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900
下一件
明永乐 青花轮花纹绶带耳抱月瓶
高29.3cm
作品估价:RMB 15,000,000-30,0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免责声明》
图录号:
0900
拍品名称:
明永乐 青花轮花纹绶带耳抱月瓶
年 代:
明永乐
尺 寸:
高29.3cm
出版著录:
出版: 《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两木出版社,1993年,页68,图43。
拍品描述:

来源:
1.香港苏富比,1990年5月15日,Lot22。(成交价:HKD 5,500,000)
2.香港刘銮雄先生珍藏。
参阅:
1.《故宫陶瓷馆—卷三·明及清初》,故宫出版社,2021年,页42,编号13。
2.《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编号30。
3.《龙泉集芳》,茧山龙泉堂,1976年,页247,编号743-746。
4.香港佳士得,2006年11月28日,Lot1512。(成交价:RMB 16,360,000)
5.纽约苏富比,2012年9月11日,Lot277。(成交价:USD 1,314,500)
6.香港苏富比,2020年10月9日,Lot3608。(成交价:RMB 16,510,000)
7.北京翰海,2020年12月12日,Lot2200。(成交价:RMB 21,850,000)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拍品造型清秀,气质古雅,呈葫芦形,上部蒜头状,颈至肩部两侧各饰一对绶带耳。下部扁圆,中心略鼓,边廓规整,椭圆浅足,为永乐扁瓶之典型特征。通体青花装饰,口沿绘弦纹两道,下承缠枝花卉一周。下腹装饰宝相轮花纹,中心绘尖瓣纹,为伊斯兰地区传统纹样,腹壁边际环以卷草纹。整体纹饰采用上等苏麻离青料描绘,浓重处凝聚成黑青色,钴铁的结晶斑有下凹深入胎骨之感。发色幽艳,晕染自然,纹样清新雅致,充分展现出永乐青花瓷典雅秀美的艺术风韵。永宣青花历来为藏家珍重,号称“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其胎釉细腻温润如玉,据传使用郑和下西洋带回的“苏麻离”青料,呈色凝重幽艳,光彩焕发,又有淋漓变化之趣味。明人王世懋《窥天外乘》记载“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
本器属明初景德镇御窑经典造型之一,洪武时期即有烧造,图见耿宝昌著《明清瓷器鉴定》,页12,图13。永宣时期扁壶无论在造型还是纹饰上皆多模仿中东伊斯兰风格金银器或玻璃器,现藏于叙利亚博物馆一件红陶双耳罐,发现于本图拉斯·夏姆遗址,距今约2000年左右,此双耳罐外壁用黑彩描绘涡轮状朵花纹,另外耳部及腹部造型皆与拍品此类型扁壶相似,可见传承。
自汉唐以来在与外域文化的相互融合中一直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完全模仿的装饰多是局部或点缀,惟独永宣青花瓷器由于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诸多方面的原因, 在与伊斯兰文化的相互融合中, 出现了短暂的以外来文化为主体的倾向。正如近人吴仁敬在其《中国陶瓷史》中所述:“明人对于瓷业,无论在意匠上、形式上,其技术均渐臻至完成之顶点。而永乐以降,因波斯、阿拉伯艺术之东渐,与我国原有之艺术相融合,对瓷业上更发生一种异样之精彩。”
此类扁壶,据器形、尺寸及纹饰等,可分为两式,另有无款及署宣德年款两种。一式上腹尖小,下腹较大,比例悬殊,器高约30公分左右,多见无款者,年代应较早,或乃永乐年制,拍品即属此类。另一式上腹增大,丰腴若梨,下腹收小,比例接近,器高约25公分左右,多落宣德年款。 然而, 两种器形皆有书款及无款之例,永宣二朝,大有可能两式兼制,难以单凭外形辨其年代。
一部分学者认为这些葫芦式扁瓶,尤其是带有中东风格纹饰者,应为出口西方伊斯兰市场的产品。证据却显示这并非全部属实。明十五世纪上半叶南京皇城遗址永乐-宣德堆积层曾发现青花瓷片,纹饰与拍品此类扁瓶相若,见1996年香港出版《朱明遗萃:南京明故出土陶瓷》,编号52,显示此类瓶亦为宫廷器重。
目前世界各大博物馆若藏有永乐青花之品,均奉若珍宝。与拍品造型、纹饰相仿者参考《故宫陶瓷馆—卷三·明及清初》,故宫出版社,2021年,页42,编号13。
另见中国国家馆藏例,载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编号30。另外还可见一例,载录于《龙泉集芳》卷1,页247,图744-746。
2006年香港佳士得11月28日售出一件永乐时期相同形制扁壶,源自张宗宪先生收藏,当时成交价为1636万港币。2012年纽约苏富比秋拍9月11日同样售出一件永乐相类器,编号277,当时成交价为131.45万美元。另可见香港苏富比2020年10月9日重要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出的明永乐青花轮花绶带葫芦扁瓶,其编号3608,最终以1651万港币成交。同类可见北京翰海2020年12月12日售出的一件明永乐青花轮花纹抱月瓶,编号2200,最终以2185万成交,可资参考。
此式青花葫芦扁壶,造型及纹饰之创造灵感皆源自中东地区,有别于中国常见纹样,其崭新之处,叹为观止,昔时想必在一众写生纹样中脱颖而出。然而瓶颈缠枝花卉、腹壁边际环以卷草纹,及双耳根部折枝花纹, 则突显传统中国样式风范。中外艺风共蕴一器,柔硬并蓄,相得益彰,堪称永乐御窑难得之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