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003
上一件
下一件
青花笔筒
作品估价:RMB 2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流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5%
图录号:
0003
拍品名称:
青花笔筒
拍品描述:
"青花笔筒是一种以青花瓷为工艺制作的文房用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以下是关于它的介绍:
历史发展
明代中晚期:笔筒大约出现在明朝中晚期,天启、崇祯时瓷笔筒生产量较大,以青花为主,基本形制为直口,平底,腰微束,器口器足处有暗刻纹饰是崇祯瓷笔筒的典型特征。
清代:顺治时青花笔筒品种较多,有直口直壁式、束腰侈口式等。康熙时期是瓷笔筒生产的鼎盛期,品种丰富,纹饰多样。雍正、乾隆时期制作精巧,出现了六方形、扁方形等新品。晚清时仍较盛行,但质量下降。
造型特点
青花笔筒的造型丰富多样,常见的有直口直壁形,如河南博物院藏的清代青花人物笔筒,呈正圆筒形,平底直壁,造型端庄典雅。还有敞口稍撇、中腰微束、底略外倾的造型,如湖南博物院藏的清康熙青花人物故事瓷笔筒。
装饰纹样
人物纹:常以戏曲故事为题材,如《西厢记》人物故事就经常被绘制在笔筒上。湖南博物院的康熙青花人物故事瓷笔筒,外壁就绘有《西厢记》之《拷红》故事图案。
山水纹:以青花描绘山水景色,如烟台市博物馆藏的清康熙青花山水图笔筒,外壁腹部绘通景山水人物,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层次分明。
诗文纹:在笔筒外壁以青花料书写诗词歌赋,如南京博物院藏的清代康熙年制青花“圣主得贤臣颂”笔筒,外壁楷书《圣主得贤臣颂》全文。
工艺特点
康熙时期的青花笔筒最为著名,其青花发色纯正,青花分水技法成熟,能分出多层色阶,画面富有立体感,绘画技法则借鉴了中国纸绢水墨画“分水”熏染和西洋画的透视技法。"
历史发展
明代中晚期:笔筒大约出现在明朝中晚期,天启、崇祯时瓷笔筒生产量较大,以青花为主,基本形制为直口,平底,腰微束,器口器足处有暗刻纹饰是崇祯瓷笔筒的典型特征。
清代:顺治时青花笔筒品种较多,有直口直壁式、束腰侈口式等。康熙时期是瓷笔筒生产的鼎盛期,品种丰富,纹饰多样。雍正、乾隆时期制作精巧,出现了六方形、扁方形等新品。晚清时仍较盛行,但质量下降。
造型特点
青花笔筒的造型丰富多样,常见的有直口直壁形,如河南博物院藏的清代青花人物笔筒,呈正圆筒形,平底直壁,造型端庄典雅。还有敞口稍撇、中腰微束、底略外倾的造型,如湖南博物院藏的清康熙青花人物故事瓷笔筒。
装饰纹样
人物纹:常以戏曲故事为题材,如《西厢记》人物故事就经常被绘制在笔筒上。湖南博物院的康熙青花人物故事瓷笔筒,外壁就绘有《西厢记》之《拷红》故事图案。
山水纹:以青花描绘山水景色,如烟台市博物馆藏的清康熙青花山水图笔筒,外壁腹部绘通景山水人物,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层次分明。
诗文纹:在笔筒外壁以青花料书写诗词歌赋,如南京博物院藏的清代康熙年制青花“圣主得贤臣颂”笔筒,外壁楷书《圣主得贤臣颂》全文。
工艺特点
康熙时期的青花笔筒最为著名,其青花发色纯正,青花分水技法成熟,能分出多层色阶,画面富有立体感,绘画技法则借鉴了中国纸绢水墨画“分水”熏染和西洋画的透视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