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827
上一件
下一件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六孔花插
高24.3cm
作品估价:RMB 2,400,000-5,0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免责声明》
图录号:
0827
拍品名称: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六孔花插
年 代:
清乾隆
尺 寸:
高24.3cm
题 识: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拍品描述:
来源:
1.香港佳士得,2000年5月1日,Lot694。
2.香港苏富比,2021年10月12日,Lot15。(封面,成交价:HKD 3,402,000)
参阅:
1.《琅环琳琅:松竹堂中国御窑瓷器珍藏》,2016年,页187,图71。
2.《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2003年,页326。
3.北京保利,2021年6月7日,Lot 5030。(成交价:RMB 6,440,000)
拍品形制发源于最早的东汉五管瓶,历经各朝各代不断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清雍乾之际,御窑厂在唐英的督烧下摹古创新,极力烧造“玲珑转心瓶”、“四喜瓶”、“六孔花插”和“七孔花插”等同时融合烧造技术与想象为一体的新瓶样式,而拍品一类的六孔花插更多见于乾隆早期官窑制器,当属唐英督烧期间的独具匠心之作。
拍品造型新颖奇特,分别由五只相同尺寸、形制的净瓶环绕着中央的主瓶共同构成一件独立完整的六联瓶。整器俯视宛若梅花绽放,中央高瓶恰似花蕊高起,周围五瓶类相拥在一起的花瓣。造型新颖,于典雅氛围中巧现其思。
透视六连瓶的构造,发现其组合相当别致。六联瓶虽然由六只瓶子所组成,其实瓶身却彼此相连、互通。最难得的是周边的五只瓶子,大小近乎相等,于粘贴过程必须对准主瓶,由此可见唐英督烧时是如此悉心照顾细节的。
关于此种形制的六孔花插,翻阅档案可见相关之记载,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载:“乾隆六年十月初八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等交……冬青釉六孔瓶一件,传旨将.….各式磁器等俱配座……于本年十一月十三日,司库刘山久、白世秀将配得紫檀木座六孔瓶一件持进……”;“乾隆三年五月初六日,司库刘山久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交…厂官釉六孔瓶一件、月白釉六孔瓶一件...传旨交与唐英照此釉水烧造另改花样……其余八样照样造……钦此。以上可知,拍品白地青花类六孔花插应为“其余八样”中的一种。同时传世品中尚见有冬青釉、炉钧、粉青、仿官等色釉品种,这些品种从款书等来看,均为乾隆朝早期唐英榷陶期间烧造,也就是乾隆三年传旨交与唐英另改花样中烧造的御窑作品。
关于此类作品在当时宫廷蔚为流行的原因,或因多管造型比较接近西洋立体概念,而乾隆皇帝在很多创新的器物装饰中借鉴西洋元素,所以此物作为花器,很能表现花卉与器物相互呼应产生的立体效果;又因拍品类多管瓶足以表现出光线照射的变化,故又被具有绘画素养的督陶官年希尧采用为《视学》一书中的插图。《视学》为编译自义大利画家Andrea Pozzo的《绘画与建筑透视》一书而来的中文译着,首刊于雍正七年(1729),今日所见皆为雍正十三年(1735)的再版本。年希尧着手翻译之际,不仅以自身监造之官窑瓷器取代原书所附的插图来说明西洋单点透视的原理,同时也间接传达出督陶官所使用的作品,拍品一类器物或是当时人心目中所认为足以传达西洋透视观念的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