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4015
上一件
下一件
清 胭脂紅釉山水紋盤
直徑:20.9cm
作品估价:SGD 360,000-5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0%
《免责声明》
图录号:
4015
拍品名称:
清 胭脂紅釉山水紋盤
年 代:
尺 寸:
直徑:20.9cm
拍品描述:
胭脂紅釉的創燒標誌著中國陶瓷工藝的重大突破。其釉料配方源自歐洲傳入的「金紅釉」技術,以微量黃金 (約 0.5%)為發色劑,經 800℃低溫二次焙燒而成。這一技術於康熙末年引入景德鎮,雍正時期經督陶官年希堯改 良,燒成率從不足 20%提升至40%,釉色穩定性達到御窯廠巔峰水準。雍正帝對「淡雅精細」的審美追求,推動胭脂 紅釉從輔助裝飾發展為獨立單色釉。唐英《陶成紀事》記載,雍正十三年(1735 年)官窯歲例貢御的 57 種瓷器中, 「西洋紅色器皿」已佔據重要地位。雍正胭脂紅釉瓷器,以「金為魂、玉作骨」,將宮廷審美推向極致。其工藝之 精、釉色之妙、文化之深,使之成為清代陶瓷史上當之無愧的「釉色革命」代表作。正如《陶雅》所言:「胭脂紅 器,雍正朝最勝,如美人醉靨,不可方物。」
此拍品胭脂紅釉山水紋盤造型呈敞口、淺腹、圈足,口沿微外撇,弧壁線條流暢如弦,圈足修削規整,整體 比例協調。胎質潔白細膩、堅致縝密,盤心主體以胭脂紅彩繪山水圖,構圖佈局採用「遠-中-近」三層透視法,遠 景:層疊山巒起伏,輪廓柔和如淡墨暈染,山間雲霧繚繞,營造空濛濕潤的江南煙雨氛圍;中景:松樹、雜木錯落 生長,松針以介字點筆法密織(類似王翚畫松技法),枝椏以鐵線描勾勒筋骨,細節清晰可辨; 近景:亭臺樓閣隱 現山腳,飛簷翹角精准勾勒。全器以胭脂紅彩繪山水,無其他色階輔助,卻通過濃淡暈染,留白,技法實現層次豐富;雲霧以洗染法留白,邊緣霧化過渡,與素白瓷胎融為一體,宛若天然水墨。盤底中心落有青花六字楷書款「大 清雍正年製」,字體工整嚴謹,筆道渾厚有力,此件清雍正胭脂紅釉山水紋盤,以素胎為紙、胭脂作墨,在方寸之 間繪就千裏山水,既是官窯工藝的巔峰之作,亦是文人意趣的瓷質載體,堪稱清代瓷器藝術與技術雙重成就的典範。
可參閱
1:《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 ·顏色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圖版 25。
2:《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大英博物館,倫敦,1994 年
《Evolution to Perfection.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porting d'Hiver, 蒙地卡羅,1996 年,編號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