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754
上一件
下一件
銅鎏金鴟鴞紋帶鈎一組兩件
1/2: 19.3×1.5×1.5 cm; 2/2:14.8×1.5×1.8 cm.
作品估价:HKD 5,000-1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20%
图录号:
1754
拍品名称:
銅鎏金鴟鴞紋帶鈎一組兩件
尺 寸:
1/2: 19.3×1.5×1.5 cm; 2/2:14.8×1.5×1.8 cm.
拍品描述:
青銅鎏金曲棒狀帶鈎,首尾皆為獸首,鈎體纖長,中部鑄鴟鴞紋,鈎喙鋒利,大目圓睜,耳羽聳立,雙翼內收,呈機敏警覺之態。鈎身多見嵌錯工藝,與鎏金光澤相互映襯,華美非常。鈎背設圓鈕,兼具實用性與藝術表現之美。
鴟鴞在古代文化中意涵深厚。商人將其與祖先崇拜緊密相連,認為鴟鴞為祖先靈魂之載體,能負靈魂於夜空飛行,連結人間與神靈。《詩經·大雅·大明》中,鴟鴞亦作為戰爭勝利之象徵出現。有學者推測,商族所奉之圖騰「玄鳥」即指鴟鴞。鴟鴞作為商族的象徵,不僅體現對祖先的崇敬,亦折射其對超自然力量的追求。
參 閱:彭鵬《霜雪明金玄鈎沉—德能堂藏華夏早期帶鈎》,第27號,戰國 熊首嵌綠松石鴞紋鎏金青銅帶鈎(長21cm),香港中文大學博物館,2023年,第177頁。
鴟鴞在古代文化中意涵深厚。商人將其與祖先崇拜緊密相連,認為鴟鴞為祖先靈魂之載體,能負靈魂於夜空飛行,連結人間與神靈。《詩經·大雅·大明》中,鴟鴞亦作為戰爭勝利之象徵出現。有學者推測,商族所奉之圖騰「玄鳥」即指鴟鴞。鴟鴞作為商族的象徵,不僅體現對祖先的崇敬,亦折射其對超自然力量的追求。
參 閱:彭鵬《霜雪明金玄鈎沉—德能堂藏華夏早期帶鈎》,第27號,戰國 熊首嵌綠松石鴞紋鎏金青銅帶鈎(長21cm),香港中文大學博物館,2023年,第1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