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661
上一件
下一件
弘一 1919年作 《楞严经》句 镜框
17×37cm
作品估价:RMB 无底价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免责声明》
图录号:
0661
拍品名称:
弘一 1919年作 《楞严经》句 镜框
作 者:
弘一(1880~1942)
年 代:
1919年作
尺 寸:
17×37cm
材 质:
水墨 纸本
形 制:
镜框
题 识:
款识:己未中伏丐尊素大慈检手写楞严数则贻之,定慧弘一净行近住释演音然记。
拍品描述:
备注:△附出版物《弘一法师遗墨》***十月出版

作者简介:弘一(1880-1942),俗名李叔同,三十九岁出家,释名演音,字弘一,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光绪年留学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善西画及音乐。归国后,历任上海太平洋日报文艺主编,浙江两江师范艺术教师。工篆刻、填词及歌曲,最善书法。书学六朝写经,淳朴自然。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

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多少人知晓李叔同,始于此首《送别》?有言曰此词乃李叔同为送别挚友许幻园所作,李叔同客居上海时,与之结识。许幻园慷慨爱才,为李叔同过人才学所倾,特将其城南草堂辟出一部,取名“李庐”,邀其全家居住。两位才子意气相投,志趣契合。李叔同于许幻园上京前,为表离别不舍之情而作《送别》,流传至今。
此诗虽为李叔同送别友人之作,细细品读,又何尝不是他告别那段青葱岁月的落落红尘,剪短尘缘步入佛门的序曲呢?从少年风流,到弃离红尘,弘一法师从未解释个中缘由。子恺曾对于其此选择提出了“三层楼”观点:人生的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即衣食住行的满足,多数人都停于此层;第二层是精神生活,即对学术和文艺的追求,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于此层;第三层是灵魂生活,即宗教信仰,宗教徒于此层。在丰子恺看来,李叔同先生是“生命力”极强的人,前两者已然无法满足他精神上的需求,为抵达精神至高的境界,他衹能成为“弘一法师”。
这位将西方绘画、话剧、音乐引入中国的第一位传播者,一生走遍艺术园地。弘一法师于诗词、书法、篆刻、绘画、音乐、戏剧等领域皆有极高的造诣。在书法上其用功颇深,上至秦砖汉瓦、钟鼎铭文,下及晋六朝、唐宋碑版,无不涉猎;弥足珍贵的是他借其极深的艺术与佛学修为,能师于传统却不落古泥,推陈出新。尤其晚年遁入空门,在接受了佛法的洗礼和对佛理的研究之后,更是奠定了大师的最终书法风格,创立“弘体佛家书”,在近现代书法史上树立起一座巍巍丰碑。梁实秋曾感悟弘一法师的箴言是:“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嘉禾瑞丰拍卖2025春拍精品专场,甄选弘一大师佳构,皆书箴言妙理,著录累累,来源有绪,尤为可珍,邀您一同细细品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