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5002
上一件
下一件
A rare and finely moulded Dingyao 'pomegranate' bowl, Northern Song - Jin dynasty 北宋至金 定窰白釉印海石榴紋盌
作品估价:HKD 3,000,000 - 5,0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27%
图录号:
5002
拍品名称:
A rare and finely moulded Dingyao 'pomegranate' bowl, Northern Song - Jin dynasty 北宋至金 定窰白釉印海石榴紋盌
拍品描述:
well potted with conical sides supported on a neatly knife-pared foot, the interior crisply moulded with three pomegranate sprays evenly spaced around the dish, each fruit emerging from a rhythmic arrangement of scrolling and swirling foliage, with leafy vines and stems gracefully curling and intertwining throughout the composition, further adorned with a floret at the centre, applied overall with an attractive transparent ivory-tinged glaze, metal-bound rim, Japanese double wood box
20.5 cm
出处
Mayuyama & Co., Ltd, Tokyo.
Kochukyo Co., Ltd, Tokyo.
來源
繭山龍泉堂,東京
壺中居,東京
展覽
《東洋館開館記念東洋美術展》,東京國立博物館,東京,1968年,編號400
《中国陶磁―美を鑑るこころ》,泉屋博古館分館,東京,2006年,編號20
《中国陶磁名品展―イセコレクションの至宝》,石川県立美術館,石川,2012年,編號29
《Porcelaine. Chefs-d'œuvre de la Collection Ise》,吉美博物館,巴黎,2017年,編號11
《イセコレクション―世界を魅了した中国陶磁》,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大阪,2017年,編號20
《陶磁協会会員限定 第二回特別観賞会 イセコレクション 中国陶磁 唐、北宋、南宋、元、明、清》,日本陶磁協会,東京,2019年,沒載圖
出版
小山冨士夫,《陶器講座》,卷六:中国II宋,東京,1971年,圖版 8 (上)
《中国陶磁―イセコレクション》,東京,2012年,頁24至25
《芸術新潮》,2012年5月別冊,圖版3
《なごみ》,淡交社,東京,2018年5月,頁7
Christian Boehm,〈A Tea Master's Vision: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Ise Collection〉,《亞洲藝術》,2018年7/8月,圖7
《陶説》,803期,2020年3月,頁10
盌斗笠式,廣口,小圈足,壁面斜直,芒口鑲銅釦,盌心模印菊瓣紋,圍繞盌心內壁模印纏枝海石榴三組,枝葉翻轉繾綣,幾不透風,紋樣為陽線雙鉤,施釉後有明暗對比之效,外壁光素,惟見淚痕。
定窰印花工藝最晚在北宋末年便已成熟,入金後更為精絕,一模多印,產量隨之提高,然而一模所出仍有粗細輕淺之別,如本件紋樣清晰,釉色肥潤者自是少數。纏枝海石榴紋樣北宋業已出現,如北宋韓治墓出土一件白瓷劃花缽所飾,見《安陽韓琦家族墓地》,北京,2012年,圖25:2。
北京故宮藏一件金代印花纏枝石榴紋盌與本件極似,惟口沿帶回紋,見《中國陶瓷‧定窰》,上海,1983年,編號106。另可參考三件近似例子,一件藏台北故宮,口沿略微委角呈六瓣葵口,紋飾與本件如出同模,見《定州花瓷:院藏定窰系白瓷特展》,台北,2014年,頁154,編號II-98;一件為日本安宅舊藏,展於京都國立博物館,見《安宅コレクション東洋陶磁展》,京都,1978年,編號27;另一件著錄於《世界陶磁全集‧宋》,卷12,頁165,編號146。
20.5 cm
出处
Mayuyama & Co., Ltd, Tokyo.
Kochukyo Co., Ltd, Tokyo.
來源
繭山龍泉堂,東京
壺中居,東京
展覽
《東洋館開館記念東洋美術展》,東京國立博物館,東京,1968年,編號400
《中国陶磁―美を鑑るこころ》,泉屋博古館分館,東京,2006年,編號20
《中国陶磁名品展―イセコレクションの至宝》,石川県立美術館,石川,2012年,編號29
《Porcelaine. Chefs-d'œuvre de la Collection Ise》,吉美博物館,巴黎,2017年,編號11
《イセコレクション―世界を魅了した中国陶磁》,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大阪,2017年,編號20
《陶磁協会会員限定 第二回特別観賞会 イセコレクション 中国陶磁 唐、北宋、南宋、元、明、清》,日本陶磁協会,東京,2019年,沒載圖
出版
小山冨士夫,《陶器講座》,卷六:中国II宋,東京,1971年,圖版 8 (上)
《中国陶磁―イセコレクション》,東京,2012年,頁24至25
《芸術新潮》,2012年5月別冊,圖版3
《なごみ》,淡交社,東京,2018年5月,頁7
Christian Boehm,〈A Tea Master's Vision: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Ise Collection〉,《亞洲藝術》,2018年7/8月,圖7
《陶説》,803期,2020年3月,頁10
盌斗笠式,廣口,小圈足,壁面斜直,芒口鑲銅釦,盌心模印菊瓣紋,圍繞盌心內壁模印纏枝海石榴三組,枝葉翻轉繾綣,幾不透風,紋樣為陽線雙鉤,施釉後有明暗對比之效,外壁光素,惟見淚痕。
定窰印花工藝最晚在北宋末年便已成熟,入金後更為精絕,一模多印,產量隨之提高,然而一模所出仍有粗細輕淺之別,如本件紋樣清晰,釉色肥潤者自是少數。纏枝海石榴紋樣北宋業已出現,如北宋韓治墓出土一件白瓷劃花缽所飾,見《安陽韓琦家族墓地》,北京,2012年,圖25:2。
北京故宮藏一件金代印花纏枝石榴紋盌與本件極似,惟口沿帶回紋,見《中國陶瓷‧定窰》,上海,1983年,編號106。另可參考三件近似例子,一件藏台北故宮,口沿略微委角呈六瓣葵口,紋飾與本件如出同模,見《定州花瓷:院藏定窰系白瓷特展》,台北,2014年,頁154,編號II-98;一件為日本安宅舊藏,展於京都國立博物館,見《安宅コレクション東洋陶磁展》,京都,1978年,編號27;另一件著錄於《世界陶磁全集‧宋》,卷12,頁165,編號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