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488
上一件
下一件
玉神面紋六節琮
16.7cm high
作品估价:HKD 1,000,000-1,5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20%
《免责声明》
图录号:
1488
拍品名称:
玉神面紋六節琮
尺 寸:
16.7cm high
拍品描述:
來源:
H.K. Burnet舊藏,英國約克郡
倫敦蘇富比,1941年4月2-4日,拍品編號259(封面)
J.C. Thomson先生舊藏
Roswitha Von Bergmann舊藏
德國科隆Kunsthandel & Klefisch, 2004年11月20日, 拍品編號84(封底)
歐洲私人舊藏
出版:
《Chinese Jade by Frank Davis》,1935年,倫敦,Frank Davis,圖版1
《Chinese Jade Throughout the Ages》,東方陶瓷協會,1974-1975年,倫敦,頁32,編號39
展覽:
《Bradford College Exhibition》,1932年,編號81
曼撤斯特美術館,1936年,編號3
維多利亞和亞伯特博物館,倫敦,《Chinese Jade Throughout the Ages》,大不列顛藝術委員會及東方陶瓷學會,1975年
四五千年前,良渚先民就是在長江下游耕耘勞作,創造了輝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玉琮是良渚文化的典型玉器,這種內圓外方,蘊涵着「天圓地方」原始宇宙觀的筒形玉器,是良渚文化的原創器型,也是同時代輻射面最寬、影響力最強的玉器之一。後世有「蒼璧禮天,黃琮禮地」之說,為十分重要的祭祀禮儀用器。良渚先民們遺留下來的這些寶藏,自古就被嗜玉者所追捧。宋代的一些龍泉瓷器就開始模仿良渚玉琮的造型。明清時期亦有良渚玉琮收藏於宮廷。尤其是清代乾隆皇帝對其研究可謂孜孜不倦。他對良渚玉琮情有獨鍾,曾在良渚玉琮上寫道:「出幽辭子午,成器想石監石儲。環寶漢京重,廉貞君子如。硯頭沾墨雨,世外閱仙魚。几陪清供,興懷靜賞餘」。而今,良渚文化的玉器出現了逐浪高漲的研究和收購熱潮,良渚玉琮更是成了藏玉者夢寐以求的寵兒。
此件玉琮整體呈上寬下窄的長方柱形,外方內圓,器體修長,器外壁微弧。玉料質地緻密油潤,棕褐沁色深入肌理,包漿渾厚,具有滄桑古意。玉琮中心對穿大圓孔,孔道內壁管鑽螺旋痕跡明顯。器表每面中央有一垂直凹槽,並以較粗橫刻陰弦紋為界,將琮體分為六節,每節四角皆浮雕神面紋。神人面部以上以細密的陰刻線琢飾兩道弦紋表示羽冠,以管鑽圓圈表示眼睛,下面一道凸起的短橫台表示鼻子,其上陰刻雲紋。神面紋作為祖先神與氏族首領的代表性神徽,在祭祀鬼神天地儀式中有重要意義,也是先民們內在原始宗教情感與想象力的結晶,象徵着祖先神與首領至高無上的權力與無邊的神通。整器沁色自然,造型莊重拙樸,器表打磨細潤,線條流暢有力,別見一番古雅韻致,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故宮博物院所藏玉五節人面紋琮(新00136935,附圖1)、良渚博物院藏高節琮(附圖2),以及南京博物館藏玉琮(附圖3)與本品類似,可供參考。
參閱:楊伯達主編《中國玉器全集》,河北美術出版社,2005年,73、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