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20
上一件
下一件
清乾隆 白玉御題詩天官賜福如意
L47cm
作品估价:TWD 2,0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8%
《免责声明》
图录号:
220
拍品名称:
清乾隆 白玉御題詩天官賜福如意
年 代:
清乾隆
尺 寸:
L47cm
题 识:
「≡」圆形双龙印款
拍品描述:
L47cm
「≡」圓形雙龍印款


御題詩:握君曾得號 禪徳亦留吟 貞素標瓊質
指揮延藻襟 休徴願時若 詎為寶球琳 乾隆甲戌新春御題
印:比德、朗潤

如意以整料白玉精雕而成,質地細密堅實,色澤純淨晶瑩。長柄彎曲,柄體幾近S形,造型優美流暢。首面為雲葉式,邊緣減地一層如意雲肩式邊框,頂端凸雕蝙蝠雙目圓睜,雙翼攀附於祥雲,寓意「祥福臨門」。面以壓地隱起技法,隨形淺浮雕獸面紋,獸首顙頂飾雙龍拱衛「≡」圓印,複眼「臣目」,眉線內捲,如意形鼻,猙獰霸氣,風格古樸;背面留白處陰刻乾隆御題詩〈玉如意〉,詩文出自《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四)》,御製詩二集,卷四十五,為乾隆十九年新春之作。並落「比德」、「朗潤」方印。柄身浮雕雙結繩捆紮式套圓環紋,環環相扣,中央隆起處長方形開光,內飾四隻展翅蝙蝠,中間陽刻篆書「天官」,字體蒼勁,寓意「天官賜福」,祈求國泰民安。趾端飾勾連雲紋,結黃色編花雙絲穗,優美柔和,賦以宮廷端莊文雅之感。如意背面延續凸起繩紋,於光素中增添韻律節奏感與裝飾效果,凝厚典雅,益顯華貴氣度。

如意,別名「握君」,源於古代「爪仗」,佛教於漢朝時傳入中國後,作為佛教徒隨身裝備之一,漸於中國流行,亦是方外談玄、道士求仙的象徵。唐朝以後,如意的使用功能逐漸消失,裝飾功能增強。至清代,從乾隆帝所留下詩句:「處處座之旁,率陳如意常」,道出宮苑內的寶座、臥榻、案頭等處皆設有如意。英國使節馬戈爾尼曾在《乾隆英使觀見記》記載:「所經各宮或各屋,必有一寶座,寶座之旁,必有一如意」,可見乾隆盛世時期,如意製作達到高峰。同為乾隆十九年(1754年)製作之玉如意,且與本品刻有相同御題詩者,可見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青玉鵪鶉穀穗紋如意〉。然本品作於新春之時,以繩紋圓環連綿相扣、天官賜福之構圖,迎合農曆正月十五日上元節時,天官下降,賜福人間。寄託無限美好之祈願,展現乾隆帝對家國天下最為誠摯的祝福,意涵更為鮮明,略勝一籌。

乾隆皇帝崇尚古制,御用玉器紋飾多擷取摹古元素,於選材、樣式等方面皆十分精緻細膩。宮廷玉匠臨摹古譜,取其神韻,更要求符合聖意,滿足皇室審美意趣。本件如意所刻紋飾源於仿古青銅器,可參閱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鑑、卷二十一.漢〈繩絡紋壺〉,其對獸面鋪首及繩絡紋進行仿製,首面之獸面刻劃雄健莊嚴,柄身圓環上以綯索相交,構圖加以巧思變化,極具新意。

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拍賣於北京翰海2014年5月11日,編號2767,清嘉慶〈白玉御題詩文吉慶有餘如意〉,與本品皆表露對吉慶祥瑞之祝福,有異曲同工之妙。本件玉如意結合仿古裝飾,然轉化為獨特設計語言,並承載帝王對國家之祈願,充分展現乾隆時期玉雕藝術的輝煌成就。

AN EXCEPTIONAL AND LARGE IMPERIALLY INSCRIBED WHITE JADE 'BAT' RUYI SCEPTER
MARK AND PERIOD OF QIANL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