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554
上一件
下一件
錢鍾書 致李國強先生信札兩通
26×19.5 cm. 10 1/4×7 5/8 in. 約0.5平尺
29×20 cm. 11 3/8×7 7/8 in. 約0.5平尺
作品估价:HKD 無底價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20%
图录号:
554
拍品名称:
錢鍾書 致李國強先生信札兩通
作 者:
錢鍾書
尺 寸:
26×19.5 cm. 10 1/4×7 5/8 in. 約0.5平尺
29×20 cm. 11 3/8×7 7/8 in. 約0.5平尺
材 质:
水墨紙本
形 制:
書信(二通二頁)
拍品描述:
釋文:(一)
國強先生著席:先生通電話後一日,賜函方達。亟作一書寄北京飯店,而大駕已行,原書退回。人事如毛,未能音問,耿耿於懷,頃奉手教及范用君轉來貴刊,感喜之至。印刷出版不景氣,先生及諸同仁勉力維持,此況亦微有所知。總之有司胸境不寬,惡聞讜論(即如《廣角鏡》,盡可讓國內定戶自由定閱,大陸之銷路必暢),因而眼光短淺,使作事者為難耳!禪人話頭云:「若非一宵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為兄誦之。見馬力兄論《紅樓夢》文,因思及Hawkes,近以其新出譯本第三冊相贈,乃細讀之,文筆遠勝楊氏夫婦,然而此老實話亦不能公開說,可笑可嘆。專此後謝,即頌雙綏。此信閱畢毀之。
錢鍾書敬上,楊絳同候,一月二十五日夜。
(二)
國強先生、燕瑩女士儷鑑:奉到賜柬,甫一展閱,仙樂洋洋盈耳!大開眼界,飽享耳福,忻感之請,非言可喻。獻歲布新,敬祝
賢梁孟,福慶駢臻,事業鼎盛,身心俱泰,名實雙收,慰如所頌。香港贈書,尚須增三人。中文大學陳方正先生來京必相遇,書函殷勤,此其一;香港大學杜維運君先後寄其大著三種,前日又得其新著《趙翼傳》,自慚未報,此其二;高繼標君於弟亦甚厚,此次拙稿承其攜交,此其三。瑣屑奉瀆,恃愛相干,未嘗不內疚也。專此復謝,即頌雙福。
《圍城》已由Sylvie Servan-Schreiber女士譯為法語,並聞。
弟錢鍾書敬上,廿七日夜,楊絳同候。
說明:1.此作中聊到了對於其他文學的一些論述,很多內容不願意讓其他人看到,所以專門叮囑「閱畢毀之」,而李國強先生不忍這樣文採、書法俱精的作品散軼,留了下來。對研究錢錢鍾書先生晚年所思所想,有非常好的補充。且流傳經理非常傳奇,彌足珍貴。
信中的「Hawkes」,為大衛•霍克斯(David Hawkes,1923—2009),英國漢學家、楚辭學專家、紅學專家,是西方世界首部《紅樓夢》英文全譯本和迄今為止唯一一部《楚辭》英文全譯本的譯者。
「楊氏夫婦」為楊憲益(1915—2009)、戴乃迭(1919—1999)伉儷。
錢鍾書在本札中透露出了對大衛•霍克斯譯作的肯定,並認為其優於楊、戴譯本,但受到體制、圈子和人情世故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不便表達自己的觀點。
2.「獻歲布新」,某一年的春節前。
信中所及需要增加在贈書名單上的三位香港學人,分別是港中大陳方正、港大杜維運和時任港大預科教師高繼標。其中,陳方正研究的大方向雖然在物理學科之下,但他與錢鍾書私交甚篤;史學家杜維運著有《與西方史家論中國史學》《清代史學與史家》《史學方法論》等多種著作;高繼標為錢鍾書在香港的重要對接人。
至於信中錢氏所言,委託高氏攜交的「書稿」、贈港人之書具體為何書,可通過杜維運《趙翼傳》成書於1983年,推斷出錢鍾書新作是在1983年以後不久在香港出版的。結合錢氏年表,1984年,錢鍾書曾有兩部作品付梓,一為香港廣角鏡出版社出版的《也是集》,二是中華書局出版的《談藝錄》補訂本。故可確認,文中主角為《也是集》。
最後一行小字提到《圍城》的翻譯問題,幾年後的1987年,由薛思微(Sylvie Servan-Schreiber,音譯名:西爾維•塞爾望-來伯)、王魯(Wang Lou)合作翻譯的《圍城》法文版《La Forteresse assiégée》,由Christian Bourgois Editeur出版。可見,在1984年,《La Forteresse assiégée》的初稿已經翻譯完畢,以及文中未曾言明的問題——李國強先生對錢鍾書作品的海外發行問題一定很上心。
1984年春節前,1月27日。
國強先生著席:先生通電話後一日,賜函方達。亟作一書寄北京飯店,而大駕已行,原書退回。人事如毛,未能音問,耿耿於懷,頃奉手教及范用君轉來貴刊,感喜之至。印刷出版不景氣,先生及諸同仁勉力維持,此況亦微有所知。總之有司胸境不寬,惡聞讜論(即如《廣角鏡》,盡可讓國內定戶自由定閱,大陸之銷路必暢),因而眼光短淺,使作事者為難耳!禪人話頭云:「若非一宵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為兄誦之。見馬力兄論《紅樓夢》文,因思及Hawkes,近以其新出譯本第三冊相贈,乃細讀之,文筆遠勝楊氏夫婦,然而此老實話亦不能公開說,可笑可嘆。專此後謝,即頌雙綏。此信閱畢毀之。
錢鍾書敬上,楊絳同候,一月二十五日夜。
(二)
國強先生、燕瑩女士儷鑑:奉到賜柬,甫一展閱,仙樂洋洋盈耳!大開眼界,飽享耳福,忻感之請,非言可喻。獻歲布新,敬祝
賢梁孟,福慶駢臻,事業鼎盛,身心俱泰,名實雙收,慰如所頌。香港贈書,尚須增三人。中文大學陳方正先生來京必相遇,書函殷勤,此其一;香港大學杜維運君先後寄其大著三種,前日又得其新著《趙翼傳》,自慚未報,此其二;高繼標君於弟亦甚厚,此次拙稿承其攜交,此其三。瑣屑奉瀆,恃愛相干,未嘗不內疚也。專此復謝,即頌雙福。
《圍城》已由Sylvie Servan-Schreiber女士譯為法語,並聞。
弟錢鍾書敬上,廿七日夜,楊絳同候。
說明:1.此作中聊到了對於其他文學的一些論述,很多內容不願意讓其他人看到,所以專門叮囑「閱畢毀之」,而李國強先生不忍這樣文採、書法俱精的作品散軼,留了下來。對研究錢錢鍾書先生晚年所思所想,有非常好的補充。且流傳經理非常傳奇,彌足珍貴。
信中的「Hawkes」,為大衛•霍克斯(David Hawkes,1923—2009),英國漢學家、楚辭學專家、紅學專家,是西方世界首部《紅樓夢》英文全譯本和迄今為止唯一一部《楚辭》英文全譯本的譯者。
「楊氏夫婦」為楊憲益(1915—2009)、戴乃迭(1919—1999)伉儷。
錢鍾書在本札中透露出了對大衛•霍克斯譯作的肯定,並認為其優於楊、戴譯本,但受到體制、圈子和人情世故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不便表達自己的觀點。
2.「獻歲布新」,某一年的春節前。
信中所及需要增加在贈書名單上的三位香港學人,分別是港中大陳方正、港大杜維運和時任港大預科教師高繼標。其中,陳方正研究的大方向雖然在物理學科之下,但他與錢鍾書私交甚篤;史學家杜維運著有《與西方史家論中國史學》《清代史學與史家》《史學方法論》等多種著作;高繼標為錢鍾書在香港的重要對接人。
至於信中錢氏所言,委託高氏攜交的「書稿」、贈港人之書具體為何書,可通過杜維運《趙翼傳》成書於1983年,推斷出錢鍾書新作是在1983年以後不久在香港出版的。結合錢氏年表,1984年,錢鍾書曾有兩部作品付梓,一為香港廣角鏡出版社出版的《也是集》,二是中華書局出版的《談藝錄》補訂本。故可確認,文中主角為《也是集》。
最後一行小字提到《圍城》的翻譯問題,幾年後的1987年,由薛思微(Sylvie Servan-Schreiber,音譯名:西爾維•塞爾望-來伯)、王魯(Wang Lou)合作翻譯的《圍城》法文版《La Forteresse assiégée》,由Christian Bourgois Editeur出版。可見,在1984年,《La Forteresse assiégée》的初稿已經翻譯完畢,以及文中未曾言明的問題——李國強先生對錢鍾書作品的海外發行問題一定很上心。
1984年春節前,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