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08
上一件
下一件
清嘉慶 白玉十二時慢詩文杯
H4.5cm
作品估价:TWD 2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8%
《免责声明》
图录号:
208
拍品名称:
清嘉慶 白玉十二時慢詩文杯
年 代:
清嘉庆
尺 寸:
H4.5cm
题 识:
「嘉庆年制」款 款识:粉痕轻 谢池泛玉 波暖琉璃初暖 睹靓芳 尘冥春浦 水曲漪生遥岸 麝气柔 云容影淡 正日边寒浅 闲院寂 幽管声中 万感并生 心事曾陪琼宴 春暗南枝依旧 但得当时缱绻 昼永乱英 缤纷解佩 映人轻盈面 香暗酒醒处 年年共副良愿
拍品描述:
H4.5cm
「嘉慶年製」款


款識:粉痕輕 謝池泛玉 波暖琉璃初暖 睹靚芳 塵冥春浦
水曲漪生遙岸 麝氣柔 雲容影淡 正日邊寒淺 閒院寂 幽管聲中
萬感並生 心事曾陪瓊宴 春暗南枝依舊 但得當時繾綣 晝永亂英 繽紛解佩 映人輕盈面 香暗酒醒處 年年共副良願

白玉質,內外琢磨平整,拋光精細,光華剔透,寶光熠熠。杯敞口,深腹,腹下漸收,臥足。口沿於回紋地淺浮雕相向夔龍紋一周,周身素雅。腹壁環刻直行隸書宋代朱雍〈十二時慢〉,筆劃工整隽秀,書寫一絲不苟,隱現文人雅趣。詩中以細膩情感描繪精緻的自然意象,酒香清幽淡雅,引出心中那份對美好生活嚮往與追求。只願年復一年,皆能如此刻般,忘卻塵世煩惱,共賞春光。詩文意境與器物相互映襯,更添超塵脫俗氛圍。器底陰刻「嘉慶年製」雙行四字隸書款。相似器形可參見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乾隆六年〈磁胎畫琺瑯錦上添花白地酒鍾一對〉,其造型、尺寸,皆與本品極為相似,可為本件玉杯承續乾隆御窯精髓之印證。

玉杯,古稱玉盞,自古為尊貴身分表徵,亦是文人雅士吟誦雅器。宋代晏殊《玉樓春》有「玉盞更斟長命酒。」顯示其為壽慶珍器。例舉清代宮廷大宴之一的千叟宴,乃清宮規模空前的皇家御宴。嘉慶元年(1796年),乾隆退位為太上皇,正月為慶祝「授受大典」,於寧壽宮舉行千叟宴,「六十以上預宴者凡五千九百餘人,百歲老民至以十數計,皆賜酒聯句。」宴席上,每桌安放玉酒盅二十件,太上皇乾隆、當朝皇帝嘉慶召一品大臣和年屆九十以上者至御座前跪,親賜御酒。飲畢宣示「酒鍾俱賞」,群臣耆老各於座次再行叩禮,以謝賜酒之恩,將宴會推向高潮。玉質酒杯在此盛會中,不僅體現實用功能,更是皇室尊榮與典禮莊嚴之象徵。

清代酒文化發展甚為豐富多彩,光祿寺下屬良醞署負責為清宮釀酒,所選用的釀酒材料,除糯米等主要原料外,還加入麥麴、花椒、酵母、箬竹葉、芝麻等,以提升酒的風味和品質。於《故宮酒曆2020》中,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原宮廷部副主任苑洪琪,研究宮廷生活多年之見解:「清代皇帝喝酒其實很節制,對飲酒、用酒都有嚴格規定,並形成制度。這一習俗源於清太祖努爾哈赤,其認為,酒是糧食的精華,飲酒多浪費糧食。之後,康熙帝會飲群臣僅讓自己略為沾唇,乾隆帝宮廷筵宴飲酒不超過三爵(三杯),嘉慶帝在清帝中算喝得多的,也不過一日三四兩而已。」由此可見,嘉慶帝對飲酒風雅喜愛與講究,並體現出清代皇室對酒文化的重視與傳承。

酒在宮廷中,亦承載禮制、社交與政權威信,反映出皇家生活的精緻與節制。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琺瑯彩赭墨蘆雁酒鍾〉、清嘉慶〈粉彩萬福長壽紅地茶鍾〉,與本品皆造型精巧雅致,昭示清宮對飲器規制的嚴謹講究,映照盛世輝煌。縱觀本件白玉杯,弧度優美內斂,器形小巧,詩文鐫刻精雅,筆力蒼勁,自有高雅之氣。盈手可握,賞玩皆宜,或為嘉慶帝品酒所用,見證皇室酒禮風雅格調。

A FINE WHITE JADE 'POEM' CUP
MARK AND PERIOD OF JIA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