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207
下一件
民國 田鶴仙畫松梅瓷板一對
The plaque, each, 8.4x38.2cm
作品估价:HKD 無底價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20%
《免责声明》
图录号:
1207
拍品名称:
民國 田鶴仙畫松梅瓷板一對
年 代:
民國
尺 寸:
The plaque, each, 8.4x38.2cm
拍品描述:
专题 香港鄧氏家族舊藏 Lots 1207-1218
鈐印:「寉仙」
來源:
香港鄧氏家族舊藏,購於聯齋古玩號,香港,1981年12月18日
松、梅二品瓷板畫幅皆修長如箋,以截景式構圖佈局。蒼松者,虯枝斑駁,以赭黃疊皴,盡顯古拙,松針攢簇,以色階變幻的綠彩輕勾,細密靈動,藤蔓垂曳於高出,添就幾分逸趣,筆致簡雅,得松之貞勁神韻;寒梅者,疏枝挺秀,皴擦赭褐,嫩蕊初綻,施以粉緋,綻於枝頭,若含暗香,畫面疏朗,留白清逸,得梅花孤高之品。此組作品畫意凝練別致,足顯文人畫境,頗有「一葉一菩提」的審美智慧,由局部體悟出整體的宏達境界,哲思雋永。
田鶴仙
1894-1952
名青,原名田世青,字鶴仙,
號梅華主人、荒園老梅,
齋名古石。
民國初年曾任景德鎮稅務局職員,後任江西省瓷業公司夜校教員,後來加入繪瓷行列。
先攻山水,後改畫梅花,獨步畫壇,傳世作品以梅花居多。田鶴仙的梅花深得元代畫家王冕的影響,其枝杆似斷非斷,節節相連的用筆及構圖無處不體現王冕的繪畫精神,「珠山八友」 王大凡讚其「山水清渾成一格,梅花作出更無雙」。
古道新輝
香港鄧氏家族舊藏民國瓷藝
The Art of Connoisseurship
The Tang Family Collection of Porcelain from the Republic Period
陶瓷繪畫源遠流長,新石器時期仰韶彩陶上的繪畫裝飾已經十分成熟。景德鎮在清末流行「淺絳彩」的陶瓷繪畫裝飾風格。「淺絳彩」受「淺絳山水畫」的啟發:用水墨和淡赭色作山水,通過兩者色調的不同來表達明暗陰陽,形成一種柔和淡雅的藝術效果。晚清王少維、金品卿和程門等以淺絳彩為墨彩,以瓷板為本,以畫入瓷,開創了清末民初景德鎮文人瓷的新輝。
後因淺絳彩料易磨損,民國遂改用粉彩,融入更多的繪畫題材,名家風格各異,景德鎮文人瓷的發展達到頂峰,出現了潘匋宇、汪曉棠、何許人、畢伯濤、王步,以及「珠山八友」等名家。清帝遜位,禁令廢馳,給景德鎮的陶瓷業帶來一個全新的氣象,文人瓷名家從設計、勾勒到彩繪均獨自完成,打破了以往分工的生產體系,個人風格明顯,形成百家齊放的盛世。1928年,王琦、王大凡、鄧碧珊、徐仲南、汪野亭、田鶴仙、程意亭和劉雨岑八人成立「月圓會」, 史稱「珠山八友」。
拍品(Lot 1207-1218)均屬香港鄧氏家族舊藏,鄧老先生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從順德移民香港,以紡織業起家,後投資物業,迅速崛起為香江名門。鄧氏三子,子承父業,雅好古玩,從清代官窯瓷器入門,後專項收集民國名家瓷器,成為享譽香江的民國瓷收藏大家。鄧氏檔案保留了購買發票,老照片以及買家本人的購買筆記,清晰地記錄了入藏時間等相關信息,為我們研究其收藏體系提供了重要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