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813
上一件
下一件
九十年代國營北硿華僑茶廠--閩南水仙五盒
單盒約100克,總重約500克
作品估价:JPY 4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9.8%
图录号:
813
拍品名称:
九十年代國營北硿華僑茶廠--閩南水仙五盒
尺 寸:
單盒約100克,總重約500克
拍品描述:
名稱:九十年代國營北硿華僑茶廠--閩南水仙五盒
淨重:單盒約100克,總重約500克
倉儲:幹倉
簡介:
國營永春北硿茶廠,其歷史可追溯到上世紀二十年代。1911年,愛國華僑顏穆聞回到家鄉創辦“永春北硿華僑墾殖公司”,1919年由於惡勢力搗毀而倒閉。1917年,旅居馬來西亞的愛國華僑李輝芳等23人集資,創辦了永春華興種植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18年,茶廠附近的虎巷山開始種植水仙、佛手和鐵觀音等良種茶苗7萬株,1958年6月就開工生產的茶葉精製廠正式定名為“國營福建省永春北硿華僑茶廠”,經營至2003年後改制!以閩南水仙去、永春佛手與鐵觀音最為知名!
閩南水仙茶品種原產於閩北,清代道光年間引進到永春,仿照武夷岩茶制法加工。閩南的十幾個縣、市也相繼種植水仙茶種,都以永春水仙茶制法加工成烏龍茶。鑒於閩南水仙茶已在閩南廣泛種植加工,統稱為 閩南水仙茶,永春湖洋鎮成為閩南水仙茶的發源地 距今已154年 湖洋仙溪鄭世報,于清咸豐七年(1857年),移植武夷水仙茶苗100株,培育首制"永春水仙",味如微風吹籣,香飄海外,名揚四方。閩南各地競相引種,定名"閩南水仙".其中以永春茶廠所產品質最為優異!!!
審評:
此件永春北硿華喬茶廠所產閩南水仙包裝為紙盒覆膜,內部另有隔離包裝,條索緊結成團狀,色澤褐黑油潤表面有白霜,幹茶香氣極為濃郁,香氣清高幽長,茶湯深紅油量,入口極為淳滑,湯感厚重,木香氣仍溢於杯外,甘味持久留存,十五泡後改為壺煮,仍不失本質,三十多年的陳放,造就了此款茶葉無與倫比的口感,那股茶湯入口在口腔之中彌漫的感覺,無法形容!!!值得珍藏!!! 僅限大陸提貨,入札前,請索要品相報告,品相以實物為准。注:
1、全國包郵,
2、請買家與快遞送貨人員現場開封查驗,確認送達貨品安全。
淨重:單盒約100克,總重約500克
倉儲:幹倉
簡介:
國營永春北硿茶廠,其歷史可追溯到上世紀二十年代。1911年,愛國華僑顏穆聞回到家鄉創辦“永春北硿華僑墾殖公司”,1919年由於惡勢力搗毀而倒閉。1917年,旅居馬來西亞的愛國華僑李輝芳等23人集資,創辦了永春華興種植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18年,茶廠附近的虎巷山開始種植水仙、佛手和鐵觀音等良種茶苗7萬株,1958年6月就開工生產的茶葉精製廠正式定名為“國營福建省永春北硿華僑茶廠”,經營至2003年後改制!以閩南水仙去、永春佛手與鐵觀音最為知名!
閩南水仙茶品種原產於閩北,清代道光年間引進到永春,仿照武夷岩茶制法加工。閩南的十幾個縣、市也相繼種植水仙茶種,都以永春水仙茶制法加工成烏龍茶。鑒於閩南水仙茶已在閩南廣泛種植加工,統稱為 閩南水仙茶,永春湖洋鎮成為閩南水仙茶的發源地 距今已154年 湖洋仙溪鄭世報,于清咸豐七年(1857年),移植武夷水仙茶苗100株,培育首制"永春水仙",味如微風吹籣,香飄海外,名揚四方。閩南各地競相引種,定名"閩南水仙".其中以永春茶廠所產品質最為優異!!!
審評:
此件永春北硿華喬茶廠所產閩南水仙包裝為紙盒覆膜,內部另有隔離包裝,條索緊結成團狀,色澤褐黑油潤表面有白霜,幹茶香氣極為濃郁,香氣清高幽長,茶湯深紅油量,入口極為淳滑,湯感厚重,木香氣仍溢於杯外,甘味持久留存,十五泡後改為壺煮,仍不失本質,三十多年的陳放,造就了此款茶葉無與倫比的口感,那股茶湯入口在口腔之中彌漫的感覺,無法形容!!!值得珍藏!!! 僅限大陸提貨,入札前,請索要品相報告,品相以實物為准。注:
1、全國包郵,
2、請買家與快遞送貨人員現場開封查驗,確認送達貨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