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10
上一件
下一件
清乾隆 白玉描金御題詩盞暨托 二件一組
杯H5.2cm 托D14.3cm
作品估价:TWD 38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8%
图录号:
210
拍品名称:
清乾隆 白玉描金御題詩盞暨托 二件一組
年 代:
清乾隆
尺 寸:
杯H5.2cm 托D14.3cm
题 识:
「乾隆御制」款
拍品描述:
杯H5.2cm 托D14.3cm
「乾隆御製」款
來源:台灣重要孫氏家族收藏
盞御題詩:山深夜逾靜 洒然幽趣生 天懸古鏡光 河漢浴踈星 益増白水白 那辨青山青竹牖自掩暎 雲窗含杳冥 不見纎塵起 惟聞花氣馨 孤鶴嘹其影 老松拏恠形 浮雲聚復散爽籟淒以清 卻哂宿碧月 此約竟未成 平明命駕返 御園延公卿 疇咨曉夜殷 暫爾心神寧
香山夜境 御題
印:古香
托御製詩:春晴令人愁 秋晴令人喜 年年秋復春 安能彼易此 愁春晴偏多 飛塵暗桃李 喜秋晴則鮮 霖雨病糜芑 今歲寔厚幸 夏初甘雨美 自是常適均 原隰徧薿薿 茲乃孟秋月 宜暘念無已 昨夜細雨零 詰朝雲勢駛 方虞辜望歲 倏忽西風起 徂雲無留蹤 氣爽天高矣 秋蟬亮其聲,閒花緐厥蕋 憑軒有餘樂 拈呤聊復爾 嗟予望蜀心 矻矻何時止 自訟還自憐 近臣安喻是 秋晴
印:太朴
盞托皆白玉質,質地細緻,凝潤光華。盞侈口,深腹,圈足。通體打磨細膩,外壁陰刻描金楷書御題詩〈香山夜境〉,字勢端嚴,筆意爽朗俊逸。托呈八瓣花形,侈口,弧腹,平底,底承四如意形外撇扁足。托內中心設花苞形高台,口沿連珠紋一周為花蕊,可嵌杯足,台外壁飾蓮瓣紋,瓣尖挺拔銳利,姿態生動。托外壁陰刻描金楷書御題詩〈秋晴〉,與玉盞相呼應,底部中央刻陽文「乾隆御製」雙行四字篆書款。整器素雅端莊,氣韻高潔,溫潤中見華章。
詳觀本組盞托,分別刻有御題詩〈香山夜境〉及〈秋晴〉、,詩錄於《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二)》,御製詩初集,卷三十三、三十四。〈香山夜境〉先述香山夜色清幽雅致,繼而轉入翌晨回宮議政之肅穆,展現帝王於勝景與庶務間的心境流轉。詩中寄寓對山水之禮讚,亦含人生聚散無常與清明治世之寄託,意境雋永而含蓄。〈秋晴〉則是先對比春晴與秋晴的不同感受,並結合農事、氣候與生活體驗,最後由眼前晴朗景色,感慨勤政與思鄉交織,情景交融。兩首御題詩皆借景抒情,分別為夜景中的沉思與責任感,及白日晴空下的喜悅與思鄉,風格相映成趣。同樣於玉杯鐫刻詩文之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青玉撇口杯〉,可資參考。
盞托,原為承置酒盞之具,盤心設高台以承盞足,由侍者雙手托舉進奉,主人或賓客取盞而飲。此制始見於東晉,盛行於南北朝,初用於酒宴;唐宋以降,飲茶風尚興盛,盞托亦演變為茶事用器。《北史》載:「皇帝升御座,鳴鞭,報時畢,引皇太子升殿褥位,持笏,捧盞盤,進酒,皇帝受置於案。」可見盞托於宮廷禮儀中,具尊崇象徵。宋畫《文會圖》所繪文士集會場景,亦可見盞托運用於茶酒之間,更顯其格調與雅趣兼備。
清檔記載雍正四年(1726年)三月:「初七日員外郎海望持出白玉杯一對,白玉托一對,奉㫖,此托著砣素,其杯耳子收拾,欽此。」可見清宮不乏成套之盞與盞托,且加工講究。惟歷經時代流轉,傳世者多已盞托分離。美國克利夫蘭博物館庋藏清乾隆〈玉雕杯盞托〉、拍賣於香港蘇富比2018年10月3日,編號3338,清乾隆〈白玉杯連盞托〉,與本品皆屬少數完整成套者。然本組盞及托皆飾描金御題詩,彰顯乾隆帝深厚文學素養與審美情趣,更蘊含帝王對自然與人生的深情眷戀。其透過精湛工藝與詩文巧妙結合,不僅是宮廷禮儀珍玩,更見證盛世風華。
AN IMPERIALLY INSCRIBED WHITE JADE CUP AND SAUCER
MARK AND PERIOD OF QIANLONG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Sun Family Collection in Taiwan
「乾隆御製」款
來源:台灣重要孫氏家族收藏
盞御題詩:山深夜逾靜 洒然幽趣生 天懸古鏡光 河漢浴踈星 益増白水白 那辨青山青竹牖自掩暎 雲窗含杳冥 不見纎塵起 惟聞花氣馨 孤鶴嘹其影 老松拏恠形 浮雲聚復散爽籟淒以清 卻哂宿碧月 此約竟未成 平明命駕返 御園延公卿 疇咨曉夜殷 暫爾心神寧
香山夜境 御題
印:古香
托御製詩:春晴令人愁 秋晴令人喜 年年秋復春 安能彼易此 愁春晴偏多 飛塵暗桃李 喜秋晴則鮮 霖雨病糜芑 今歲寔厚幸 夏初甘雨美 自是常適均 原隰徧薿薿 茲乃孟秋月 宜暘念無已 昨夜細雨零 詰朝雲勢駛 方虞辜望歲 倏忽西風起 徂雲無留蹤 氣爽天高矣 秋蟬亮其聲,閒花緐厥蕋 憑軒有餘樂 拈呤聊復爾 嗟予望蜀心 矻矻何時止 自訟還自憐 近臣安喻是 秋晴
印:太朴
盞托皆白玉質,質地細緻,凝潤光華。盞侈口,深腹,圈足。通體打磨細膩,外壁陰刻描金楷書御題詩〈香山夜境〉,字勢端嚴,筆意爽朗俊逸。托呈八瓣花形,侈口,弧腹,平底,底承四如意形外撇扁足。托內中心設花苞形高台,口沿連珠紋一周為花蕊,可嵌杯足,台外壁飾蓮瓣紋,瓣尖挺拔銳利,姿態生動。托外壁陰刻描金楷書御題詩〈秋晴〉,與玉盞相呼應,底部中央刻陽文「乾隆御製」雙行四字篆書款。整器素雅端莊,氣韻高潔,溫潤中見華章。
詳觀本組盞托,分別刻有御題詩〈香山夜境〉及〈秋晴〉、,詩錄於《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二)》,御製詩初集,卷三十三、三十四。〈香山夜境〉先述香山夜色清幽雅致,繼而轉入翌晨回宮議政之肅穆,展現帝王於勝景與庶務間的心境流轉。詩中寄寓對山水之禮讚,亦含人生聚散無常與清明治世之寄託,意境雋永而含蓄。〈秋晴〉則是先對比春晴與秋晴的不同感受,並結合農事、氣候與生活體驗,最後由眼前晴朗景色,感慨勤政與思鄉交織,情景交融。兩首御題詩皆借景抒情,分別為夜景中的沉思與責任感,及白日晴空下的喜悅與思鄉,風格相映成趣。同樣於玉杯鐫刻詩文之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青玉撇口杯〉,可資參考。
盞托,原為承置酒盞之具,盤心設高台以承盞足,由侍者雙手托舉進奉,主人或賓客取盞而飲。此制始見於東晉,盛行於南北朝,初用於酒宴;唐宋以降,飲茶風尚興盛,盞托亦演變為茶事用器。《北史》載:「皇帝升御座,鳴鞭,報時畢,引皇太子升殿褥位,持笏,捧盞盤,進酒,皇帝受置於案。」可見盞托於宮廷禮儀中,具尊崇象徵。宋畫《文會圖》所繪文士集會場景,亦可見盞托運用於茶酒之間,更顯其格調與雅趣兼備。
清檔記載雍正四年(1726年)三月:「初七日員外郎海望持出白玉杯一對,白玉托一對,奉㫖,此托著砣素,其杯耳子收拾,欽此。」可見清宮不乏成套之盞與盞托,且加工講究。惟歷經時代流轉,傳世者多已盞托分離。美國克利夫蘭博物館庋藏清乾隆〈玉雕杯盞托〉、拍賣於香港蘇富比2018年10月3日,編號3338,清乾隆〈白玉杯連盞托〉,與本品皆屬少數完整成套者。然本組盞及托皆飾描金御題詩,彰顯乾隆帝深厚文學素養與審美情趣,更蘊含帝王對自然與人生的深情眷戀。其透過精湛工藝與詩文巧妙結合,不僅是宮廷禮儀珍玩,更見證盛世風華。
AN IMPERIALLY INSCRIBED WHITE JADE CUP AND SAUCER
MARK AND PERIOD OF QIANLONG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Sun Family Collection in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