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3006
上一件
下一件
姜白石诗意图
151x180cm
作品估价:TWD 2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未知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8%
图录号:
3006
拍品名称:
姜白石诗意图
作 者:
江兆申 (1925~1997)
年 代:
1964.0
尺 寸:
151x180cm
材 质:
镜框 设色 纸本
拍品描述:
甲辰嘉平之月(1964年腊月),江兆申于其书斋「灵沤小筑」,以姜夔(白石)《湖上寓居杂咏》诗意为本,泼洒丹青,成就此幅饱含文人逸气与变革锋芒的设色佳作。画中题录姜夔四首七绝,诗句如「微波冲得緑萍开」、「布衣何用揖王公」、「自觉此心无一事」、「卧榻看山緑涨天」,字字句句皆浸透着超脱尘俗、寄情湖山的隐逸情怀。江兆申择此入画,非仅图解诗意,更是借白石酒杯,浇自家胸中块垒,将宋人空灵诗境转译为视觉的山水清音。
此作为江氏承习寒玉堂山水风格后的艺术进程,笔墨间迸发着突破传统的锐气。其用色未脱文人画淡雅藩篱,石青、石绿与赭石交织碰撞,淋漓尽致地再现了诗中「绿涨天」的湖光潋滟,色彩明丽鲜活,透露出「笔墨当随时代」的自觉。构图尤具匠心,全景铺陈,取「角门长泊钓鱼船」的幽微一隅:亭内的人物品茗清谈,引领观者视线探向后山若隐若现的苍翠山色。大片留白恍若氤氲雾气,营造出「窥景」般的现代视觉经验,却仍深植于「以小见大」的传统文人意趣。线条更是画作筋骨,山石轮廓以篆籀笔法勾勒,沉雄方劲如刀凿斧劈;水波萍点则化用行草韵律,提捺间彷佛可见「微波冲萍」的动态生机,书画同源的底蕴沛然流转。
专精于篆刻的江兆申,画中钤印绝非点缀,而与诗画共构其间。白文「目送归鸿」暗引嵇康名句,遥应姜夔抛却尘事之思;朱文「小莲娃欲语幽笋穉相携」直取白石词意,以童稚生趣点亮林泉生机。四印朱白相间,如乐章休止符般调节画面节奏,更将「诗、书、画、印」熔铸为意蕴丰厚的整体。创作地「灵沤小筑」斋号,典出《庄子》渊默神动之境,寓意艺术灵感如水泡般澄澈瞬逝,需以静穆之心捕捉。此斋不惟物理空间,实为江兆申涵养胸中丘壑、转化真山水为笔底云烟的精神栖所。
此轴在江氏艺术长河中意义非凡。它承袭了师门溥心畬的北宗骨力,更融南宗诗意于一炉;狂狷期的色彩与构图实验,为其晚年「朴厚期」的抽象写意埋下伏笔。在二十世纪水墨革新的浪潮中,江兆申以此作昭示:深厚的文人传统绝非桎梏,而是创变的沃土。
此作为江氏承习寒玉堂山水风格后的艺术进程,笔墨间迸发着突破传统的锐气。其用色未脱文人画淡雅藩篱,石青、石绿与赭石交织碰撞,淋漓尽致地再现了诗中「绿涨天」的湖光潋滟,色彩明丽鲜活,透露出「笔墨当随时代」的自觉。构图尤具匠心,全景铺陈,取「角门长泊钓鱼船」的幽微一隅:亭内的人物品茗清谈,引领观者视线探向后山若隐若现的苍翠山色。大片留白恍若氤氲雾气,营造出「窥景」般的现代视觉经验,却仍深植于「以小见大」的传统文人意趣。线条更是画作筋骨,山石轮廓以篆籀笔法勾勒,沉雄方劲如刀凿斧劈;水波萍点则化用行草韵律,提捺间彷佛可见「微波冲萍」的动态生机,书画同源的底蕴沛然流转。
专精于篆刻的江兆申,画中钤印绝非点缀,而与诗画共构其间。白文「目送归鸿」暗引嵇康名句,遥应姜夔抛却尘事之思;朱文「小莲娃欲语幽笋穉相携」直取白石词意,以童稚生趣点亮林泉生机。四印朱白相间,如乐章休止符般调节画面节奏,更将「诗、书、画、印」熔铸为意蕴丰厚的整体。创作地「灵沤小筑」斋号,典出《庄子》渊默神动之境,寓意艺术灵感如水泡般澄澈瞬逝,需以静穆之心捕捉。此斋不惟物理空间,实为江兆申涵养胸中丘壑、转化真山水为笔底云烟的精神栖所。
此轴在江氏艺术长河中意义非凡。它承袭了师门溥心畬的北宗骨力,更融南宗诗意于一炉;狂狷期的色彩与构图实验,为其晚年「朴厚期」的抽象写意埋下伏笔。在二十世纪水墨革新的浪潮中,江兆申以此作昭示:深厚的文人传统绝非桎梏,而是创变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