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308
上一件
下一件
十八世紀 竹雕虎丘試茗圖筆筒
H16.4cm
作品估价:TWD 45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8%
《免责声明》
图录号:
308
拍品名称:
十八世紀 竹雕虎丘試茗圖筆筒
年 代:
十八世纪
尺 寸:
H16.4cm
拍品描述:
H16.4cm
來源:倫敦佳士得 2013 年 11 月 5 日編號 90
香港重要私人收藏

筆筒以竹莖雕成,圓筒狀,下承三矮足,色澤沉穆含蓄,古意盎然。外壁施薄地陽刻,通景描繪「虎丘試茗」勝景。畫面雲煙縹緲,蒼松古木掩映,松幹鱗皴嶙峋,枝葉蒼勁有力。磐石平台上一僧二俗,三人席地而坐,神情從容,論茗品茗。崖邊童子跪地烹茗,江岸波光粼粼,舟泊岸邊,船夫已酣睡於甲板,意境清幽,恍如夢境。整器刀法揮運,或粗或細,或深或淺,以顯人物神采。山石險峻,樹木挺拔,刀痕如筆,轉折生姿,自成丘壑。背景皆刮平留白,竹絲歷歷在目,既映襯主景,更生肌理之美。其風格當承吳之璠陽文手法,藝趣雋永,神韻卓絕。

明清之際,蘇州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工藝門類齊備,名手輩出,遂有「良材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之譽。清代浙江巡撫納蘭常安所著《受宜堂宦遊筆記》:「蘇州專諸巷,自琢玉、雕金、鏤木、刓竹,與夫髹漆⋯無不極其精巧,槩之曰蘇作。」蘇作工藝匠心獨運,尤以竹刻、玉器及木雕著稱,不僅技法精湛,亦體現雅致生活美學。

同時,吳地文風識盛,文士多所參與,益發推動竹刻藝事興盛,嘉定蔚然成風,名家迭出。如康熙前期嘉定派竹木雕刻家吳之璠,工於深刻,以高浮雕見長,又取法北魏浮雕,以薄地陽文凸顯主體,四隅留白,別出新意。蘇州竹雕以簡素寓繁工,不僅在地方受推崇,更為宮廷所賞識。素喜文人風骨的乾隆帝,曾作御製詩〈詠竹刻筆筒〉:「翠蕉綠竹各分刊,簡易其中卻見艱;愛此雖然同玩物,未離翰墨詠遊間。」點出竹刻雖屬案頭清玩,然於簡素中寓精工,於翰墨間寄高致。

由於蘇作竹雕蘊含文人氣質與高妙工藝,漸成宮廷玉器與其他工藝創作之設計藍本。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玉園蔬圖筆筒〉,此玉筆筒仿清〈竹刻園蔬圖筆筒〉之題材、手法,展現宮廷畫意玉器審美雅尚。而本件筆筒所構圖式,與本次拍品編號307十八世紀〈白玉虎丘試茗圖筆筒〉屬同一畫意樣稿,兩者雖媒介各異,然布局一脈相承。無論前述台北故宮之例,抑或本次白玉與竹雕筆筒二器,皆見相同畫稿於異材間的巧妙轉化,展現內廷工匠仿摹原作之純熟技巧,亦表露帝王對原器鍾愛賞識。細觀之,本品構圖疏密有序,賓主分明,對比強烈。素地可見樸質竹絲,精鏤細琢處則肌潤光澤,展現品茗生活的典雅美學與卓越工藝。

A CARVED BAMBOO 'BREWING TEA' BRUSHPOT
18TH CENTURY

PROVENANCE:
Christie's London, 5 November 2013, lot 90
An important private Hong Kong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