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
103
拍品名称:
清雍正 霁红釉卧足杯一组六只
拍品描述:
尺寸:直径6cm
款识EN:Period of Yongzheng, Qing Dynasty
名称EN:A SET OF RED-GLAZED CUPS
品相:6-3足磕(敬请留意:本品相报告仅作为参考依据,参拍前请各位买家自行仔细检查拍品并以实物为准)
来源:来源:潘氏小听风楼旧藏
说明:清蓝浦《景德镇陶录》中记载:“雍正年年窑,厂器也,督理淮安板闸关年希尧管镇厂窑务,选料奉造,极其精雅。”年希尧督理景德镇御窑厂务其间,颇多建树,尤以“年窑红”为世人津津乐道。本品杯型敦雅,直口,直腹,近足略收,卧足,足内及内壁皆饰白釉。外壁通施霁红釉,釉色匀净深邃,釉面柔和光洁,晶莹凝润。霁红釉为著名的铜红釉品种,曾于明代中后期一度失传,后至清代康熙朝开始复烧,雍正朝烧制工艺渐趋成熟,并在皇帝的督促下达到顶峰,据《清档》记载,雍正帝曾多次谕旨提及烧造霁红釉器皿,如雍正七年“八月十七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十四日郎中海望持出碎霁红磁盘边五块。奉旨:此釉水甚厚,新烧的甚薄,不知是何原故,尔将此破磁发给年希尧去,着伊照此破磁釉水烧造,钦此。” 清雍正四年(1726年),年希尧以管理淮安关税务之职,兼管景德镇御广窑务,后人将其督窑时期所生产的官窑,称为“年窑”器。此杯即为年希尧督窑时期烧造的红釉瓷精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雍正时期的《胤禛行乐图·围炉观书》及《雍亲王十二美人图》中都有此种直口红釉小杯的出现,由此可见雍正皇帝对此类品种的珍视喜爱。小听风楼为潘氏家族收藏核心,其藏品传承自清朝广东十三行商人家族,涵盖何绍基、李宗瀚、翁同龢等名家书法及程十发、关山月等现代书画作品,以及明清宫廷瓷器等。其藏品清雍正珊瑚红釉冲天耳三足炉曾为仇焱之旧藏,后经香港苏富比多次拍卖,近年更在巴黎吉美博物馆展出。
款识EN:Period of Yongzheng, Qing Dynasty
名称EN:A SET OF RED-GLAZED CUPS
品相:6-3足磕(敬请留意:本品相报告仅作为参考依据,参拍前请各位买家自行仔细检查拍品并以实物为准)
来源:来源:潘氏小听风楼旧藏
说明:清蓝浦《景德镇陶录》中记载:“雍正年年窑,厂器也,督理淮安板闸关年希尧管镇厂窑务,选料奉造,极其精雅。”年希尧督理景德镇御窑厂务其间,颇多建树,尤以“年窑红”为世人津津乐道。本品杯型敦雅,直口,直腹,近足略收,卧足,足内及内壁皆饰白釉。外壁通施霁红釉,釉色匀净深邃,釉面柔和光洁,晶莹凝润。霁红釉为著名的铜红釉品种,曾于明代中后期一度失传,后至清代康熙朝开始复烧,雍正朝烧制工艺渐趋成熟,并在皇帝的督促下达到顶峰,据《清档》记载,雍正帝曾多次谕旨提及烧造霁红釉器皿,如雍正七年“八月十七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十四日郎中海望持出碎霁红磁盘边五块。奉旨:此釉水甚厚,新烧的甚薄,不知是何原故,尔将此破磁发给年希尧去,着伊照此破磁釉水烧造,钦此。” 清雍正四年(1726年),年希尧以管理淮安关税务之职,兼管景德镇御广窑务,后人将其督窑时期所生产的官窑,称为“年窑”器。此杯即为年希尧督窑时期烧造的红釉瓷精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雍正时期的《胤禛行乐图·围炉观书》及《雍亲王十二美人图》中都有此种直口红釉小杯的出现,由此可见雍正皇帝对此类品种的珍视喜爱。小听风楼为潘氏家族收藏核心,其藏品传承自清朝广东十三行商人家族,涵盖何绍基、李宗瀚、翁同龢等名家书法及程十发、关山月等现代书画作品,以及明清宫廷瓷器等。其藏品清雍正珊瑚红釉冲天耳三足炉曾为仇焱之旧藏,后经香港苏富比多次拍卖,近年更在巴黎吉美博物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