专业,接受系统的哲学训练,在北大期间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也受益于胡适和梁漱溟二人的东西方文化大辩论。
- 1919 年赴美国留学,1924 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留学期间,师事新实在论者孟大格和实用主义大师杜威,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也有一定研究。
2. 学术贡献:
- 中国哲学史研究:他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确立了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开创性意义。该书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释,为后人研究中国哲学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 新理学体系: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写成了“贞元之际所著书”(又称“贞元六书”,即《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标志其“新理学”体系的确立。“新理学”体系是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一种创新和发展,试图融合中西哲学的思想,构建一种新的哲学体系。
3. 教学经历:曾在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高校任教。在清华大学担任教授兼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务多年,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哲学人才。
4. 社会影响:冯友兰的学术思想和著作对中国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中国哲学简史》不仅是哲学专业的重要读物,也被广大读者所喜爱,是了解中国哲学的经典入门书籍。该书的英文讲稿整理出版后,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许多高校中国哲学课程使用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冯友兰一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学术思想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他始终坚持对哲学的研究和探索,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教育经历:
- 1915 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专业,接受系统的哲学训练,在北大期间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也受益于胡适和梁漱溟二人的东西方文化大辩论。
- 1919 年赴美国留学,1924 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留学期间,师事新实在论者孟大格和实用主义大师杜威,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也有一定研究。
2. 学术贡献:
- 中国哲学史研究:他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确立了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开创性意义。该书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释,为后人研究中国哲学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 新理学体系: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写成了“贞元之际所著书”(又称“贞元六书”,即《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标志其“新理学”体系的确立。“新理学”体系是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一种创新和发展,试图融合中西哲学的思想,构建一种新的哲学体系。
3. 教学经历:曾在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高校任教。在清华大学担任教授兼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务多年,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哲学人才。
4. 社会影响:冯友兰的学术思想和著作对中国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中国哲学简史》不仅是哲学专业的重要读物,也被广大读者所喜爱,是了解中国哲学的经典入门书籍。该书的英文讲稿整理出版后,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许多高校中国哲学课程使用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冯友兰一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学术思想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他始终坚持对哲学的研究和探索,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