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658
上一件
下一件
清乾隆 爐鈞釉朝天耳爐
10.5 cm (4 1/8 in) diam.
作品估价:HKD 3,500,000-4,5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20%
图录号:
1658
拍品名称:
清乾隆 爐鈞釉朝天耳爐
年 代:
清乾隆
尺 寸:
10.5 cm (4 1/8 in) diam.
拍品描述:
「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來源:
女士收藏
香港佳士得,2000年10月31日,拍品編號829
香港佳士得,2009年12月1日,拍品編號1906
香港重要私人收藏
闊口,微束頸,朝天耳,渾圓腹,腹下圜收,底承三乳足。造型扁圓渾厚,重心沉穩,雙耳峭拔,立於沿上。通體施爐鈞釉,釉面失透滋潤,釉色亮麗,似山嵐雲氣,如夢如幻,氣韻雅致。底心暗刻「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爐鈞釉為雍正朝御窯仿宋鈞所創,據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陶成紀事碑記》載「爐鈞釉,色在東窯與宜興掛釉之間,而花紋流淌過之」,將爐鈞釉與朝天耳爐融為一體之創舉亦誕生於這一時期。據《內務府各作成做活計清檔》有載,雍正八年(1730年)「十月,呈進仿鈞窯瓷爐十二件」,耿寶昌先生則指出「仿鈞釉瓷爐」即指爐鈞釉各式爐樣。本品即為乾隆時期沿襲前朝所製,釉面藍、紅二色交錯相融色斑,似瀑布歸潭,動靜相宜。內外皆景,光怪陸離,令人驚歎稱奇。值得一提的是,乾隆中期以後,爐鈞釉釉色發生蛻變,逐漸形成以藍、綠、月白交織而成的釉色。
朝天耳又稱沖耳,爐形典雅美觀,器型源於宋代官窯,多見於明代銅爐,明宣宗曾以此式銅爐置於乾清宮等議政殿堂,相伴朝議,有「敬天法祖」之意。沖耳銅爐不僅在明代宮廷中頗受青睞,作為案上文房,受文人高士追捧。
乾隆一朝,瓷質香爐十分稀有,本拍品仿古創新,小巧精美,盈盈在握,展現了當時的文人意趣,其器型與釉色之考究,體現了官窯器物的皇家氣度。查閱公私收藏,僅見此例,或為孤品。同類者可見香港竹月堂珍藏清雍正·淺青釉雙耳小爐、清雍正·珊瑚紅釉雙耳小爐,載於《簡素為絢:吉美博物館及竹月堂藏中國八至十八世紀一道釉瓷器展》,文物出版社,北京,2024年,圖版編號85、185(附圖1、2);另有一例香港小聽颿樓舊藏清雍正·珊瑚紅釉雙耳小爐(附圖3),於香港蘇富比2024年10月16日,拍品編號803,以港幣5,040,000釋出。同類器可參考紐約蘇富比2023年3月21日,拍品編號13,清雍正·爐鈞釉蚰耳爐(附圖4),成交價美元114.3萬。
來源:
女士收藏
香港佳士得,2000年10月31日,拍品編號829
香港佳士得,2009年12月1日,拍品編號1906
香港重要私人收藏
闊口,微束頸,朝天耳,渾圓腹,腹下圜收,底承三乳足。造型扁圓渾厚,重心沉穩,雙耳峭拔,立於沿上。通體施爐鈞釉,釉面失透滋潤,釉色亮麗,似山嵐雲氣,如夢如幻,氣韻雅致。底心暗刻「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爐鈞釉為雍正朝御窯仿宋鈞所創,據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陶成紀事碑記》載「爐鈞釉,色在東窯與宜興掛釉之間,而花紋流淌過之」,將爐鈞釉與朝天耳爐融為一體之創舉亦誕生於這一時期。據《內務府各作成做活計清檔》有載,雍正八年(1730年)「十月,呈進仿鈞窯瓷爐十二件」,耿寶昌先生則指出「仿鈞釉瓷爐」即指爐鈞釉各式爐樣。本品即為乾隆時期沿襲前朝所製,釉面藍、紅二色交錯相融色斑,似瀑布歸潭,動靜相宜。內外皆景,光怪陸離,令人驚歎稱奇。值得一提的是,乾隆中期以後,爐鈞釉釉色發生蛻變,逐漸形成以藍、綠、月白交織而成的釉色。
朝天耳又稱沖耳,爐形典雅美觀,器型源於宋代官窯,多見於明代銅爐,明宣宗曾以此式銅爐置於乾清宮等議政殿堂,相伴朝議,有「敬天法祖」之意。沖耳銅爐不僅在明代宮廷中頗受青睞,作為案上文房,受文人高士追捧。
乾隆一朝,瓷質香爐十分稀有,本拍品仿古創新,小巧精美,盈盈在握,展現了當時的文人意趣,其器型與釉色之考究,體現了官窯器物的皇家氣度。查閱公私收藏,僅見此例,或為孤品。同類者可見香港竹月堂珍藏清雍正·淺青釉雙耳小爐、清雍正·珊瑚紅釉雙耳小爐,載於《簡素為絢:吉美博物館及竹月堂藏中國八至十八世紀一道釉瓷器展》,文物出版社,北京,2024年,圖版編號85、185(附圖1、2);另有一例香港小聽颿樓舊藏清雍正·珊瑚紅釉雙耳小爐(附圖3),於香港蘇富比2024年10月16日,拍品編號803,以港幣5,040,000釋出。同類器可參考紐約蘇富比2023年3月21日,拍品編號13,清雍正·爐鈞釉蚰耳爐(附圖4),成交價美元114.3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