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
212
拍品名称:
清乾隆 白玉吉喜葫蘆蓋瓶
年 代:
清乾隆
尺 寸:
H26cm
题 识:
「乾隆年制」款
款识:吉、喜
拍品描述:
H26cm
「乾隆年製」款
款識:吉、喜
蓋瓶取整料白玉製成,質地溫潤凝練,色澤柔和雅致。設計為葫蘆造型,侈口,束腰,鼓腹,圈足。蓋面隆起,頂設捉鈕,鈕兩側飾靈芝耳,耳上套活環,細膩精巧。瓶身淺浮雕纏枝蓮紋,枝葉茂盛,婉轉舒展,線條工整流暢。瓶腹上部於花葉間琢刻陽文「吉」字,兩側鏤雕蝙蝠銜磬為耳,祥蝠振翅,福臨喜慶。腹下部開光內琢陽文「喜」字,並接連磬及錢幣,兩側高浮雕篆書「壽」字,寓意「大吉大喜、福壽連年」,彰顯帝王尊貴,與祝壽祈福之意。足底刻「乾隆年製」篆書款。整器碩大豐潤,掏膛勻淨,工藝精緻繁複,呈現宮廷玉器規制之端莊與嚴謹,然集「福、壽、吉、慶、喜」吉祥佳語於一體,實乃清代宮廷陳設佳器。
葫蘆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吉祥寓意的典型代表。最早文獻記載可追溯至《詩經》,如:「南有木,甘瓠累之。」、「七月食瓜,八月斷壺。」又因其形似「吉」字,故寓吉祥;葫蘆讀音似「福祿」,常用於祈求富貴綿延;因多籽,為子孫眾多之寄託。至明清時期,葫蘆的象徵意象愈臻豐富,造型與紋飾被廣泛應用於各類藝術範疇。此類帶有「福祿萬代、世代綿延」文化意涵的葫蘆瓶,成為清宮元旦、冬至、萬壽三大慶典不可或缺之陳設佳器,其材質豐富,有瓷質、玉質、銅質及各式鑲嵌等,無一不精,堪稱空前絕後的盛世瑰寶。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青玉纏枝蓮紋葫蘆式瓶〉、清中期〈玉葫蘆式瓶〉,與本品皆以美玉為材雕製。然與之相比,本件葫蘆瓶雕琢紋飾更為繁縟細緻,密而不亂,且不吝用材,集良材精工於一身,氣度雍容,莊重瑞麗,展現清宮非凡絕倫玉雕技藝。
參考同類屬清代慶典玉作拍場之例,可參見拍賣於中國嘉德2015年11月15日,編號2512,清乾隆〈白玉大吉葫蘆瓶〉。整體構思、造型及技法與本件白玉葫蘆蓋瓶極為相似,皆是具濃郁宮廷喜慶氣息之陳設觀賞精品。
A SUPERB WHITE JADE GROUD-SHAPED VASE AND COVER
MARK AND PERIOD OF QIANLONG
「乾隆年製」款
款識:吉、喜
蓋瓶取整料白玉製成,質地溫潤凝練,色澤柔和雅致。設計為葫蘆造型,侈口,束腰,鼓腹,圈足。蓋面隆起,頂設捉鈕,鈕兩側飾靈芝耳,耳上套活環,細膩精巧。瓶身淺浮雕纏枝蓮紋,枝葉茂盛,婉轉舒展,線條工整流暢。瓶腹上部於花葉間琢刻陽文「吉」字,兩側鏤雕蝙蝠銜磬為耳,祥蝠振翅,福臨喜慶。腹下部開光內琢陽文「喜」字,並接連磬及錢幣,兩側高浮雕篆書「壽」字,寓意「大吉大喜、福壽連年」,彰顯帝王尊貴,與祝壽祈福之意。足底刻「乾隆年製」篆書款。整器碩大豐潤,掏膛勻淨,工藝精緻繁複,呈現宮廷玉器規制之端莊與嚴謹,然集「福、壽、吉、慶、喜」吉祥佳語於一體,實乃清代宮廷陳設佳器。
葫蘆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吉祥寓意的典型代表。最早文獻記載可追溯至《詩經》,如:「南有木,甘瓠累之。」、「七月食瓜,八月斷壺。」又因其形似「吉」字,故寓吉祥;葫蘆讀音似「福祿」,常用於祈求富貴綿延;因多籽,為子孫眾多之寄託。至明清時期,葫蘆的象徵意象愈臻豐富,造型與紋飾被廣泛應用於各類藝術範疇。此類帶有「福祿萬代、世代綿延」文化意涵的葫蘆瓶,成為清宮元旦、冬至、萬壽三大慶典不可或缺之陳設佳器,其材質豐富,有瓷質、玉質、銅質及各式鑲嵌等,無一不精,堪稱空前絕後的盛世瑰寶。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青玉纏枝蓮紋葫蘆式瓶〉、清中期〈玉葫蘆式瓶〉,與本品皆以美玉為材雕製。然與之相比,本件葫蘆瓶雕琢紋飾更為繁縟細緻,密而不亂,且不吝用材,集良材精工於一身,氣度雍容,莊重瑞麗,展現清宮非凡絕倫玉雕技藝。
參考同類屬清代慶典玉作拍場之例,可參見拍賣於中國嘉德2015年11月15日,編號2512,清乾隆〈白玉大吉葫蘆瓶〉。整體構思、造型及技法與本件白玉葫蘆蓋瓶極為相似,皆是具濃郁宮廷喜慶氣息之陳設觀賞精品。
A SUPERB WHITE JADE GROUD-SHAPED VASE AND COVER
MARK AND PERIOD OF QIANL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