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310
上一件
下一件
清乾隆 粉青釉凸雕缠枝花卉纹葵花式三足洗
口径15.5cm
作品估价:RMB 1,250,000-2,0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免责声明》
图录号:
0310
拍品名称:
清乾隆 粉青釉凸雕缠枝花卉纹葵花式三足洗
年 代:
清乾隆
尺 寸:
口径15.5cm
题 识: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拍品描述:
来源:加州私人收藏,于 20 世纪 80 年代在香港购得。
参阅:
1.《云海阁重要中国瓷器:张宗宪珍藏展》,伦敦,1993年,页160,图75。
2.香港苏富比,2008年10月8日,Lot2501。
3.北京保利,2020年10月19日,Lot5169。(成交价:RMB 6,497,500)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清乾隆一朝国家兴盛,艺术空前繁荣,所制瓷器承袭雍正朝典雅之趣,颜色釉瓷器斑斓多彩,品类丰富,集历代之大成,摹古与创新并存,肇启清代御瓷艺术之巅峰,令后世不可企及,与乾隆帝之喜好密切攸关。
乾隆帝对宋器的钟情源于独特的传统文人情怀,以宋人审美为自身品味追求的典范,仰慕之情往往体现在对赵宋窑器的摹仿之上。作为一代君主,乾隆皇帝拥有古今天下文人无法比拟的内廷收藏,又因自身特有的际遇铸就出高雅而恬淡的艺术品味。其摹制宋器的理念是好古而不泥古,诚如唐英所言“仿旧须宗雅则”,不是一味贴近原物为佳,而是取其最精华最高雅之处而临摹,更重视气韵神髓之相似。因此,在摹古之中深深融入自身的审美要求与对古物本身的理解,所得摹作乃经其亲自化裁而成,自然流露出浓厚的赵宋遗韵,其中粉青釉之品种,取南宋龙泉之色,深受乾隆帝王之喜爱。
此式三足洗为清代宫廷最具文人雅意之隽品,始见于雍正后期,延至乾隆早期,是唐英榷陶期间的文房佳作。釉色丰富,主要是仿官、仿汝、仿哥、天青、粉青诸釉,摹造水平高超,颇见赵宋旧物之神韵,而本品亦出自当中却另具特色,釉色匀净淡雅而加以凸雕纹饰,从而绽放出婉约文雅的新姿彩。
本品范模而成,下承三足,造型隽秀,处处展现出线条变化之韵律美。通体施粉青釉,淡雅娇嫩,莹润如玉,极见匀净雅靓之致。器中央模印凸雕之技法饰八瓣花蕊,外饰四组西番莲纹,外壁随形凸雕缠枝莲纹,工艺精湛,较之彩绘装饰更具姿采,釉下纹饰凹凸起伏,釉面随之呈现深浅浓淡的色阶与层次,其妙在若隐与若现之间,观之抚之,皆醉人心扉。
此式模印工艺清宫旧称“拱花”,为粉青、冬青釉等摹仿龙泉瓷器唯一使用的装饰手法。拱花原是晚明以来一种不着墨的印刷方法,以凸出或凹下的线条来表现花纹,根据画面物像的轮廓在平面木板上阴刻成凹形线条,用宣纸覆盖于版上,再加上毛毡,以木棍用力压印或用木槌在毛毡上轻轻敲打,刻版上的花纹就能清晰地凸现在纸面上,因此工艺达到的效果与之类近,故名。
本品应该烧造于乾隆初年,为唐窑所制的文房佳器。清宫《活计档》中屡有关于此类融仿古与创新于一体的文房器皿的烧制、贮存记录:《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于乾隆四年十一月十八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将唐英照交去纸样十一张内烧造得:……官窑撇口三足小笔洗四件、鱼子纹汝釉笔洗六件、东青釉六方水盛二件……”《乾隆七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六月二十五日,司库白世秀、副催总达子来说首领开其里交:……汝釉葵瓣洗一件、观釉葵瓣洗一件、青龙白地葵瓣洗一件,传旨着俱各配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