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137
上一件
下一件
明末清初 紫砂塑雪山大士像
高11.2cm
作品估价:RMB 80,000-15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0137
拍品名称:
明末清初 紫砂塑雪山大士像
年 代:
明末清初
尺 寸:
高11.2cm
拍品描述:
参阅:
1.《阳羡名陶录》卷下(吴骞,清) 记载明末名匠陈仲美「好配壶土,意造诸玩,至塑大士像,庄严慈悯,神采欲生」。 这是紫砂「大士像」最早的确证。
2.《阳羡茗壶系》(周高起,明)。
3.《大般涅槃经》(北本)卷十四:叙释尊(过去世菩萨)“住于雪山,绝形深涧……被鹿皮衣,唯食诸果,结草为庵,思惟坐禅”,为“雪山大士(雪山童子、雪山婆罗门)”典故的根本文献。
4.天台智顗《止观》(《摩诃止观》)卷二亦援引“雪山大士”苦行相(如“绝形深涧……被鹿皮衣”)
此像以紫泥精塑而成,胎质细润坚致,色泽沉稳内敛。大士端坐于岩座之上,双手环膝,身姿安详自若。面相清峻端丽,眉目低垂,神情静穆。螺发细密规整,法相庄严,衣纹褶裥层次分明,线条流畅自然,生动刻画出佛教苦行之“雪山大士”形象。紫泥材质极佳,经过岁月温润,呈现出沉厚古雅之气。
“雪山大士”即释迦牟尼佛为菩萨时修行苦行之身相,象征忍辱精进、坚韧不拔。此类造像流行于明末清初之际,当时江南文人社会与紫砂艺匠广泛接受佛教文化,紫砂材质亦被用于宗教造像。紫泥塑像数量极为有限,多见于供奉与文人清玩之用,能留存至今殊为不易。
文献可参《阳羡茗壶系》中关于紫砂“巧于陶塑”的记载,亦有明清文人题咏赞叹紫砂“可为器,可为像”,足见当时紫砂艺事不止于茶具,亦涉佛像与文人清供之创作。
市场比较:紫砂佛像历来拍场罕见,惟精品屡创佳绩。香港苏富比曾录一尊清初紫泥观音坐像,以逾 HKD 1,200,000 成交(2014年),足见此类作品在国际市场之稀缺与价值。北京保利亦有清代紫砂罗汉坐像以 RMB 920,000 成交(2019年春拍),显示佛教题材紫砂雕像在市场上备受追捧。相比壶艺,紫砂佛像因数量寥寥,市场价值更趋稳定与高昂。
本像造型古拙而法度谨严,神情沉静,工艺水准极高,兼具历史文献价值、佛教艺术内涵与紫砂工艺独特性。实为明末清初紫砂雕塑难得传世之佳作,学术与收藏价值兼备。
1.《阳羡名陶录》卷下(吴骞,清) 记载明末名匠陈仲美「好配壶土,意造诸玩,至塑大士像,庄严慈悯,神采欲生」。 这是紫砂「大士像」最早的确证。
2.《阳羡茗壶系》(周高起,明)。
3.《大般涅槃经》(北本)卷十四:叙释尊(过去世菩萨)“住于雪山,绝形深涧……被鹿皮衣,唯食诸果,结草为庵,思惟坐禅”,为“雪山大士(雪山童子、雪山婆罗门)”典故的根本文献。
4.天台智顗《止观》(《摩诃止观》)卷二亦援引“雪山大士”苦行相(如“绝形深涧……被鹿皮衣”)
此像以紫泥精塑而成,胎质细润坚致,色泽沉稳内敛。大士端坐于岩座之上,双手环膝,身姿安详自若。面相清峻端丽,眉目低垂,神情静穆。螺发细密规整,法相庄严,衣纹褶裥层次分明,线条流畅自然,生动刻画出佛教苦行之“雪山大士”形象。紫泥材质极佳,经过岁月温润,呈现出沉厚古雅之气。
“雪山大士”即释迦牟尼佛为菩萨时修行苦行之身相,象征忍辱精进、坚韧不拔。此类造像流行于明末清初之际,当时江南文人社会与紫砂艺匠广泛接受佛教文化,紫砂材质亦被用于宗教造像。紫泥塑像数量极为有限,多见于供奉与文人清玩之用,能留存至今殊为不易。
文献可参《阳羡茗壶系》中关于紫砂“巧于陶塑”的记载,亦有明清文人题咏赞叹紫砂“可为器,可为像”,足见当时紫砂艺事不止于茶具,亦涉佛像与文人清供之创作。
市场比较:紫砂佛像历来拍场罕见,惟精品屡创佳绩。香港苏富比曾录一尊清初紫泥观音坐像,以逾 HKD 1,200,000 成交(2014年),足见此类作品在国际市场之稀缺与价值。北京保利亦有清代紫砂罗汉坐像以 RMB 920,000 成交(2019年春拍),显示佛教题材紫砂雕像在市场上备受追捧。相比壶艺,紫砂佛像因数量寥寥,市场价值更趋稳定与高昂。
本像造型古拙而法度谨严,神情沉静,工艺水准极高,兼具历史文献价值、佛教艺术内涵与紫砂工艺独特性。实为明末清初紫砂雕塑难得传世之佳作,学术与收藏价值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