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已故著名画家高剑父-国画花鸟
起拍价
RMB
2,800
当前价
RMB
围观人数:1
出价次数:0
延时周期:00:00
保证金:0%
服务费:0%
佣金:10%
不包邮 不保真 7天退货无责 已结束
当前价:暂无出价

重庆大千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
作者:
高剑父
作品尺寸:
100*49
作品描述:
高剑父(1879年10月12日—1951年6月22日),名仑,字剑父,是中国近现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与高奇峰、陈树人并称“岭南三杰”,且为三杰之首。
他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番禺县(现广州市番禺南村员岗乡)。高剑父年少时家境贫困,14岁拜名画家居廉为师学画,后曾投考广东水师学堂,不久辍学又返回居廉门下。他还在澳门岭南学堂学习,课余向法国画家麦拉学习素描。
高剑父的艺术生涯与政治活动紧密相连。1906年,他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革命事业,参加过黄花岗起义等。他在绘画上致力于改革创新,1908年在广州举办“折衷”“新国画展”。其作品追求形神兼备,手法彩墨并重,题材包括花鸟、山水等。
高剑父在中国画坛逐渐崛起,成为“画坛盟主”和“一代宗师”。他所创立的“岭南画派”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绘画流派。他的代表作品有《东战场的烈焰》《江关萧瑟》《绝代名姝》《松风水月图》等,作品先后获得意大利万国博览会金牌奖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比利时百年博览会最优等奖,各国博物馆均收藏其作品。其著作有《中国现代的绘画》《印度艺术》《国画新路向》《春睡艺谈》等。
孙中山逝世后,他全力倡导新国画运动,1924年在广州创办春睡画院。曾任中山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抗战期间,他移居澳门,继续主持春睡画院,并组织师生举办抗战画展。1946年,他返广州,创办南中美术院。1951年6月22日,他在中国澳门因病逝世,享年72岁。
2023年5月,高剑父入选国家文物局“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
高剑父的艺术思想强调在继承中国画传统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绘画技法,融会中外画学长处,他反对清末以来中国画因循守旧的流弊,提倡“艺术革命”,主张中国画应随社会进步而发展。其绘画追求透视、光线、气候、空间的表现,尤重色彩渲染,同时对绘画工具的使用有新的突破,还从其他艺术中汲取养料,在吸收外来艺术精华时注重保留民族艺术。他融合传统绘画中的多种技法,又借鉴日本画、西洋画技艺,重视透视和立体感,并注重写生。
在高剑父的花鸟作品中,他革新了传统中国画,借鉴西画技艺,创造出不一样的意境之美;其山水作品气势磅礴,笔法近似马远、夏圭一派,横砍竖劈,干笔飞白,于秀逸中见刚劲,多用水墨渲染,深浅远近,诗意盎然,用色彩和水墨的渲染来表现形象和质感。
清华大学教授陈瑞林评价他是一位杰出的中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中国传统美术的革新者和中国现代美术的先驱者;《羊城晚报》称他是近现代中国画从古典向现代转型进程中的先驱者之...
他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番禺县(现广州市番禺南村员岗乡)。高剑父年少时家境贫困,14岁拜名画家居廉为师学画,后曾投考广东水师学堂,不久辍学又返回居廉门下。他还在澳门岭南学堂学习,课余向法国画家麦拉学习素描。
高剑父的艺术生涯与政治活动紧密相连。1906年,他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革命事业,参加过黄花岗起义等。他在绘画上致力于改革创新,1908年在广州举办“折衷”“新国画展”。其作品追求形神兼备,手法彩墨并重,题材包括花鸟、山水等。
高剑父在中国画坛逐渐崛起,成为“画坛盟主”和“一代宗师”。他所创立的“岭南画派”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绘画流派。他的代表作品有《东战场的烈焰》《江关萧瑟》《绝代名姝》《松风水月图》等,作品先后获得意大利万国博览会金牌奖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比利时百年博览会最优等奖,各国博物馆均收藏其作品。其著作有《中国现代的绘画》《印度艺术》《国画新路向》《春睡艺谈》等。
孙中山逝世后,他全力倡导新国画运动,1924年在广州创办春睡画院。曾任中山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抗战期间,他移居澳门,继续主持春睡画院,并组织师生举办抗战画展。1946年,他返广州,创办南中美术院。1951年6月22日,他在中国澳门因病逝世,享年72岁。
2023年5月,高剑父入选国家文物局“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
高剑父的艺术思想强调在继承中国画传统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绘画技法,融会中外画学长处,他反对清末以来中国画因循守旧的流弊,提倡“艺术革命”,主张中国画应随社会进步而发展。其绘画追求透视、光线、气候、空间的表现,尤重色彩渲染,同时对绘画工具的使用有新的突破,还从其他艺术中汲取养料,在吸收外来艺术精华时注重保留民族艺术。他融合传统绘画中的多种技法,又借鉴日本画、西洋画技艺,重视透视和立体感,并注重写生。
在高剑父的花鸟作品中,他革新了传统中国画,借鉴西画技艺,创造出不一样的意境之美;其山水作品气势磅礴,笔法近似马远、夏圭一派,横砍竖劈,干笔飞白,于秀逸中见刚劲,多用水墨渲染,深浅远近,诗意盎然,用色彩和水墨的渲染来表现形象和质感。
清华大学教授陈瑞林评价他是一位杰出的中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中国传统美术的革新者和中国现代美术的先驱者;《羊城晚报》称他是近现代中国画从古典向现代转型进程中的先驱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