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315
上一件
下一件
明宣德 藍地白花折枝石榴花果紋盤
D28.5cm
作品估价:TWD 4,8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8%
《免责声明》
图录号:
315
拍品名称:
明宣德 藍地白花折枝石榴花果紋盤
年 代:
明宣德
尺 寸:
D28.5cm
题 识:
「大明宣德年制」款
拍品描述:
D28.5cm
「大明宣德年製」款
來源:香港重要私人收藏

盤撇口,圓唇,淺壁,平底,矮圈足。通體以藍地留白技法裝飾,寶石藍釉為色地,留出空白紋飾,再施刻、堆、鑲嵌等方式填入白釉,白釉處偶見釉下陰刻線,更顯立體效果。藍白分明,清新別致。盤心飾折枝石榴,花葉茂密,內壁添飾折枝果紋,為桃實、荔枝、枇杷、柿子。外壁四組折枝蓮花,與內壁呼應,紋飾典麗大方。沿下留一長方形白地框,內青花橫書「大明宣德年製」六字楷書款。器底澀胎無釉,胎質堅緻細膩,間見墊燒鐵斑。

整體紋飾清麗細緻,藍釉深濃瑩澈,白釉巧施暗花線條,勾勒花瓣、葉脈、果實等輪廓細節,罩以瑩澈透明釉,益顯清雅絕塵。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明宣德〈藍地白花折枝石榴花果紋盤〉,技法、構圖與尺寸,皆與本盤極為相似,可資參考。藍釉絢麗奪目,白花疏朗灑落,相映成趣,對比鮮明,既有天然意趣,又富裝飾美感。

元代宮廷尚白、尚藍,白寓吉與善,象徵純潔高尚;藍則取意「長生天」,為永恆象徵。此時景德鎮窯創燒「藍釉白花瓷」新品種,藍白對比強烈,裝飾效果極佳。然其製作未廣傳於世,及至明初,宮廷制度漸趨完備,對禮器用途規制尤為嚴謹。《大明會典》載:「洪武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行西饒州如式燒造解。」可見藍釉已享有祭器尊位。然以藍地留白技法裝飾之器,未見洪武之例,直至宣德年間方始大成。此時鈷藍釉料色清質純,發色沉實,如霞光吐豔,白釉圖案刻畫更加細膩,花果紋飾盡顯,已達到爐火純青之境。

宣德時期,藍釉白花佳瓷品種及裝飾題材大為增多,造型有盤、碗、尊等,紋飾涵蓋龍、魚蓮、萱草、折枝花果、纏枝花等。然因其燒造技術繁難,耗時遠逾青花,一旦稍有不慎,往往全器報廢,故藍地白花未能長久盛行,宣德以後即幾近絕跡,至雍正年間方才復興。
宣德折枝花果紋盤的紋飾布局,可大致分為四類,分別為折枝牡丹花盤、折枝梔子花盤、折枝萱草盤及折枝石榴花盤。其中,折枝石榴花盤圖案典麗,曾風靡一時。其裝飾手法至少有四種,除藍地白花外,尚有白地青花、黃地青花及白地紫金釉花。無論何種裝飾技藝,綴飾此類圖案者,盤徑相若,且年款多橫書於盤外沿下。四種裝飾技藝亦各有千秋,其中藍地白花搭配效果雅麗,然實際製作較為罕見。少量與此略異的藍地白花盤,可見1983年珠山御窯遺址出土,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庋藏明宣德〈藍地白萱草紋盤〉,該盤無款,砂底間遺留些許鐵質斑點;另如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明宣德〈祭藍地白折枝牡丹花紋盤〉,沿下留長方形白地框,內青花橫書「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素底露胎呈火石紅。兩者造型、構圖皆與本品相似,均以深藍色器面上裝飾白色紋樣,藍白對比鮮明,視覺效果強烈,予人深刻印象。

宣德藍地白花盤式樣,不僅展現工藝精妙與構圖典麗,亦體現宮廷審美高雅格調。此類器物傳世寥寥,尤以保存完好的例子更為稀見,故深受藏家珍視。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拍賣於紐約佳士得2024年9月20日,編號1038,明宣德〈藍地白花牡丹花果紋大盤〉,與本品同為藍地白花折枝花果紋盤佳例。因極其罕見、工藝精湛,拍場屢創佳績,足證此類宣德佳瓷在收藏市場上的稀有與珍貴地位。

AN EXCEPTIONALLY RARE BLUE AND WHITE REVERSE-DECORATED 'POMEGRANATE' DISH
MARK AND PERIOD OF XUANDE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private Hong Kong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