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351
上一件
下一件
袁枚 癸丑(1793)年作 行书四屏 立轴
135×32cm×4
作品估价:RMB 4,000,000-5,0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免责声明》
图录号:
0351
拍品名称:
袁枚 癸丑(1793)年作 行书四屏 立轴
作 者:
袁枚(1716~1798)
年 代:
癸丑(1793)年作
尺 寸:
135×32cm×4
材 质:
水墨纸本
形 制:
立轴
题 识:
款识: 一、郎岩三兄先生累索余诗,未得应命者忽忽十余年矣。癸丑秋末相遇于沪上,界乌丝阑来索书并句,余素不善书,尤不能作,又勿敢辞,勉书之,即请正之。简斋袁枚并记。钤印:袁枚之印、简斋 二、乾隆五十八年岁次癸丑十月,随园老叟袁枚倚装未定稿。钤印:子才氏、小仓山房 三、钱唐袁枚未定稿。钤印:随园的笔、小仓山房 四、癸丑秋末时客沪上将之归里袁枚子才子倚装书之。时年七十有八。钤印:诗世界、随园七十后作
出版著录:
著录:本四屏二十八首诗词均著录于《小仓山房诗集》清嘉庆刻本。
拍品描述:
说明: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官江宁等地知县。以诗闻名于时。著《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

袁枚四屏书法:才情与笔墨
袁枚,作为清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以其性灵说引领诗坛风尚,在历史与诗词领域皆占据重要地位。这四屏书法,不仅是他文学才华的延伸,更是其独特艺术风格的展现,承载着深厚的时代印记。他一生历经康乾盛世,凭借出众的才情与通达的处世哲学,在当时的文化圈中声名远扬。他辞官归隐随园,广交天下文人墨客,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文学社交圈,对清代文化交流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诗词领域,袁枚高举 “性灵说” 大旗,反对拟古和堆砌典故,主张诗歌应抒写胸臆、随性自然。他的诗作题材广泛,语言清新活泼,情感真挚动人,在清代诗坛独树一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书法风格来看,袁枚此四屏书法颇具韵味。其用笔细腻而灵动,笔画粗细变化间尽显节奏感。线条流畅自然,仿佛是情感随着笔墨自然流淌,毫无滞涩之感。在结构布局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当,虽满纸文字,却无拥挤杂乱之象,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字体风格兼具飘逸与沉稳,既有文人书法的洒脱俊逸,又不失端庄稳重之态,与他性灵洒脱又不失理智的文学主张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呼应。这种独特的书法风格,既源于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与他不拘一格、追求自由表达的个性息息相关。
从历史背景来观照,这四屏书法创作于清代中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领域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书法艺术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演变,帖学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开始孕育着一些新的艺术思潮。袁枚的书法虽未刻意追求时代潮流的变革,但却以其独特的文人气质,在传统帖学的范畴内展现出别样的风采。他的书法与诗作一样,都是那个时代文人精神世界的一种映射,反映了当时文人在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下,对自我表达和艺术审美追求的不断探索。
袁枚这四屏书法中的内容,无论是《劝农歌》对农事的关注,还是送别友人、酬唱赠答之作,都体现了他丰富的生活阅历与真挚的情感世界。这些文字通过他的笔墨书写出来,更增添了一份生动与感染力。他以书法为载体,将诗词中的情感进一步升华,使观者不仅能从文字中领略其文学之美,还能从书法线条与布局中感受其艺术魅力。它既是研究袁枚个人思想与艺术风格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我们了解清代中期文化艺术风貌的一个窗口。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如同一颗闪耀的明珠,散发着永恒的魅力,让后人得以从中汲取丰富的文化养分。
袁枚公认的晚年作品甚少,仅有浙江省博物馆藏《楷书诗轴》,此诗轴落款于嘉庆二年(1797),即袁枚八十一岁,与本幅相差三年。此时的袁枚已归隐数十年,书风从早年的馆阁体变化为独具个人风貌的文人字体。两者落款比较,可见用笔和字型结构特征极为相似。此四屏收录袁枚诗二十八首,皆著录于其重要著作《小仓山房诗集》,洋洋洒洒五千余字,一气呵成,通观公私所藏作品,其体量之大无出其右,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