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446
上一件
下一件
袁大头三年金币
直径3.9cm 重量:37.4g
作品估价:RMB 984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8%
《免责声明》
图录号:
0446
拍品名称:
袁大头三年金币
尺 寸:
直径3.9cm 重量:37.4g
拍品描述:
民国三年(1914 年)铸造的袁世凯头像金币(俗称 “袁大头三年金币”)是中国近代机制币中的顶级珍品,其历史背景、工艺特征与收藏价值均具有独特性历史定位
袁大头三年金币并非流通货币,而是北洋政府试铸的样币,用于呈送中央审核或外交馈赠。根据《中华民国国币条例》,民国三年正式流通的 “袁大头” 为银币(含银 89%),金币仅作为特殊工艺标本存在,存世量极少(全球已知不足百枚)。
材质特性
主体材质:多为铜合金(如红铜、黄铜),部分表面鎏金或镀金(如 “L.GIORGI 签字版”);
重量差异:标准重量约 34-36 克(银币为 26.6 克),因试铸工艺不同可能存在误差;
工艺等级:由天津造币总厂采用进口钢模压制,压力足、细节清晰,远超普通银币工艺水平。
二、历史脉络:从试铸到政治符号的演变
铸造背景
1914 年,北洋政府为统一币制,聘请意大利雕刻师路易・乔治(Luigi Giorgi)设计模具。金币作为样币体系的一部分,用于测试模具精度、材质适配性及工艺可行性。例如,“七分脸样币” 因袁世凯对肖像不满意未获采用,成为绝版。
政治象征意义
金币的铸造与袁世凯巩固政权的意图密切相关:
外交用途:部分金币可能作为国礼赠送给列强使节或国内政要,彰显北洋政府的权威;
文化符号:币面袁世凯戎装像与嘉禾图案,既延续清代龙洋的皇权象征,又融入西方人像雕刻技术,体现 “中西合璧” 的政治美学。袁大头三年金币不仅是一枚贵金属货币,更是:
历史见证者:记录了民国初年币制改革的复杂历程;
工艺巅峰之作:代表了中国近代机制币铸造的最高水平;
稀缺投资品:在收藏市场中兼具文化价值与资产保值功能。
其价值的核心在于稀缺性与不可复制性—— 真品存世量不足百枚,且随着时间推移,可流通品只会越来越少。对于藏家而言,拥有一枚袁大头三年金币,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顶级艺术品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