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343
上一件
下一件
敦煌妙法莲华经信解品第四 手卷
25.5×376.5cm
作品估价:JPY 3,800,000-5,8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9.8%
《免责声明》
图录号:
0343
拍品名称:
敦煌妙法莲华经信解品第四 手卷
尺 寸:
25.5×376.5cm
材 质:
水墨纸本
形 制:
手卷
拍品描述:
说明:陶山珍藏。

这一品在《法华经》二十八品中十分重要,也是敦煌遗书中保存得较多的段落之一。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为大乘佛教的核心经典之一,强调「一切众生皆可成佛」。其叙述舍利弗等长者弟子,初闻佛陀宣说「一佛乘」时,内心疑惑,但后来逐渐「信受解悟」,欢喜踊跃。此品的关键思想是:声闻、缘觉(小乘修行者)虽自认为只能证得「阿罗汉果」,但实则皆有成佛的可能。
此拍品为敦煌莫高窟藏经洞(1900年发现)出土了大量《法华经》写本中的一卷。又有民国学者钟彤澐后跋。信解品的写本流传广泛,显示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佛教信众对此品格外重视。书法上为行楷,笔墨朴厚,既是经典传播的载体,也是书法史的实物资料。
其思想与内容为:
1. 「信」与「解」的结合
信:对佛陀所说「一切皆可成佛」生起信心。
解:进一步理解其中深义,不仅是盲信,而是理性通达。
2. 譬喻的运用
经中常以譬喻来说明深理,如「长者穷子喻」等,说明众生虽自认贫乏(只能得小果),其实本具佛性,终归能得佛陀的「大宝藏」。
3. 心理转变的描写
弟子们先是自觉「所得有限」,后来因佛陀开示而「心开意解」,喜悦无比。
这种「从怀疑到欢喜」的历程,正是信解品的精神核心。
敦煌写本既为宗教用途(供诵读、修持),亦展现当时书写风格,书卷气息浓厚。唐代以后,《法华经》在中国、朝鲜、日本皆广泛流传,敦煌本的存在,证明了此经在西北佛教社会中的核心地位。信解品的思想,对于普罗信徒是一种鼓舞——即便自觉修行浅薄,也有「究竟成佛」的希望。
敦煌写本《妙法莲华经•信解品第四》所展现的,不仅是佛教经典的文本,更是一种 宗教心理的真实映照:即从「小果自足」到「信受大乘」;从「疑惑不安」到「解悟欢喜」。这一品揭示了《法华经》的核心精神——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终将成佛。敦煌写本的流传,更见证了这一思想在中古中国西北地区的深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