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610
上一件
下一件
清乾隆 粉青釉五蝠蓮紋洗一對
Each, 13.1cm diam.
作品估价:HKD 1,000,000-1,5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20%
《免责声明》
图录号:
1610
拍品名称:
清乾隆 粉青釉五蝠蓮紋洗一對
年 代:
清乾隆
尺 寸:
Each, 13.1cm diam.
拍品描述:
「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來源:
藝德堂,香港
小洗直口,口沿下方有凸棱一道,器形上豐下斂,內凹式淺圈足。外壁上下分飾暗刻卷草紋及纏枝寶相花紋。洗內口沿處飾花朵紋,內心裝飾五蝠翻飛,其外海浪翻滾,整體寓意「福澤綿長、世代安康、富貴雙全」。通體滿施冬青釉,釉色幽雋淡恬,溫潤似玉,內蘊光華,極見勻淨雅靚之致。底心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青花發色偏藍,為仿汝釉器青花款識之顯著特徵。唐英在《陶成紀事碑記》中記載御窯廠曾燒「仿東青釉,有深淺二種」,本件即東青釉較淺一類。
摹古,是十八世紀清宮製瓷工藝的核心追求。乾隆皇帝對古瓷極為推崇,深慕宋瓷風骨,尤推汝窯。汝窯冠絕宋代五大名窯,自北宋後期元祐至崇寧年間,僅以二十餘年時光專為宮廷燒製青瓷,便成就「汝窯為魁」的美名。因其燒造週期短、製品少,汝瓷歷來被視作稀世珍寶。據故宮博物院統計,迄今存世的汝釉器物僅90件左右。
明代宣德年間,景德鎮官窯便嘗試仿燒汝瓷,但成品寥寥。其後斷絕,至清雍正朝得以復燒。雍乾二帝皆品位精雅,對宋瓷不事雕琢的素雅之美甚為欽慕,故命御窯廠加以仿製,品質遠在宣德仿品之上。《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中記載著景德鎮御窯廠於雍正六年(1728年)和乾隆三年(1738年)時仿汝窯器均多達40餘件。這一時期,宮廷常將內府珍藏的汝窯真品或精心繪製的樣稿發往珠山御窯廠,由唐英主持臨摹仿製,力求還原宋瓷神韻。
此洗造型及燒製方式等均摹自北宋汝窯筆洗,香港蘇富比2017年10月3日,樂從堂專場中釋出一件北宋汝窯天青釉洗(附圖1),兩者尺寸、身形相似,拍品底見七顆芝麻花細小支釘均勻分佈,為典型汝窯製法,以示摹古致敬。同時又略見創新,外壁飾冬青釉,並融入本朝暗刻工藝,剔刻精細,鮮見於清代青釉瓷,彰顯御工之技臻。
此對小洗以古為師,陶古鑄今,集古今之大成,且存世極為稀少,成對保存,可寶藏之。
民國十四年清室善後委員會《故宮物品點查報告》中記錄:「永和宮:……歲字八〇八:乾窯青釉暗花盆一件……」(附圖2),或為拍品同類型器之清宮貯藏記錄。
今遍稽海內外公私藏錄,與本品形制、紋飾等相契者,實如披沙揀金,罕見其匹。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相近之乾隆仿汝釉洗(附圖3),尺寸略大,內外無紋飾,其口沿下亦留有一道凸棱,與拍品相同,且款識筆法相似。上海博物館藏有一件雍正青釉刻花牡丹紋洗(附圖4),外壁紋飾有異,釉色不同,亦可比對參閱。
還可比較幾件乾隆朝其他類型青釉洗:一種為仿龍泉窯作品,口徑略大,直徑在26公分左右,口沿下亦有凸棱一道,內外壁及洗心飾以仿銅器夔龍寶相花紋,器底採用墊餅方式燒造。參考台北故宮藏品,清乾隆仿龍泉翠青花卉夔龍洗(附圖5),館藏編號:故瓷008810。另有一種尺寸較小,直徑約為7.5公分左右,口沿下由凸棱變為一圈突起乳釘,洗心內以十字杵為飾,底書四字篆書款。參考瀋陽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粉青釉鼓式洗(附圖6),圖載《瀋陽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下,編號17。此類鼓式洗曾於中國嘉德2023年11月售出一對(附圖7),當時成交價為人民幣2,58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