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98
下一件
黄慎(1687~1772) 锦水寄情
30×34cm×4
作品估价:RMB 40,000-6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98
拍品名称:
黄慎(1687~1772) 锦水寄情
作 者:
黄慎(1687~1772)
尺 寸:
30×34cm×4
材 质:
水墨纸本
形 制:
镜心
拍品描述:
款识 瘿瓢。
钤印 黄慎(白) 瘿瓢(朱)
黄慎,初名盛,字公懋、躬懋,康熙六十年更名慎,雍正四年改字恭寿,别号瘿瓢山人(简称瘿瓢、瘿瓢子)、东海布衣、苍玉洞人、胡涂居士等,福建宁化县人,定居扬州。工诗,善草书,尤擅人物、花鸟、山水,早年工笔人物,受上官周影响,气象雄伟,自创一格,对后世人物画影响很大。山水取法倪、黄,写意花卉神韵生动,得荒率之致。擅长草书,学怀素兼取孙过庭、颜鲁公笔法,自辟蹊径,形成独特风格。为「扬州八怪」之一。
文脉流芳
—「金陵八家」领衔2025经典国际夏拍
经典国际自2016年《大美——中国古代书画专场》开始,深挖古代书画资源,逐步打造了「明清金陵画坛」、女性绘画、扬州八怪等特色主题专场,地域风格和个性特色成为了近年我们一直持续推进的专题。
南京在艺术史上有三次成为了绘画中心,出现了许多具有高度修养的艺术家和多样的绘画风格。魏晋南北朝时期晋室东渡,文化重心南移,都城建康先后拥有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六朝三杰;五代南唐,顾闳中、周文矩、王齐翰、徐熙、董源、巨然等,出现了一批影响深远的人物、山水名家;第三次就是明末清初的金陵画坛,以「金陵八家」为代表。
关于「金陵八家」的说法大概有几个版本。乾隆年间编修的《上元县志》金陵八家:陈卓、吴宏、樊圻、邹喆、蔡霖沧、李又李、武丹、高岑。李又李的作品至今尚未见到过。
同治《上江两县志》:陈卓、吴宏、樊圻、邹喆、胡慥、叶欣、武丹、高岑。
雍正乙卯年(1735年)张庚的《国朝画征录》称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为金陵八家。这是目前引用版本最多,也是最流行的版本。
光绪年间《眼福编》的组合为樊圻、高岑、邹典、邹喆、吴宏、叶欣、胡慥和谢荪。把龚贤换成了邹喆的父亲邹典。
《昆山景物志》,此说也以龚贤为首,大概因为龚贤是昆山人。新入3人:施霖、盛丹、王概。形成龚贤、樊圻、邹喆、高岑、叶欣、施霖、盛丹、王概的「金陵八家」组合。
康熙年间王弘撰的《西归日札》版本的金陵八家,他们是:张修、谢成、樊沂、吴宏、樊圻、高岑、胡慥、邹喆。
王弘撰的《西归日札》中对周亮工「金陵八家」的记载正好解除前述的那些疑惑:《西归日札》出自与周亮工和「金陵八家」有交往的王弘撰之手,误记的可能性极小。最为关键是,周亮工《读画录》对这八人全都有记载,而且他们均有作品传世,可供研究。
由此可见,流传最广的是张庚的版本,最为可信的是王弘撰的版本。大概也如扬州八怪的群体画家,金陵八家也有了十几个人的大名单。
2025年的经典夏拍,我们继续主打「金陵八家」版块,金陵画坛的先驱画家如胡宗仁的云烟山居,朱之蕃的《题赵孟頫画四骏图》、胡士昆的绫本兰竹,高岑的老师七处和尚的巨幅山水等,尤其稀见;泥金立轴的龚贤《仙山楼阁图》,风格典型,品相一流,流传至今三百多年依然温润如玉,色泽精美;「金陵八家」核心人物的龚贤、张修、吴宏、樊圻、高岑、武丹等的山水作品齐集一堂,相映成辉;金陵第三代画家龚贤的弟子吕潜的《清溪图》、樊圻的儿子樊云,樊圻的弟子秦涟;人物、鞍马名家周璕的巨幅《墨龙图》等如此众多的金陵画坛名宿历经沧桑变化,三百多年后又重新聚首金陵,实为金陵盛事,当美酒盈樽,引吭高歌,快哉千里。
女性绘画版块,已经是经典的著名品牌了,也让我们认识了很多曾经不被画史所重的闺秀、名妓、宫闱之人,大大的丰富了美术史的内容。
与恽冰号称「江南双绝」的马荃《十二开花卉册页》保存完好,色彩鲜艳如昨,每开有沈涛对题书法,相得益彰;左锡璇的6米多的花蝶图长卷,每帧花蝶各具情态,生动鲜活;女性绘画多以花鸟题材为主,山水少见,曾见北京拍场明末黄媛介的四帧山水如稀世之宝,成为大家哄抢的对象,可见女性画家的山水题材备受关注,金淑的这套仿名家山水八开,风格逼真,娟秀从容,为目前市场仅见;还有李珏的花卉六条屏,吴艮的树荫狮戏、吴应贞的荷花、程蕙的多子图等,此次春拍有近四十件女性绘画的作品,对于喜欢专题收藏的藏家,可以尽选自己的喜好。
除了「金陵八家」专题、女性绘画专题外,明四家之首沈周的这幅《吴中山居图卷》也是本次古代专场的重点,全卷画出山村水郭、渔耕樵读、山容秀润、笠泽成湖、亭台水榭映带其间的苏州「吴中」景致。画于成化壬辰(1472年),时年沈周45岁,正值壮年,笔法精道,风格细秀,文雅蕴借。不仅是沈周个人绘画风格在特定时期的代表作品,也是研究明代中期文人画发展及江南地域文化的重要图像数据。沈周通过笔墨构建出理想的山居生活图景,观者能从中感受到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雅致,也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的文化氛围和审美取向;扬州八怪的陈玉几《梅花册手卷》,清雅脱俗,孤高自赏,尽显梅花百态,似与陈氏从不卖画孤独一生的境况相印证,可称为陈撰作品中的上品。
立足金陵本土,深挖金陵文脉,继续搜寻金陵大地的文学艺术之美,展现「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盛世吉光。
钤印 黄慎(白) 瘿瓢(朱)
黄慎,初名盛,字公懋、躬懋,康熙六十年更名慎,雍正四年改字恭寿,别号瘿瓢山人(简称瘿瓢、瘿瓢子)、东海布衣、苍玉洞人、胡涂居士等,福建宁化县人,定居扬州。工诗,善草书,尤擅人物、花鸟、山水,早年工笔人物,受上官周影响,气象雄伟,自创一格,对后世人物画影响很大。山水取法倪、黄,写意花卉神韵生动,得荒率之致。擅长草书,学怀素兼取孙过庭、颜鲁公笔法,自辟蹊径,形成独特风格。为「扬州八怪」之一。
文脉流芳
—「金陵八家」领衔2025经典国际夏拍
经典国际自2016年《大美——中国古代书画专场》开始,深挖古代书画资源,逐步打造了「明清金陵画坛」、女性绘画、扬州八怪等特色主题专场,地域风格和个性特色成为了近年我们一直持续推进的专题。
南京在艺术史上有三次成为了绘画中心,出现了许多具有高度修养的艺术家和多样的绘画风格。魏晋南北朝时期晋室东渡,文化重心南移,都城建康先后拥有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六朝三杰;五代南唐,顾闳中、周文矩、王齐翰、徐熙、董源、巨然等,出现了一批影响深远的人物、山水名家;第三次就是明末清初的金陵画坛,以「金陵八家」为代表。
关于「金陵八家」的说法大概有几个版本。乾隆年间编修的《上元县志》金陵八家:陈卓、吴宏、樊圻、邹喆、蔡霖沧、李又李、武丹、高岑。李又李的作品至今尚未见到过。
同治《上江两县志》:陈卓、吴宏、樊圻、邹喆、胡慥、叶欣、武丹、高岑。
雍正乙卯年(1735年)张庚的《国朝画征录》称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为金陵八家。这是目前引用版本最多,也是最流行的版本。
光绪年间《眼福编》的组合为樊圻、高岑、邹典、邹喆、吴宏、叶欣、胡慥和谢荪。把龚贤换成了邹喆的父亲邹典。
《昆山景物志》,此说也以龚贤为首,大概因为龚贤是昆山人。新入3人:施霖、盛丹、王概。形成龚贤、樊圻、邹喆、高岑、叶欣、施霖、盛丹、王概的「金陵八家」组合。
康熙年间王弘撰的《西归日札》版本的金陵八家,他们是:张修、谢成、樊沂、吴宏、樊圻、高岑、胡慥、邹喆。
王弘撰的《西归日札》中对周亮工「金陵八家」的记载正好解除前述的那些疑惑:《西归日札》出自与周亮工和「金陵八家」有交往的王弘撰之手,误记的可能性极小。最为关键是,周亮工《读画录》对这八人全都有记载,而且他们均有作品传世,可供研究。
由此可见,流传最广的是张庚的版本,最为可信的是王弘撰的版本。大概也如扬州八怪的群体画家,金陵八家也有了十几个人的大名单。
2025年的经典夏拍,我们继续主打「金陵八家」版块,金陵画坛的先驱画家如胡宗仁的云烟山居,朱之蕃的《题赵孟頫画四骏图》、胡士昆的绫本兰竹,高岑的老师七处和尚的巨幅山水等,尤其稀见;泥金立轴的龚贤《仙山楼阁图》,风格典型,品相一流,流传至今三百多年依然温润如玉,色泽精美;「金陵八家」核心人物的龚贤、张修、吴宏、樊圻、高岑、武丹等的山水作品齐集一堂,相映成辉;金陵第三代画家龚贤的弟子吕潜的《清溪图》、樊圻的儿子樊云,樊圻的弟子秦涟;人物、鞍马名家周璕的巨幅《墨龙图》等如此众多的金陵画坛名宿历经沧桑变化,三百多年后又重新聚首金陵,实为金陵盛事,当美酒盈樽,引吭高歌,快哉千里。
女性绘画版块,已经是经典的著名品牌了,也让我们认识了很多曾经不被画史所重的闺秀、名妓、宫闱之人,大大的丰富了美术史的内容。
与恽冰号称「江南双绝」的马荃《十二开花卉册页》保存完好,色彩鲜艳如昨,每开有沈涛对题书法,相得益彰;左锡璇的6米多的花蝶图长卷,每帧花蝶各具情态,生动鲜活;女性绘画多以花鸟题材为主,山水少见,曾见北京拍场明末黄媛介的四帧山水如稀世之宝,成为大家哄抢的对象,可见女性画家的山水题材备受关注,金淑的这套仿名家山水八开,风格逼真,娟秀从容,为目前市场仅见;还有李珏的花卉六条屏,吴艮的树荫狮戏、吴应贞的荷花、程蕙的多子图等,此次春拍有近四十件女性绘画的作品,对于喜欢专题收藏的藏家,可以尽选自己的喜好。
除了「金陵八家」专题、女性绘画专题外,明四家之首沈周的这幅《吴中山居图卷》也是本次古代专场的重点,全卷画出山村水郭、渔耕樵读、山容秀润、笠泽成湖、亭台水榭映带其间的苏州「吴中」景致。画于成化壬辰(1472年),时年沈周45岁,正值壮年,笔法精道,风格细秀,文雅蕴借。不仅是沈周个人绘画风格在特定时期的代表作品,也是研究明代中期文人画发展及江南地域文化的重要图像数据。沈周通过笔墨构建出理想的山居生活图景,观者能从中感受到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雅致,也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的文化氛围和审美取向;扬州八怪的陈玉几《梅花册手卷》,清雅脱俗,孤高自赏,尽显梅花百态,似与陈氏从不卖画孤独一生的境况相印证,可称为陈撰作品中的上品。
立足金陵本土,深挖金陵文脉,继续搜寻金陵大地的文学艺术之美,展现「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盛世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