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荣宝斋(南京)2018年春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2018年7月13 - 14日
拍卖时间:2018年7月14 - 15日
展拍地点:南京金奥费尔蒙酒店二楼金奥厅(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33号)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荣宝斋(南京)拍卖特别甄选中国书画部分的名家精品,与诸君共珍赏。
此次春拍荣宝斋(南京)将推出静逸斋雅集专场、邹模贤(慕贤居)藏金石雅玩专场、中国书画(一)、中国古代书画暨佛教书画专场、中国书画(二)五大专场,共计1200余件拍品。其中近现代书画拍品依然是主体,也是荣宝斋的传统优势项目。届时诚邀各位藏家莅临现场,共享艺术盛宴。荣宝斋(南京)2018年春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2018年7月13 - 14日
拍卖时间:2018年7月14 - 15日
展拍地点:南京金奥费尔蒙酒店二楼金奥厅(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33号)
★雅鉴最诚挚的代拍服务和最专业的代拍体验将助您轻松夺宝!客服微信咨询:15711157551、13683097375
★2018春拍季正在火热进行中,雅鉴将全面助力此次拍卖,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委托下单电话:15711157551、010-87731775
★同时也欢迎您使用雅鉴APP或直接在该公众号菜单栏中的“拍卖直播”中观看近期开拍的直播专场
专场设置
本次拍卖会设置五个专题场次分别是:静逸斋藏中国书画专场、中国书画(一)、邹模贤(慕贤居)藏书画金石雅玩专场、中国古代书画暨佛教书画专场、中国书画(二)
雅鉴 · 推荐
LOT·0019
李苦禅 1899-1983 荷塘清趣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莲之为性,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冬月大寒中,苦禅写。
钤印:李氏苦禅
鉴藏印∶德敖所藏
著录:《静逸斋雅集》P16,安徽美术出版社,2018年。
说明:此作品直接得自作者家属。
60×96cm 约5.2平尺
RMB: 30,000~50,000
此幅《荷塘清趣》写夏日疏落的几枝夏荷,叶淡花香,鲜妍可人。画家他用自己独到的审美观点与丰富的表现手法,创造出许多形神兼备,高度凝练的艺术形象,随意中蕴含着朴拙之气,含蓄中蕴含着阳刚之气,运笔线条如行云流水,苍劲朴拙,笔法凝练简约,却意趣盎然。达到了“笔简意繁”的艺术境界。
李苦禅作画,特别擅于用水。此图以淡墨泼写荷叶、茨菇叶,因充分利用了水的渗透,纸的晕化,恰到好处地留出了水痕、墨迹,不粘不脱,大大地丰富了墨块的表现力,不似之似地写出了荷叶的形质,分出了石面的阴阳,分割了画面的空间。右方石下的石头,草草似不经意,却使石与后面隐藏的荷叶荷花有了若即若离的联系,使其间一小块空白顿时生动起来。
更妙的是左上方的那朵婀娜的红荷,与右下的石头成顾盼呼应之势,使清净的荷塘,有了动感,添了生机。
LOT·0022
齐白石 1864-1957 竹外桃花图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癸亥(1923年)五月初八日,齐璜白石山民制。
钤印:木居士
李苦禅题跋:此先师白石翁早年所作。其作画私淑吴昌硕,盖此时正力追其画法也。白石师书法早学冬心,后学李北海,观其落款字跡犹可见于原委耳。乙卯(1975年)秋月拜观后爰题以誌乎,苦禅。 钤印:苦禅
鉴藏印∶德敖珍藏
著录:《静逸斋雅集》P4,安徽美术出版社,2018年。
99×66cm 约5.9平尺
RMB: 500,000~800,000
齐白石平生所作,竹笋桃花之幅极为罕见,尺幅达六平尺之巨,如此尺幅的竹笋桃花作品,集繁富之变化与清丽之设色于一体,仅此一幅。且此幅不带上款本应为老人意满而自留之制,后白石老人多次请现藏家帮忙,故馈赠于现藏家。
1922年齐白石奔走于京湘两地,于京城初露头角。这年陈师曾与金城赴日本,参加中日联合画展,携齐白石花卉山水数幅与会,在日本画界引起轰动。白石诗草记:“曾点胭脂作杏花,百金尺纸众争夸,平生羞煞传名姓,海国都知老画家。”杏花时价每幅百金。
此作绘于1923年。齐白石以桃花缤纷穿插着数两竿劲竹,底部是冒出的三支春笋。竹、笋、桃花穿插累积的变化而使之产生动势的繁复,又在右侧以四两拨千斤般地以流畅的题款在效果上予以化解,而使之豁然畅通,势行无碍。此幅最大特色,是境势的营造。构图上,似有唐人折枝之意,古拙而不失灵动飘逸,以书法笔意写就的竹子、桃枝,苍劲有力,行笔运势气脉流畅,一无犹豫。枝、叶、花、笋多个层次,都有着繁富的变化,疏可跑马,密不透风。一树桃花或疏或密,或稠或稀,或瓣或蕊,或向或背,竹子或实或虚,极尽变化。
再看画中竹叶呈“个”字形,大小近似,总体方向趋一,从而造成画面的统一和单纯感。墨色是以浓淡两个层次,既保持了一定的单纯性又增加了一种厚度。齐白石认为画竹最重要是竹叶,把竹叶画生动了,有气势了,自然趣味无穷。于型,寓于心中,胸有成竹。于意,笔随兴动,意泻于笔。
生长着的竹笋在白石老人的笔下鲜少出现。湖南湘潭质朴的乡野生活予其创造了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直接画出了他的思乡情结。岩石间冒出的三支竹笋,在齐白石笔下也都那么鲜嫩,充满勃勃生机。
难能可贵的是苦禅先生罕见的在画上题了长跋,有七十字之多。其云:“此先师白石翁早年所作。其作画私淑吴昌硕,盖此时正力追其画法也。白石师书法早学冬心,后学李北海,观其落款字跡犹可见于原委耳。乙卯秋月拜观后爰题以誌乎,苦禅。”细说了白石老人此幅作品之精,技法来源,可以说此幅作品不仅是白石老人的精品之作,更是苦禅先生与白石老人书画共鸣的一次深度交游。
LOT·0194
黄宾虹 1865-1955 孤舟小泊图
水墨纸本 立轴
款识:孤舟小泊初,远寺疏钟起。苑屋两三家,悬灯深树里。宾虹画。
钤印:黄宾虹
说明:Lot0193-0196由同一藏家友情提供,并附当时文物公司购买发票。
61×34cm 约1.9平尺
RMB: 600,000~800,000
LOT·0199
徐悲鸿 1895-1953 倘得悠游销岁月
水墨纸本 镜心
款识:倘得优游销岁月,此即芳草是天堂。辛巳(1941年)五月,悲鸿槟城客中。
钤印:东海王孙、欲罢不能之工
著录:《2014中国美术总评榜作品集》(民营博物馆卷)P95,中国书店,2015 年。
说明:1.此作品原为嘉德2011年秋《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1214号。
2.此作品原为徐悲鸿1941年马来西亚为抗战募捐义卖作品。
68×97cm 约5.9平尺
RMB: 4,000,000~6,000,000
LOT·0201
黄宾虹 1865-1955 山亭琴趣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山亭琴趣,甲午(1945年)春日,黄宾虹画。辛丑(1961年)锦葵开候,潘天寿题。
钤印:潘天寿、松蘅室、黄宾虹
117.5×40cm 约4.2平尺
RMB: 3,000,000~4,000,000
LOT·0202
张大千 1899-1983 执扇仕女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明月壬郎曲,竹枝湘女讴。秋风零露下,襟袖断生愁。三十三(1944)年元月似楷元老弟两教,大千张爰。
钤印:大千、游戏神通、摩登戒体、爰鉨
鉴藏印:杨启霖所藏书画
著录:《袖海楼藏画选》P182,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7月。
106×50.5cm 约4.8平尺
RMB: 1,500,000~2,000,000
LOT·0208
傅抱石 1904-1965 溪亭访友
设色纸本 镜心
款识:丁亥(1947年)五月,抱石白下制。
钤印:抱石、丁亥
说明:此作品为董桥先生旧藏。
著录:董桥《小风景》p8,牛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
18×50cm 约0.8平尺
RMB: 800,000~1,200,000
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傅抱石的山水画,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对解放后的山水画,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其人物画,线条劲健,深得传神之妙。
此作品创作于1947年。由“金刚坡下山斋”转至“金陵讲舍”,安定下来,结束漂泊客居的生活,和家人一同重新开启人生中最为快意放松的时期。沉积十年,理论与艺术实践都达到了高峰时期,绘画已形成日臻完善的艺术体系。这段时间正是傅抱石对于其金刚坡下时期的归纳总结,也是两地与两个艺术时期间重要的承接点。金刚坡时期数次个展的巨大成功,巴山蜀水的造化滋养,终回南京的喜悦之情,都交织在这一时期的画作中,画面更加简括,线条更加流畅松活,墨色也比从前更清朗。远处山头壮阔奇险,以破笔散锋卷云状笔触显出山势险峻,元气淋漓。枝叶茂密,苍虬耸立,又山谷间有幽去弥漫,远近高低,层层递进。人物大小如芥子,数笔点眉眼便形神俱出,功力超凡。
LOT·0322
刘海粟 1896-1994 黄山云海
水墨纸本 立轴
款识:黄岳雄姿峙古今,百年九度此登临,目空云海千层浪,耳熟松风万古青。
一九八三年八月,祥麟同志属。刘海粟。
钤印:刘海粟
鉴藏印:邓氏苍梧传研楼珍藏之印、邓氏苍梧珍藏、艺海堂
著录:《观海楼藏海上书画集》P138,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
138×69cm 约8.6平尺
RMB: 60,000~80,000
LOT·0451
吴冠中 1919-2010 忆泰山高峰
设色纸本 镜心
款识:忆泰山上高峰,荼。
钤印:荼、八十年代
鉴藏印:慕贤珍藏
说明:1.此作品为附广东省新会县文物商店1991年购买发票。
2.附广东省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91年鉴定证明。
67×130.5cm 约7.9平尺
RMB: 3,200,000~4,200,000
此幅《忆泰山高峰》水墨画作于八十年代。八十年代以前,吴冠中的作品是以油画为主的,在文革期间,吴冠中因受到“丑化工农兵”的批判而放弃人物画,完全转向风景画。而在这之前他对油画名族化的成功探索,使他的油画“更趋向于墨白,追求单纯和韵味”,保留了西方绘画的色彩和形式规律,而意象的凝练和墨韵的变化则更多注入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八十年代,吴冠中几乎完全改换到水墨的门庭之下了,带有中国韵味的水墨画占据吴冠中作品的大部分。
此件作品带有典型的吴氏风格,以写生为背景,画面以黑、白、灰三色为主,整幅以点线来表现“中国意境”。盘曲折叠的线条通过疏密的变化勾勒出山峰的轮廓和走向,深浅不一的墨点和墨块反映出山体的阴阳明暗变幻,少量的色彩使黑白的画面不过分的单调,几株松柏更衬得泰山的挺拔高耸。整个画面色彩、线条、节奏、韵律完美协调,绘画颜色化作音符,借鉴音乐的律动,无象排列,组成视觉交响曲。通观整件作品,清朗疏淡的点、婉约柔媚的线、虚实相生的面展现了独特的中国韵味,并流露出独特的形式感、现代感,简洁明快,给人带来的美的感受是强烈而直接的,这种魅力是深入人心,吴冠中在回忆八十年代艺术创作时曾说:“艺术起源于求共鸣,我追求全世界的共鸣,更重视十亿中华儿女的共鸣。”此件作品可以说就是吴冠中在追求美、追求共鸣途中的成功一例。
LOT·0453
傅抱石 1904-1965 泛舟图成扇
设色纸本 成扇
款识:戊子(1948年)五月为荪生仁弟写。抱石金陵讲舍。
钤印:傅、往往醉后
鉴藏印:慕贤珍藏
题跋:邹慕贤题签:傅抱石先生山水人物成扇(往往醉后)精品。戊子(一九四八年)五月于金陵讲舍。荪生款。慕贤珍藏并题。钤印:慕贤、邹
说明:1.此作品为邹慕贤旧藏。
2.上款人“荪生”应为傅抱石先生南京师范学院同事。
3. 扇骨:民国全乌木扇骨带刻工9.5/16方(反面空白)。
18×50cm 约0.8平尺
RMB: 1,000,000~1,500,000
LOT·0460
钱松嵒 1899-1985 溪山清秋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溪山清秋。钱松喦作于北京万寿山前。
钤印:钱、松嵒、大好河山
鉴藏印:模贤珍藏
说明:附钱心梅信件、出版物。
著录:《收藏天地第九期》封面,香港东方文化中心有限公司,1990年。
97.5×48.5cm 约4.2平尺
RMB: 1,000,000~1,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