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306
上一件
下一件
清雍正 白玉子孫永保蓋爐
H8cm
作品估价:TWD 6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8%
《免责声明》
图录号:
306
拍品名称:
清雍正 白玉子孫永保蓋爐
年 代:
清雍正
尺 寸:
H8cm
题 识:
「雍正年制」款
拍品描述:
H8cm
「雍正年製」款
來源:香港重要私人收藏

白玉質,瑩潤細膩,晶透光潔。蓋與爐身子母口緊密扣合。蓋面隆起,呈覆碗狀,頂設蓮花形捉鈕,花瓣由如意紋組成,面以壓地淺浮雕技法,等距分布四組如意形開光,內分別飾「子」、「孫」、「永」、「保」四字,與爐身所飾四組雙鯰魚紋對應。爐身圓口,鼓腹下收,平底,承三外撇如意形足。口沿凸雕四組雙鯰魚拱如意紋,淺浮雕修長身軀貼於腹壁,兩尾間巧置「卍」字紋。足底中央陰刻「雍正年製」雙行四字篆書款,筆畫工整,法度嚴謹。整器紋樣細緻,雕工簡潔俐落,富有立體層次感與視覺藝術效果,展現雍正朝玉雕卓越技藝。

雖雍正朝僅歷十三載,仍流傳格調高雅、工藝精湛且帶鮮明時代特色的藝術品,香爐即為其中代表。按材質分類,主要有玉、瓷、銅、琺瑯、漆等。且由於雍正帝高標準嚴格要求,使當時香爐製作呈現出材質上乘、紋飾精美、造型別致之風格特點,為乾隆宮廷香爐的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當時玉爐設計除依畫樣作為樣稿外,也會直接取實物造型為製作參考。如《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記載,雍正八年(1730年)十月二十六日:「據入圓明園來帖內稱⋯供器用上香爐一件,照法瑯式香盒、匙簮、瓶式樣或玉或磁瓶一件。」可見當時玉爐製作取法多元,畫實並取,藝美兼融。參見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玉蓮瓣橢圓爐〉,其兩側淺浮雕牡丹花葉紋,設計精巧,與本爐裝飾技法有異曲同工之妙,顯露當時代玉爐製作特色。

進一步觀察香爐製作背景,清宮造辦處制度嚴謹。活計大致分「命活」和「節活」。其中「節活」乃端午、中秋、萬壽、年節等重大節令,承內務府大臣之命,精心設計製作,以為進獻皇帝之禮。據現存檔案顯示,「節活」制度始於雍正時期。如造辦處記事錄記載,雍正二年(1724年)正月二十八日,「郎中保德奉怡親王諭:爾等將活計預備做些,端陽節呈進。嗣後中秋節、萬壽節、年節下俱預備做些活計呈進。其應做何活計,爾等酌量料理。」可見節令活計自雍正朝即有制度化規模。

本件香爐即為節令活計佳例,主題立意鮮明,應屬萬壽節或年節小式器物。所雕字樣紋飾寓意「子孫永保」外,以鯰魚之形象,寓「年年有餘」,更彰顯祈福納祥旨趣。比對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雍正〈玉蓮花雙耳杯〉,其工藝細膩講究,外底陰刻「雍正年製」雙行四字篆書款,與本爐相互映照,皆展現雍正朝玉器製作的精嚴水準。細觀本品,不僅契合節令製作特定吉言裝飾傳統,亦涵攝中國宮廷長久以來祥瑞意涵,呼應皇帝個人審美取向,乃清代宮廷節慶文化之重要載體。

A WHITE JADE CENSER AND COVER
MARK AND PERIOD OF YONGZHENG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private Hong Kong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