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
304
拍品名称:
清 白玉八旬萬壽慶典盤
年 代:
清
尺 寸:
W12.6cm
拍品描述:
W12.6cm
來源:香港重要私人收藏
款識:帝德合天 天申保佑 鼎籙延洪 備膺福壽
萬流仰鏡 六幕同春 歛時敷錫 乾符坤珍寅承昊貺
行健孜孜 五十五年 奉三無私 三垓八觚瑄玉親奉
黼綉竹宮 著釐綏寵 臣李賡芸恭進
白玉質,色澤光透,瑩潤細膩。盤呈六瓣葵式,口微敞,折沿,淺腹,隨形平底。淺腹壓地高浮雕仙人獻壽為主題,畫面中祥雲裊繞,上方南極仙翁額禿頂廣,長眉細目,面容詳和,手持如意杖,乘白鶴而至。右側仙女雙手捧花籃,左側童子手捧壽桃,皆為獻壽之意。下方瑞鹿口銜靈芝仙草仰望,其旁二位仙人手持靈芝,或手托祥雲,群仙獻壽,熱鬧非凡。盤背面拋磨精良,陰刻隸書〈萬壽恭祀四言詩〉,並落「臣李賡芸恭進」,應為浙江孝豐縣知縣李賡芸(註一)所訂製,為祝乾隆皇帝八旬萬壽慶典之進貢賀禮。
據《國朝宮史》記載,乾隆五十四年,大學士阿桂等七十餘人奉敕編纂《欽定四庫全書-八旬萬壽盛典》。隔年,皇帝「八旬萬壽」慶典盛況空前,賓客雲集,壽誕當日,乾隆帝先於太和殿受文武百官朝賀,繼於乾清宮大陳壽宴,萬國來賓,冠蓋如雲。本品背面鐫刻之詩文即取自《四庫全書-八旬萬壽盛典、卷九十七》,刑部侍郎王昶(註二)所作〈萬壽恭祀四言詩一百首〉其一至其四,旨在歌頌帝壽,表達祝祀之誠。或為進貢入宮後,由內廷造辦處依旨琢製。
綜觀清代玉雕歷史,宮廷和蘇州關係密切。一則蘇州多精工巧匠入侍宮廷,創造宮廷玉作繁榮;二則乾隆帝於鑒賞玉器時,曾盛讚:「相質制器施琢剖,專諸巷益出妙手」、「專諸多巧匠」,足見其對蘇作玉器推崇備至。本品集精材、妙工與吉祥意涵於一體,構圖繁麗,製作嚴整,工藝精湛,寓意深遠,乃清代盛世玉作風華之縮影。
註一:李賡芸(1754—1817年),字鄦齋,江蘇省嘉定縣人。清朝著名廉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拔貢、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中進士,授浙江孝豐縣知縣,調德清縣,再調平湖縣。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三甲進士,任福建屏南縣知縣、閩縣知縣、泉州府知府、福建按察使,累遷福建布政使,為官盡心盡力,百姓稱之為神明。嘉慶三年(1798年),朝中有人密疏推薦,仁宗下詔詢問巡撫阮元。阮元上奏,稱讚賡芸「守潔才優,久協輿論,為浙中第一良吏。」故而引見,升同知任用。
註二:王昶(1724—1806年),字德甫,號述庵,又號蘭泉,江蘇青浦人。工詩古文辭,通經,乾隆十九年(1754年)進士。復從阿桂定兩金川,再遷郎中。刑部侍郎袁守侗按事四川,上命察軍中事,還奏言昶治軍書有勞。四十一年(1776年),師凱還,擢昶鴻臚寺卿,仍充軍機章京。五十四年(1789年),內遷刑部侍郎。
A RARE WHITE JADE 'BIRTHDAY CELEBRATIONS' DISH
QING DYNASTY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private Hong Kong collection
來源:香港重要私人收藏
款識:帝德合天 天申保佑 鼎籙延洪 備膺福壽
萬流仰鏡 六幕同春 歛時敷錫 乾符坤珍寅承昊貺
行健孜孜 五十五年 奉三無私 三垓八觚瑄玉親奉
黼綉竹宮 著釐綏寵 臣李賡芸恭進
白玉質,色澤光透,瑩潤細膩。盤呈六瓣葵式,口微敞,折沿,淺腹,隨形平底。淺腹壓地高浮雕仙人獻壽為主題,畫面中祥雲裊繞,上方南極仙翁額禿頂廣,長眉細目,面容詳和,手持如意杖,乘白鶴而至。右側仙女雙手捧花籃,左側童子手捧壽桃,皆為獻壽之意。下方瑞鹿口銜靈芝仙草仰望,其旁二位仙人手持靈芝,或手托祥雲,群仙獻壽,熱鬧非凡。盤背面拋磨精良,陰刻隸書〈萬壽恭祀四言詩〉,並落「臣李賡芸恭進」,應為浙江孝豐縣知縣李賡芸(註一)所訂製,為祝乾隆皇帝八旬萬壽慶典之進貢賀禮。
據《國朝宮史》記載,乾隆五十四年,大學士阿桂等七十餘人奉敕編纂《欽定四庫全書-八旬萬壽盛典》。隔年,皇帝「八旬萬壽」慶典盛況空前,賓客雲集,壽誕當日,乾隆帝先於太和殿受文武百官朝賀,繼於乾清宮大陳壽宴,萬國來賓,冠蓋如雲。本品背面鐫刻之詩文即取自《四庫全書-八旬萬壽盛典、卷九十七》,刑部侍郎王昶(註二)所作〈萬壽恭祀四言詩一百首〉其一至其四,旨在歌頌帝壽,表達祝祀之誠。或為進貢入宮後,由內廷造辦處依旨琢製。
綜觀清代玉雕歷史,宮廷和蘇州關係密切。一則蘇州多精工巧匠入侍宮廷,創造宮廷玉作繁榮;二則乾隆帝於鑒賞玉器時,曾盛讚:「相質制器施琢剖,專諸巷益出妙手」、「專諸多巧匠」,足見其對蘇作玉器推崇備至。本品集精材、妙工與吉祥意涵於一體,構圖繁麗,製作嚴整,工藝精湛,寓意深遠,乃清代盛世玉作風華之縮影。
註一:李賡芸(1754—1817年),字鄦齋,江蘇省嘉定縣人。清朝著名廉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拔貢、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中進士,授浙江孝豐縣知縣,調德清縣,再調平湖縣。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三甲進士,任福建屏南縣知縣、閩縣知縣、泉州府知府、福建按察使,累遷福建布政使,為官盡心盡力,百姓稱之為神明。嘉慶三年(1798年),朝中有人密疏推薦,仁宗下詔詢問巡撫阮元。阮元上奏,稱讚賡芸「守潔才優,久協輿論,為浙中第一良吏。」故而引見,升同知任用。
註二:王昶(1724—1806年),字德甫,號述庵,又號蘭泉,江蘇青浦人。工詩古文辭,通經,乾隆十九年(1754年)進士。復從阿桂定兩金川,再遷郎中。刑部侍郎袁守侗按事四川,上命察軍中事,還奏言昶治軍書有勞。四十一年(1776年),師凱還,擢昶鴻臚寺卿,仍充軍機章京。五十四年(1789年),內遷刑部侍郎。
A RARE WHITE JADE 'BIRTHDAY CELEBRATIONS' DISH
QING DYNASTY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private Hong Kong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