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447
上一件
下一件
北魏 鎏金佛像
高14.5cm;宽8.5cm
作品估价:JPY 6,000,000-8,0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9.8%
图录号:
1447
拍品名称:
北魏 鎏金佛像
年 代:
北魏
尺 寸:
高14.5cm;宽8.5cm
拍品描述:
在北魏以来鎏金佛像的造像传统中,光背后侧大多仅镌刻铭文,或索性留白,如此尊佛像般,光背后侧分区错落有致,所刻群像内涵丰富者,实属罕见,尤为难得。
这尊金铜佛像通体鎏金,雕刻精细。正面主尊双目微启,面容安详。头顶圆形肉髻,未雕刻出螺发,结跏趺坐于方形台座之上,结禅定印,双手隐于袖中。如来身着交领式袈裟,外披覆盖两肩及背部的覆肩衣,其上遍布平行多线纹。此种佛衣与衣纹样式多见于五至六世纪陕西、甘肃等地的北魏佛道造像中,日本佛教美术学者松原三郎称其为“鄜县样式”。
如来身后附有巨大船型身光,周缘刻画有密集平行线纹。佛首后方表现有二重圆形头光,内重饰有花瓣,外重浮雕有九尊小型化佛,皆附尖顶头光,结禅定印,结跏趺坐。船形光背面亦是别有洞天。可分为上、中、下三部:上方为一屋形龛顶,其中刻画有一佛二胁侍像,中尊佛像结跏趺坐,结禅定印,两侧胁侍拱手而立;中部刻有八尊头顶尖顶圆光的小型化佛,结跏趺坐,结禅定印;下方中部设一佛龛,上缘刻画出尖顶拱形龛楣,龛楣两侧左右各一飞天伴之。龛内可见释迦、多宝二佛并坐,禅定说法。尖拱形龛外侧左右各有一供养人形象,合掌而立。
台座正面刻有涡卷纹及连珠纹外框,左右两侧则隐约可见文字痕迹,但铜锈斑驳,已无从辨认。
此类鎏金铜佛,多为信众私人供奉膜拜之用,体积虽小但内涵丰富,兼具实用功能与艺术价值。整体保存状况良好,鎏金与锈绿相映成趣,千余载风霜一览无余。
这尊金铜佛像通体鎏金,雕刻精细。正面主尊双目微启,面容安详。头顶圆形肉髻,未雕刻出螺发,结跏趺坐于方形台座之上,结禅定印,双手隐于袖中。如来身着交领式袈裟,外披覆盖两肩及背部的覆肩衣,其上遍布平行多线纹。此种佛衣与衣纹样式多见于五至六世纪陕西、甘肃等地的北魏佛道造像中,日本佛教美术学者松原三郎称其为“鄜县样式”。
如来身后附有巨大船型身光,周缘刻画有密集平行线纹。佛首后方表现有二重圆形头光,内重饰有花瓣,外重浮雕有九尊小型化佛,皆附尖顶头光,结禅定印,结跏趺坐。船形光背面亦是别有洞天。可分为上、中、下三部:上方为一屋形龛顶,其中刻画有一佛二胁侍像,中尊佛像结跏趺坐,结禅定印,两侧胁侍拱手而立;中部刻有八尊头顶尖顶圆光的小型化佛,结跏趺坐,结禅定印;下方中部设一佛龛,上缘刻画出尖顶拱形龛楣,龛楣两侧左右各一飞天伴之。龛内可见释迦、多宝二佛并坐,禅定说法。尖拱形龛外侧左右各有一供养人形象,合掌而立。
台座正面刻有涡卷纹及连珠纹外框,左右两侧则隐约可见文字痕迹,但铜锈斑驳,已无从辨认。
此类鎏金铜佛,多为信众私人供奉膜拜之用,体积虽小但内涵丰富,兼具实用功能与艺术价值。整体保存状况良好,鎏金与锈绿相映成趣,千余载风霜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