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835
上一件
下一件
清乾隆 剔红海水九龙纹天球瓶
高61.4cm
作品估价:RMB 1,500,000-3,0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0835
拍品名称:
清乾隆 剔红海水九龙纹天球瓶
年 代:
清乾隆
尺 寸:
高61.4cm
拍品描述: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清剔红云龙纹天球瓶。(编号:故00109329)
2.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青花九龙天球瓶。(编号:故004527)
3.《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页141,图127。
4.《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页244,图222。
5.《天津博物馆藏瓷》,文物出版社,2012年,页187,图162。
6.《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安徽美术出版社,2011年,页288,图123。
7.伦敦苏富比,2022年5月11日,Lot35。(成交价:GBP 132,300)
雕漆工艺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由于色彩的不同,有“剔红”、“剔黑”及“剔犀”等不同名目。据史料记载,唐代新出现的雕漆工艺最初称为“剔红”,就是在胎体上髹涂红色大漆30余层,然后在漆层表面勾画纹样图案,继而操刀进行雕刻,形成高低凹凸、远近深浅的立体图案效果。其艺术表现层次高于平面漆器,制作技艺也更接近雕塑艺术,给人一种全新的美感。永乐年间皇室在果园厂(今西什库东)专门设立了官局制造漆器。到了清代乾隆时期,由于皇帝本人十分喜欢,所以雕漆工艺到了这个时期是最为繁荣,叠云工艺也在这时期产生。并设有“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下设42作,其中便有“漆作”。经历清初短暂的混沌后,剔红雕漆一工艺在继承元明期间多元的发展在乾隆间再度兴盛。业以成熟的多样技法与新时代风格巧妙融合,加以乾隆厚爱垂菁的推动下,创出超越前期的空前盛况。
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造型,创烧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景德镇窑,青花为多见。永乐朝开始成为观赏式瓶,宣德年间较为流行。因球腹硕大,像从天而降,故名。雍乾之际,清朝皇室对永宣窑器的推崇致使摹古之风盛行,御窑厂承命竭力摹制,所出之品几类古物,尤以雍正后期乾隆早期最甚,其中天球瓶作为经典的永宣器类得到广泛的摹制和创新。外壁饰九龙闹海纹样,海水龙纹为乾隆一朝至尊之纹饰,乾隆帝对此关注颇多,如《清宫瓷器档案全集》既有乾隆三年十月十三日传旨:「再烧造青龙海水梅瓶时,其青花白地不必改青龙,烧造釉里红龙。」可见其纹样及装饰风格皆代表皇帝本人之审美及意志。
目前所存乾隆一朝九龙纹天球瓶,可参见故宫博物院藏青花云龙纹天球瓶(《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第141页,图127)以及沈阳故宫博物院入藏的青花红龙天球瓶(《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上)》,第099页,图4)另外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有入藏青花九龙纹天球瓶。其造型及纹饰雍正一朝也有烧制,可参见清宫旧藏青花红彩九龙闹海纹天球瓶(《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第244页,图222);以及天津博物院藏青花九龙闹海图天球瓶,而如本品海波纹的描绘则更为接近雍正时期的画法,参见《天津博物馆藏瓷》,第187页,图版162;以及《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安徽美术出版社,2011年,第288页,图版123。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1.故宫博物院藏清剔红云龙纹天球瓶。(编号:故00109329)
2.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青花九龙天球瓶。(编号:故004527)
3.《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页141,图127。
4.《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页244,图222。
5.《天津博物馆藏瓷》,文物出版社,2012年,页187,图162。
6.《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安徽美术出版社,2011年,页288,图123。
7.伦敦苏富比,2022年5月11日,Lot35。(成交价:GBP 132,300)
雕漆工艺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由于色彩的不同,有“剔红”、“剔黑”及“剔犀”等不同名目。据史料记载,唐代新出现的雕漆工艺最初称为“剔红”,就是在胎体上髹涂红色大漆30余层,然后在漆层表面勾画纹样图案,继而操刀进行雕刻,形成高低凹凸、远近深浅的立体图案效果。其艺术表现层次高于平面漆器,制作技艺也更接近雕塑艺术,给人一种全新的美感。永乐年间皇室在果园厂(今西什库东)专门设立了官局制造漆器。到了清代乾隆时期,由于皇帝本人十分喜欢,所以雕漆工艺到了这个时期是最为繁荣,叠云工艺也在这时期产生。并设有“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下设42作,其中便有“漆作”。经历清初短暂的混沌后,剔红雕漆一工艺在继承元明期间多元的发展在乾隆间再度兴盛。业以成熟的多样技法与新时代风格巧妙融合,加以乾隆厚爱垂菁的推动下,创出超越前期的空前盛况。
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造型,创烧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景德镇窑,青花为多见。永乐朝开始成为观赏式瓶,宣德年间较为流行。因球腹硕大,像从天而降,故名。雍乾之际,清朝皇室对永宣窑器的推崇致使摹古之风盛行,御窑厂承命竭力摹制,所出之品几类古物,尤以雍正后期乾隆早期最甚,其中天球瓶作为经典的永宣器类得到广泛的摹制和创新。外壁饰九龙闹海纹样,海水龙纹为乾隆一朝至尊之纹饰,乾隆帝对此关注颇多,如《清宫瓷器档案全集》既有乾隆三年十月十三日传旨:「再烧造青龙海水梅瓶时,其青花白地不必改青龙,烧造釉里红龙。」可见其纹样及装饰风格皆代表皇帝本人之审美及意志。
目前所存乾隆一朝九龙纹天球瓶,可参见故宫博物院藏青花云龙纹天球瓶(《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第141页,图127)以及沈阳故宫博物院入藏的青花红龙天球瓶(《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上)》,第099页,图4)另外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有入藏青花九龙纹天球瓶。其造型及纹饰雍正一朝也有烧制,可参见清宫旧藏青花红彩九龙闹海纹天球瓶(《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第244页,图222);以及天津博物院藏青花九龙闹海图天球瓶,而如本品海波纹的描绘则更为接近雍正时期的画法,参见《天津博物馆藏瓷》,第187页,图版162;以及《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安徽美术出版社,2011年,第288页,图版123。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