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005
上一件
下一件
張大千 牡丹圖
70×106.5cm
作品估价:SGD 250,000-37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0%
图录号:
2005
拍品名称:
張大千 牡丹圖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
70×106.5cm
拍品描述:
材質: 設色紙本
形製: 捲軸
題識:看花憶昔到豐臺,萬萼千葩稱意開。聞道近來摧落盡,飽風飽雨不歸來。六十九年九月二十日八十一叟爰
鈐印: 西川張愛 金石同壽
張大千是20世紀中國畫壇巨匠,原名正權,後改名爰,號大千、大千居士 。他1899年出生於四川內江,自幼受母親影響,接觸花鳥草蟲白描。青年時東渡日本,在京都攻讀繪畫並研究染織工藝。回國後曾短暫出家,法號“大千” ,還俗後以此號行世。術風格多樣,繪畫技藝全面,山水、人物、花鳥皆擅。早期取法石濤、八大山人,畫風清新俊逸;中年深入研習唐宋繪畫,色彩艷麗,筆法細膩;晚年受西方現代藝術啓發,開創潑墨潑彩技法,畫風豪放磅礡,意境深邃。他與齊白石有 “南張北齊” 之譽,20世紀50年代後棲身海外,居巴西17年,1976年移居臺灣。其藝術足跡遍佈全球,對中國畫在國際上的傳播與推廣貢獻巨大,推動了現代中國畫藝術發展。
此拍品《牡丹圖》作於1980年(民國六十九年),時年張大千八十一歲,正值其藝術生涯的巔峰晚期。畫中主體為一朵盛開的粉色牡丹,花瓣層層疊疊,嬌艷欲滴,旁有花苞待放,綠葉襯托,生機盎然。背景素淡,構圖簡潔,牡丹居於畫面左側,右側題詩,錯落有致,整體色調柔和,筆墨靈動,盡顯牡丹之雍容華貴與畫家之高超技藝。畫上題詩:“看花憶昔到豐臺,萬萼千葩稱意開。聞道近來摧落盡,飽風飽雨不歸來。”此詩暗含深意,可能寄託了張大千晚年的心境。豐臺位於北京,自古以牡丹聞名,詩中描繪了昔日繁花似錦的景象,而“摧落盡”“不歸來”則流露出對時光流逝、盛景不再的感慨。張大千晚年定居臺灣,與大陸故土隔絕,此詩或許隱含了他對故園的思念,以及對人生滄桑的喟嘆。此幅《牡丹圖》不僅是一幅精湛的花鳥畫,更承載了畫家對故土、藝術與人生的深刻思考,堪稱其晚年藝術精神的縮影。
形製: 捲軸
題識:看花憶昔到豐臺,萬萼千葩稱意開。聞道近來摧落盡,飽風飽雨不歸來。六十九年九月二十日八十一叟爰
鈐印: 西川張愛 金石同壽
張大千是20世紀中國畫壇巨匠,原名正權,後改名爰,號大千、大千居士 。他1899年出生於四川內江,自幼受母親影響,接觸花鳥草蟲白描。青年時東渡日本,在京都攻讀繪畫並研究染織工藝。回國後曾短暫出家,法號“大千” ,還俗後以此號行世。術風格多樣,繪畫技藝全面,山水、人物、花鳥皆擅。早期取法石濤、八大山人,畫風清新俊逸;中年深入研習唐宋繪畫,色彩艷麗,筆法細膩;晚年受西方現代藝術啓發,開創潑墨潑彩技法,畫風豪放磅礡,意境深邃。他與齊白石有 “南張北齊” 之譽,20世紀50年代後棲身海外,居巴西17年,1976年移居臺灣。其藝術足跡遍佈全球,對中國畫在國際上的傳播與推廣貢獻巨大,推動了現代中國畫藝術發展。
此拍品《牡丹圖》作於1980年(民國六十九年),時年張大千八十一歲,正值其藝術生涯的巔峰晚期。畫中主體為一朵盛開的粉色牡丹,花瓣層層疊疊,嬌艷欲滴,旁有花苞待放,綠葉襯托,生機盎然。背景素淡,構圖簡潔,牡丹居於畫面左側,右側題詩,錯落有致,整體色調柔和,筆墨靈動,盡顯牡丹之雍容華貴與畫家之高超技藝。畫上題詩:“看花憶昔到豐臺,萬萼千葩稱意開。聞道近來摧落盡,飽風飽雨不歸來。”此詩暗含深意,可能寄託了張大千晚年的心境。豐臺位於北京,自古以牡丹聞名,詩中描繪了昔日繁花似錦的景象,而“摧落盡”“不歸來”則流露出對時光流逝、盛景不再的感慨。張大千晚年定居臺灣,與大陸故土隔絕,此詩或許隱含了他對故園的思念,以及對人生滄桑的喟嘆。此幅《牡丹圖》不僅是一幅精湛的花鳥畫,更承載了畫家對故土、藝術與人生的深刻思考,堪稱其晚年藝術精神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