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16
上一件
下一件
1993年武夷山市茶葉總廠精製——極品名樅白雞冠一罐
約1500克
作品估价:JPY 120000-15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9.8%
图录号:
116
拍品名称:
1993年武夷山市茶葉總廠精製——極品名樅白雞冠一罐
尺 寸:
約1500克
拍品描述:
名稱:1993年武夷山市茶葉總廠精製——極品名樅白雞冠一罐
含量:約1500克
倉儲:幹倉
簡介:
福建省武夷山市茶葉總廠(原崇安茶場)前身為1938年因抗戰而內遷的福建省廳茶葉試驗場,時任場長為當代茶界泰斗張天福先生,他于1940年創建中央和省政府合辦的“福建省示範茶廠”,成為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集茶葉生產、銷售、科研和技術推廣的示範茶廠;1942年當代茶聖吳覺農先生在“福建省示範茶廠”的基礎上組建中國第一所中央茶葉研究所,為當代國人收集保留了寶貴的武夷山、水、茶,等文獻資料;解放後隸屬國家農林部茶葉實驗場、商業部茶葉實驗場,《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茶葉卷》中十大茶人有七位在武夷茶場任職或者工作。
隨著時代的變遷,茶葉總廠已經改制,但是武夷山市茶葉總廠為武夷岩茶留下一批寶貴的茶葉製作技藝人才。目前當地的國家級制茶師師與非遺傳承人,年青時代多數為武夷山市茶場的職工!
另一方面總廠也是早年武夷山茶葉唯一統購統銷的國營單位,擁有著所有正岩產區!
擁有最優秀制茶師傅與茶葉產區的總廠出品武夷山岩茶是後期民營企業所不能比擬!!!
審評:
白雞冠是武夷山四大名叢之一,無性系,小喬木型,中葉類。白雞冠芽葉奇特,葉色淡綠,綠中帶白,芽兒彎彎又毛絨絨的,形態像白錦雞頭上的雞冠,故名白雞冠。白雞冠每月5月下旬開始採摘,以二葉或三葉為主,色澤綠裡透紅,回甘雋永。製成的茶葉色澤米黃呈乳白,湯色橙黃明亮,入口齒頰留香,神清目朗,其功若神。
白雞冠原產于武夷山大王峰下止止庵道觀白蛇洞(一說為武夷山火焰崗之外鬼洞),樹勢不大,枝幹堅實,分枝頗多,生長旺盛。葉色淡綠,幼葉薄綿如綢,樹梢頂芽微黃且彎垂,茸毫顯露似雞冠,故得雅名。白雞冠茶葉顏色與眾不同,它的葉子先由墨綠變成淡綠,由淡綠又變成乳白。到秋天,茶樹枝頭葉子會變成米黃,透含著一層淡白。枝幹上深綠色的葉子上,鑲著一條金黃色鋸齒葉邊,華麗美豔,極為名貴。
此件拍品為1993年所制,幹茶條索勻淨緊實,茶湯顏色橙紅,入口厚實飽滿,:一泡香氣菲微,鼻端習習,微有淡淡煙草味,入口甘淡、滑軟,餘後氣,稍有津、韻味佳;二泡香蘊藉,口吻喉間氣味豐潤,胸腹間有一股平和之氣,行遍周天,令人全身溫暖起來;十泡後泡香味不減,湯色淡黃清亮,水中仍有餘香,引人遐思!
含量:約1500克
倉儲:幹倉
簡介:
福建省武夷山市茶葉總廠(原崇安茶場)前身為1938年因抗戰而內遷的福建省廳茶葉試驗場,時任場長為當代茶界泰斗張天福先生,他于1940年創建中央和省政府合辦的“福建省示範茶廠”,成為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集茶葉生產、銷售、科研和技術推廣的示範茶廠;1942年當代茶聖吳覺農先生在“福建省示範茶廠”的基礎上組建中國第一所中央茶葉研究所,為當代國人收集保留了寶貴的武夷山、水、茶,等文獻資料;解放後隸屬國家農林部茶葉實驗場、商業部茶葉實驗場,《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茶葉卷》中十大茶人有七位在武夷茶場任職或者工作。
隨著時代的變遷,茶葉總廠已經改制,但是武夷山市茶葉總廠為武夷岩茶留下一批寶貴的茶葉製作技藝人才。目前當地的國家級制茶師師與非遺傳承人,年青時代多數為武夷山市茶場的職工!
另一方面總廠也是早年武夷山茶葉唯一統購統銷的國營單位,擁有著所有正岩產區!
擁有最優秀制茶師傅與茶葉產區的總廠出品武夷山岩茶是後期民營企業所不能比擬!!!
審評:
白雞冠是武夷山四大名叢之一,無性系,小喬木型,中葉類。白雞冠芽葉奇特,葉色淡綠,綠中帶白,芽兒彎彎又毛絨絨的,形態像白錦雞頭上的雞冠,故名白雞冠。白雞冠每月5月下旬開始採摘,以二葉或三葉為主,色澤綠裡透紅,回甘雋永。製成的茶葉色澤米黃呈乳白,湯色橙黃明亮,入口齒頰留香,神清目朗,其功若神。
白雞冠原產于武夷山大王峰下止止庵道觀白蛇洞(一說為武夷山火焰崗之外鬼洞),樹勢不大,枝幹堅實,分枝頗多,生長旺盛。葉色淡綠,幼葉薄綿如綢,樹梢頂芽微黃且彎垂,茸毫顯露似雞冠,故得雅名。白雞冠茶葉顏色與眾不同,它的葉子先由墨綠變成淡綠,由淡綠又變成乳白。到秋天,茶樹枝頭葉子會變成米黃,透含著一層淡白。枝幹上深綠色的葉子上,鑲著一條金黃色鋸齒葉邊,華麗美豔,極為名貴。
此件拍品為1993年所制,幹茶條索勻淨緊實,茶湯顏色橙紅,入口厚實飽滿,:一泡香氣菲微,鼻端習習,微有淡淡煙草味,入口甘淡、滑軟,餘後氣,稍有津、韻味佳;二泡香蘊藉,口吻喉間氣味豐潤,胸腹間有一股平和之氣,行遍周天,令人全身溫暖起來;十泡後泡香味不減,湯色淡黃清亮,水中仍有餘香,引人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