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307
上一件
下一件
十八世紀 白玉虎丘試茗圖筆筒
H14.5cm D18cm
作品估价:TWD 3,0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8%
图录号:
307
拍品名称:
十八世紀 白玉虎丘試茗圖筆筒
年 代:
十八世纪
尺 寸:
H14.5cm D18cm
拍品描述:
H14.5cm D18cm
來源:1997 年購自台灣
香港佳士得 2021 年 12 月 3 日編號 3088
香港重要私人收藏
筆筒精選整塊白玉料雕琢而成,玉質溫潤細膩,光潔瑩亮,清淡高雅。形體碩大,呈圓筒狀,直壁深腹,平底,足內凹,器形莊重古雅,工法精謹,氣韻雋秀。器壁通景式構圖,以「虎丘試茗」為主題,畫面中山巒疊嶂,山谷間雲煙彌漫,蒼松古木掩映,磐石平臺上一僧二俗對坐試茶,盡顯文人高逸姿態。遠處崖邊童子跪地烹茶,江面水波蕩漾,舟中船夫已酣眠甲板之上。整體構圖疏密有致,意境清幽,恍如夢境。
虎丘為蘇州名山,自漢朝《史記》以來屢見文獻記載,歷為文人雅集之作,其山水冠絕一方,素有「吳中第一名勝」之譽。此地所產之茶,曰虎丘茶,據《虎丘志》載:「虎丘茶色如玉,味如蘭,宋人呼為白雲茶,號稱珍品。」明時茶園隸虎丘寺僧人,精研焙製,創「虎丘法」,名動一時。正如屠隆《茶說》所述:「虎丘,最號精絕,為天下冠。惜不多產,皆為豪右所據。」可見其稀有珍貴。清初文士尤侗,嘗賦《試虎丘茶》詩:「虎丘之茶,名甲天下,官鎖茶園,食之者寡,更有竊者。竹爐活火,炭無煙燼,松院匡床,器悉陶瓦,僉曰鯀哉,吾與點也。」足證虎丘茶為士人所珍慕。自古迄今,虎丘茶香清而味遠、餘韻綿長,其樂不止在茶,更在依山傍水間啜飲的雅趣。
虎丘山水與佳茗不僅受歷來文士傾心,皇室亦多所青睞。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南巡,皆曾駐足虎丘試茗。雖雍正帝未曾親臨,然從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雍正〈琺瑯彩瓷虎丘山水景圖碗〉,亦傳達出雍正帝對虎丘山水之嚮往。細觀本件〈白玉虎丘試茗圖筆筒〉,承同一題旨而作,山石層疊,松竹相映,人物對坐品茗,令觀者神遊其境,彷若親臨此地,體會試茶的韻味悠然。
本件筆筒所刻虎丘品茗圖景,不僅再現文人雅士試茗之逸致,更引人想像其真實山水之清韻。虎丘周邊有著名十景,各有幽致,其中「風壑雲泉」以深隱劍池和環繞石刻而聞名,內府所藏元盛懋〈松壑雲泉圖〉即取意於此,其松壑雲泉之境與本品所構圖遙相呼應。此外,本件筆筒亦融入明程嘉遂〈虎丘松月試茶圖〉景象,將山水靈境與品茗情趣融為一體,意境清遠而雋永。
自唐宋以降,江南經濟文化日亦昌盛,蘇州尤為繁華,人文薈萃。至明代益加蓬勃,文士階層漸成,工藝交輝,物質與心性相依並重,遂使日用器物悉見雅意,生活自具品格與風神。十八世紀後半,清代征服回部,直接掌控和闐玉料開採。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嘉慶十七年(1821年),五十二年間,清宮所收新疆貢玉逾二十萬斤,年均五千餘斤。玉作原料充足,內務府造辦處遂分派其用,部分留於北京養心殿造辦處和內廷如意館琢製;部分則運往兩淮、蘇州諸玉作坊加工。蘇州巧匠輩出,工藝精絕,宮廷尤為倚重。乾隆帝嘗嘉許:「相質制器施琢剖,專諸巷益出妙手」、「專諸多巧匠」。在此推波助瀾下,宮廷提倡師古還淳之旨,兼融文人畫意,成就一派清雅風尚,更將蘇州玉雕推向巔峰。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玉虎溪三笑筆筒〉,與本件十八世紀〈白玉虎丘試茗圖筆筒〉,同屬依名家畫意而成陳設玉器,無不展現「畫意玉器」的美學取向,為此時期宮廷藝術繁榮之縮影。
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拍賣於紐約蘇富比2019年3月20日,編號574,清乾隆/嘉慶〈白玉雕御遊圖筆筒〉,此類畫意玉器不僅為書齋增添雅逸風韻,更為拍場極所追捧。綜觀本件筆筒,山巒雄渾厚重,樹木英華滋潤,構成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整體雕工精湛,集高、淺浮雕和線刻等多種技法於一身,繁簡相宜,人物刻劃細膩逼真,形神兼備,當屬清代玉雕典型佳品。
AN EXQUISITE AND RARE WHITE JADE 'BREWING TEA' BRUSHPOT
18TH CENTURY
PROVENANCE:
Acquired from Taiwan in 1997
Christie's Hong Kong, 3 December 2021, lot 3088
An important private Hong Kong collection
來源:1997 年購自台灣
香港佳士得 2021 年 12 月 3 日編號 3088
香港重要私人收藏
筆筒精選整塊白玉料雕琢而成,玉質溫潤細膩,光潔瑩亮,清淡高雅。形體碩大,呈圓筒狀,直壁深腹,平底,足內凹,器形莊重古雅,工法精謹,氣韻雋秀。器壁通景式構圖,以「虎丘試茗」為主題,畫面中山巒疊嶂,山谷間雲煙彌漫,蒼松古木掩映,磐石平臺上一僧二俗對坐試茶,盡顯文人高逸姿態。遠處崖邊童子跪地烹茶,江面水波蕩漾,舟中船夫已酣眠甲板之上。整體構圖疏密有致,意境清幽,恍如夢境。
虎丘為蘇州名山,自漢朝《史記》以來屢見文獻記載,歷為文人雅集之作,其山水冠絕一方,素有「吳中第一名勝」之譽。此地所產之茶,曰虎丘茶,據《虎丘志》載:「虎丘茶色如玉,味如蘭,宋人呼為白雲茶,號稱珍品。」明時茶園隸虎丘寺僧人,精研焙製,創「虎丘法」,名動一時。正如屠隆《茶說》所述:「虎丘,最號精絕,為天下冠。惜不多產,皆為豪右所據。」可見其稀有珍貴。清初文士尤侗,嘗賦《試虎丘茶》詩:「虎丘之茶,名甲天下,官鎖茶園,食之者寡,更有竊者。竹爐活火,炭無煙燼,松院匡床,器悉陶瓦,僉曰鯀哉,吾與點也。」足證虎丘茶為士人所珍慕。自古迄今,虎丘茶香清而味遠、餘韻綿長,其樂不止在茶,更在依山傍水間啜飲的雅趣。
虎丘山水與佳茗不僅受歷來文士傾心,皇室亦多所青睞。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南巡,皆曾駐足虎丘試茗。雖雍正帝未曾親臨,然從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雍正〈琺瑯彩瓷虎丘山水景圖碗〉,亦傳達出雍正帝對虎丘山水之嚮往。細觀本件〈白玉虎丘試茗圖筆筒〉,承同一題旨而作,山石層疊,松竹相映,人物對坐品茗,令觀者神遊其境,彷若親臨此地,體會試茶的韻味悠然。
本件筆筒所刻虎丘品茗圖景,不僅再現文人雅士試茗之逸致,更引人想像其真實山水之清韻。虎丘周邊有著名十景,各有幽致,其中「風壑雲泉」以深隱劍池和環繞石刻而聞名,內府所藏元盛懋〈松壑雲泉圖〉即取意於此,其松壑雲泉之境與本品所構圖遙相呼應。此外,本件筆筒亦融入明程嘉遂〈虎丘松月試茶圖〉景象,將山水靈境與品茗情趣融為一體,意境清遠而雋永。
自唐宋以降,江南經濟文化日亦昌盛,蘇州尤為繁華,人文薈萃。至明代益加蓬勃,文士階層漸成,工藝交輝,物質與心性相依並重,遂使日用器物悉見雅意,生活自具品格與風神。十八世紀後半,清代征服回部,直接掌控和闐玉料開採。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嘉慶十七年(1821年),五十二年間,清宮所收新疆貢玉逾二十萬斤,年均五千餘斤。玉作原料充足,內務府造辦處遂分派其用,部分留於北京養心殿造辦處和內廷如意館琢製;部分則運往兩淮、蘇州諸玉作坊加工。蘇州巧匠輩出,工藝精絕,宮廷尤為倚重。乾隆帝嘗嘉許:「相質制器施琢剖,專諸巷益出妙手」、「專諸多巧匠」。在此推波助瀾下,宮廷提倡師古還淳之旨,兼融文人畫意,成就一派清雅風尚,更將蘇州玉雕推向巔峰。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玉虎溪三笑筆筒〉,與本件十八世紀〈白玉虎丘試茗圖筆筒〉,同屬依名家畫意而成陳設玉器,無不展現「畫意玉器」的美學取向,為此時期宮廷藝術繁榮之縮影。
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拍賣於紐約蘇富比2019年3月20日,編號574,清乾隆/嘉慶〈白玉雕御遊圖筆筒〉,此類畫意玉器不僅為書齋增添雅逸風韻,更為拍場極所追捧。綜觀本件筆筒,山巒雄渾厚重,樹木英華滋潤,構成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整體雕工精湛,集高、淺浮雕和線刻等多種技法於一身,繁簡相宜,人物刻劃細膩逼真,形神兼備,當屬清代玉雕典型佳品。
AN EXQUISITE AND RARE WHITE JADE 'BREWING TEA' BRUSHPOT
18TH CENTURY
PROVENANCE:
Acquired from Taiwan in 1997
Christie's Hong Kong, 3 December 2021, lot 3088
An important private Hong Kong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