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309
上一件
下一件
乾隆帝 行书七言联 立轴
165×33cm×2
作品估价:RMB 2,800,000-3,8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免责声明》
图录号:
0309
拍品名称:
乾隆帝 行书七言联 立轴
作 者:
乾隆帝(1711~1799)
尺 寸:
165×33cm×2
材 质:
水墨纸本
形 制:
立轴
题 识:
款识:不生波处心恒定,大寂光天相总融。 钤印:古稀天子之宝、犹日孜孜、三希堂
拍品描述:
出版:
1.《中国历代帝王总统墨迹•乾隆》,P44,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2.《三晋石刻大全》,P71,三晋出版社 , 2012年。
著录:1.《御制诗三集》卷五十九。
2.《钦定南巡盛典》卷八十七。
3.《国朝宫史续编》卷五十六,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
4.《日下旧闻考》,P1958,北京古籍出版社 , 1981年。
5.《中国名胜楹联大观》,P74,中国旅游出版社 , 1987年。
6.《栖霞风物》,P64,南京出版社 , 1998年。
7.《天津旧地漫忆》,P60,政协天津市委文史资料委员会,1998年。
8.《传世语海》第4册,P3347,吉林人民出版社 , 2000年。
9.《百年中国看天津》,P17,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10.《名家楹联趣谈》,P49,江西美术出版社,2005年。
11.《天津历史名园》,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
12.《清代长芦盐务档案史料选编》,P224,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
13.《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第80辑影印本》,P60,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
14.《中国古典园林的禅学基因》,P365,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年。
15.《康乾南巡匾额楹联通解》,P58,故宫出版社,2017年。
16.《析津联话》,P18,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2018年。
17.《李鸿章 3》,P9,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22年。
说明:上联含义为:心若不被尘嚣扰 自能恒定守本心。下联含义:境达澄明寂静时 方悟万相总相融。

南巡御道墨香稠,帝笔如光耀万秋
—乾隆帝御笔《行书七言联》
自康熙二十三年至乾隆四十九年(1684 - 1784)这整整一个世纪,康熙帝与乾隆帝先后各自开启六次南巡之旅。这南巡,既是康乾盛世中一场场空前绝后的盛大典礼,又是清廷统治稳固如山的典型象征。
乾隆帝尤甚,他在南巡之途留下了数量浩瀚的匾额楹联,从故宫三希堂的深邃哲思,到杭州伍子胥庙的忠孝赞歌,每一幅对联不仅是帝王心声的流露,更是中华文化的璀璨瑰宝。乾隆帝以文治武功著称,其笔下对联,或抒发胸臆,或缅怀先贤,更在不经意间成就了无数佳话。
此次敬华春拍,有幸征集到乾隆帝御笔《行书七言联》,其联文为:“不生波处心恒定,大寂光天相总融”。其上钤有三枚玉玺:“古希天子之宝”“犹曰孜孜”“三希堂”,此乃乾隆御笔书法楹帖的标准格式。这联语出自《御制诗三集》卷五十九乾隆三十一年 (1766)御制《(避暑山庄)水月庵》诗:“梵区本在万山中,达观原如水月同。下界每因翘绝顶,广寒何异丽虚空。不生波处心恒定,大寂光天相总融。未可于斯便止步,栴檀林有路还通。” 观此联,其书法飘逸劲健,似有清风拂面;豪放流润,仿若江河奔腾;端庄富丽,尽显皇家威严;圆润典雅,宛如美玉生辉,尽显帝王雍容华贵之气象,令人叹为观止。
谈及此联的渊源,最早可追溯至天津海光寺。海光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 年),初名普陀寺。康熙帝南巡驻跸天津之际,见庙宇气势恢宏、殿堂宏阔,一时兴之所至,赐名海光寺。乾隆元年(1736 年),乾隆帝途径天津,为海光寺亲笔题写 “瀛蠕慈荫” 匾额,而后又陆续留下诸多墨宝。在大士楼,乾隆帝挥毫写下 “不生波处心恒定,大寂光天相总融” 这一传世之联。自此,海光寺声名远扬,如同一颗闪耀在津门大地的明珠,吸引了无数高僧大德前来驻锡修行,成为直隶地区赫赫有名的佛教圣地。然而,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海光寺遭受炮火无情轰击,庙宇倾颓,繁华不再,仅留下 “海光寺” 这一地名,成为历史的一声悲叹。
乾隆帝六次南巡,对南京情有独钟,六次皆至,且五次驻跸栖霞行宫。栖霞行宫坐落于南京栖霞山,于乾隆十七年(1757 年)建成,其规模宏大,是乾隆南巡诸行宫中最为壮观的一座。据《钦定南巡盛典》卷八十七记载,南京栖霞山行宫叠浪岩便有此联。叠浪岩位于行宫西峰之侧、桃花涧中,本是一处风景殊异之地,然而这座承载着皇家辉煌与历史记忆的建筑,却在咸丰年间的战火中毁于一旦,徒留遗址,在岁月的风雨中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
又据《钦定南巡盛典》卷八十三记载,乾隆四十九年(1784 年)第六次南巡之时,乾隆帝将此联题于中水行宫之中。中水位于泗水县城北八里,今属山东济宁。此地居汶南泗北之中,毗邻曲阜这一圣人之居,周围柳墅花村环绕,风景别具一格。乾隆辛卯岁(1771 年)恭建行馆,乾隆帝御题斋名曰 “致本”,这一御联更为此地增添了几分皇家气息与文化底蕴。
此外,据于敏中所著《日下旧闻考》所述,霸州太堡村行宫静宁斋亦有此联。据《清实录乾隆朝实录》记载,为迎接皇帝驾临,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 年)三月初三日之前,地方官员于太保庄(今河北廊坊)的淀神祠旁精心添建了新行宫。此后,乾隆帝每次前往淀神祠瞻礼,皆在此驻跸,这副对联也在此见证了皇家的威严与虔诚。
还有《国朝宫史续编》卷五十六记载,紫禁城漱芳斋东次室静憩轩东墙亦有此联。如今,天坛斋宫依照旧制对内部房间进行布置,以供世人参观。而这副对联,宛如一位穿越时空的历史使者,正赫然悬挂于墙上,向人们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乾隆帝一生笔耕不辍,在南巡期间留下了大量对联。其中,“不生波处心恒定,大寂光天相总融” 显得尤为与众不同,无论是神圣的宗教场所,还是皇帝驻跸的豪华行宫,都能寻觅到它的踪迹。这足以彰显乾隆帝对此联的钟爱有加,更深刻地反映出他对宗教圣地的敬重以及对南巡的高度重视。堪称乾隆帝南巡楹联中的经典之作,其出现频率之高,在众多楹联中无出其右。再加上《中国历代帝王总统墨迹》、《御制诗三集》、《钦定南巡盛典》等近二十次的出版著录加持,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