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
上一件
下一件
莎賓娜・費洛奇 小男孩、橘色上衣、打開心胸(一組三件)
A: 36.5×12×10cm. 14 3/8×4 3/4×3 7/8 in.; B: 54×19×15cm. 21 1/4×7 1/2×5 7/8 in.; C: 39×22×12cm. 15 3/8×8 5/8×4 3/4 in.
作品估价:HKD 48,000-58,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20%
图录号:
2
拍品名称:
莎賓娜・費洛奇 小男孩、橘色上衣、打開心胸(一組三件)
作 者:
莎賓娜・費洛奇
年 代:
A:二〇一三年作
B:二〇二〇年作
C:二〇二一年作
尺 寸:
A: 36.5×12×10cm. 14 3/8×4 3/4×3 7/8 in.; B: 54×19×15cm. 21 1/4×7 1/2×5 7/8 in.; C: 39×22×12cm. 15 3/8×8 5/8×4 3/4 in.
形 制:
A:紙 鐵 雕塑
B:紙 木頭 雕塑
C:紙 鐵 木頭 雕塑
拍品描述:
款織
A:Sabina Feroci 2013(底部)
B:La Maglia Arancio(橘色上衣)2020 Sabina Feroci(底部)
C:Quella Aperta(打開心胸)Sabina Feroci 2021(底部)
展覽
2023年10月14日至11月18日,「從故事走出來,再次走進故事裡」,加力畫廊,台南
來源
台南加力畫廊
亞洲私人收藏
重返童年的感性對話
費洛奇的雕塑詩
「紙材是具有詩性的,她心溫意暖、柔軟綿緞,甚至勻身香氣!」
——費洛奇
費洛奇(Sabina Feroci)1971年生於義大利文藝復興的搖籃佛羅倫斯 ,自幼浸潤於底蘊深厚的古典建築與雕塑中 。14歲入美術學校學習圖像設計,並於1994年獲北愛爾蘭阿爾斯特大學插畫設計學位。其藝途始於廣告插畫、繪本與劇場美術;而道具設計的經驗促使她的創作從平面走向立體,1997年她以紙漿、黏土創作了首件雕塑,從此確立了她「紙塑」的核心手法。其作展露出對人物細膩的凝視,以姿態各異的孩童形象聚焦童年時期的幽微情感、與成長過程中的喜怒哀樂,引發廣大觀眾的共鳴。
費洛奇承襲了14世紀義大利聖像雕塑細膩入微的神情刻畫與人文精神。然而有別於傳統大理石,她獨鍾情紙漿,透過反覆手工打磨,賦予材料陶瓷般溫潤的質感。對她而言,「紙」承載了幼年提筆塗鴉的珍貴記憶,如同親密摯友,柔韌而充滿詩意,這與她「以感性的、詩歌般的、富含韻律的對話,回應生命之疑」的創作初衷高度契合。平凡的紙漿,經由溫熱之手的塑形,化身為純真的孩童,凝結為一首首關於童年的立體詩篇。是次帶來其標誌性的「塗鴉像」系列《小男孩、橘色上衣、打開心胸》三件一組之作。
羞澀期待、綻放旋舞、心無旁騖
「見到藝術家為世界帶來的作品後,深埋在心底的單純,像是驟雨般地被大自然浸潤,從此回歸無瑕之境。寓言般的作品,碰觸人們內心和與生俱來的純真。」
——作家蕭佳佳
《小男孩、橘色上衣、打開心胸》以三個拙樸的孩童塑像,構築出一條從好奇探索、內省想像到無畏接納的心靈軌跡。身著橙白條紋上衣與藍褲的小男孩,內八的站姿與扭頭之態流露出些許羞澀,他身體微向前傾,凝視身旁,彷彿正等待著身後的夥伴,準備攜手奔赴新的冒險。而身著鮮橙色上衣的女孩雙手高舉於頭側,輕揚的裙擺向一側翹起,若悠然沉醉於內心的樂章,忘我地旋舞。而一旁的少年張開雙臂,雙腳前後踏立,若在平衡木上行走,精準重現了兒時遊戲中那份心無旁騖的專注瞬間,其從容之姿展現打開心胸、擁抱未知的率真。三個孩子躍動的肢體與鮮明的色彩,瞬間喚醒觀者對童年的記憶,而他們全然沉浸於自我世界、若有所思的出神狀態,更賦予作品一份沉潛而夢幻的氣質,訴說著每個人兒時的純粹與天真,和對世界直覺性的擁抱。作品讓「童年」超越了稚嫩的表象,成為了由內向到向外打開心胸、勇於做自己、擁抱未來的精彩人生序曲。
A:Sabina Feroci 2013(底部)
B:La Maglia Arancio(橘色上衣)2020 Sabina Feroci(底部)
C:Quella Aperta(打開心胸)Sabina Feroci 2021(底部)
展覽
2023年10月14日至11月18日,「從故事走出來,再次走進故事裡」,加力畫廊,台南
來源
台南加力畫廊
亞洲私人收藏
重返童年的感性對話
費洛奇的雕塑詩
「紙材是具有詩性的,她心溫意暖、柔軟綿緞,甚至勻身香氣!」
——費洛奇
費洛奇(Sabina Feroci)1971年生於義大利文藝復興的搖籃佛羅倫斯 ,自幼浸潤於底蘊深厚的古典建築與雕塑中 。14歲入美術學校學習圖像設計,並於1994年獲北愛爾蘭阿爾斯特大學插畫設計學位。其藝途始於廣告插畫、繪本與劇場美術;而道具設計的經驗促使她的創作從平面走向立體,1997年她以紙漿、黏土創作了首件雕塑,從此確立了她「紙塑」的核心手法。其作展露出對人物細膩的凝視,以姿態各異的孩童形象聚焦童年時期的幽微情感、與成長過程中的喜怒哀樂,引發廣大觀眾的共鳴。
費洛奇承襲了14世紀義大利聖像雕塑細膩入微的神情刻畫與人文精神。然而有別於傳統大理石,她獨鍾情紙漿,透過反覆手工打磨,賦予材料陶瓷般溫潤的質感。對她而言,「紙」承載了幼年提筆塗鴉的珍貴記憶,如同親密摯友,柔韌而充滿詩意,這與她「以感性的、詩歌般的、富含韻律的對話,回應生命之疑」的創作初衷高度契合。平凡的紙漿,經由溫熱之手的塑形,化身為純真的孩童,凝結為一首首關於童年的立體詩篇。是次帶來其標誌性的「塗鴉像」系列《小男孩、橘色上衣、打開心胸》三件一組之作。
羞澀期待、綻放旋舞、心無旁騖
「見到藝術家為世界帶來的作品後,深埋在心底的單純,像是驟雨般地被大自然浸潤,從此回歸無瑕之境。寓言般的作品,碰觸人們內心和與生俱來的純真。」
——作家蕭佳佳
《小男孩、橘色上衣、打開心胸》以三個拙樸的孩童塑像,構築出一條從好奇探索、內省想像到無畏接納的心靈軌跡。身著橙白條紋上衣與藍褲的小男孩,內八的站姿與扭頭之態流露出些許羞澀,他身體微向前傾,凝視身旁,彷彿正等待著身後的夥伴,準備攜手奔赴新的冒險。而身著鮮橙色上衣的女孩雙手高舉於頭側,輕揚的裙擺向一側翹起,若悠然沉醉於內心的樂章,忘我地旋舞。而一旁的少年張開雙臂,雙腳前後踏立,若在平衡木上行走,精準重現了兒時遊戲中那份心無旁騖的專注瞬間,其從容之姿展現打開心胸、擁抱未知的率真。三個孩子躍動的肢體與鮮明的色彩,瞬間喚醒觀者對童年的記憶,而他們全然沉浸於自我世界、若有所思的出神狀態,更賦予作品一份沉潛而夢幻的氣質,訴說著每個人兒時的純粹與天真,和對世界直覺性的擁抱。作品讓「童年」超越了稚嫩的表象,成為了由內向到向外打開心胸、勇於做自己、擁抱未來的精彩人生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