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3003
上一件
下一件
金包玉和田青玉乾隆酒壶
壶高19.5CM,宽9.5Cm,酒杯口长4cm,宽3.5cm,高3Cm
作品估价:HKD 16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流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3003
拍品名称:
金包玉和田青玉乾隆酒壶
尺 寸:
壶高19.5CM,宽9.5Cm,酒杯口长4cm,宽3.5cm,高3Cm
拍品描述:
清代的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实际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享寿最高的皇帝,仅凭此点,便可以使他有资本在中国帝王神坛之上睥睨一切。更值得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在其统治期间,他承先祖余绪,仗全盛国力,天作人和,将一次次的人生转折化作了一次次的辉煌,使得他能够在将近九十年的人生岁月中不断创造着中帝王历史上的神话。现在看来,他的这些人生的重大转折在那个时代的各类宫廷遗物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同样,在他的御用玉器中也有充分的体现。从清初至乾隆前期,玉器制作并不十分兴盛。究其原因除帝王喜好、国家政治之外,玉料来源并不充足是一个重要原因,新疆准部等处的多次有战事,使和田玉输入中央的管道不畅。此期玉料来源多依靠进贡,因此,这一阶段新做玉器并不太多,有时还大量改制前朝玉器。乾隆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清军多次用兵,彻底击溃准部、回部。驻军新疆,设办事大臣,巩固统治。此后和田地区直接归属国家统一管辖,玉路畅通。乾隆二十五年,开始了每年春秋两季固定的贡玉制度,大批玉料进入宫廷,充足的玉料使得乾隆皇帝可以随心所欲发挥自己对玉的理解和诠释,最大限度释放自己的玉痴情结,为乾隆朝玉器的繁盛局面提供了坚实的原料基础。此套玉壶为和田青玉老料琢制,壶身刻有篆字文,壶高壶身九五数字专设,代表皇帝高贵九五至尊。酒杯尺寸长4CM代表四平八稳,高3CM代表三生万物。该壶设精巧杯口杯身,壶杆壶嘴和壶盖全部用金包玉边,体现华贵且奢侈。其玉质色纯美,体积硕大,为难得一见的良玉美材。诗文篆法别致,俊美飘逸,增减之笔恰到好处,虽然玉质坚硬,且诗文琢制工雅,笔画均一,章法整齐,显示出刻字匠人高超的技艺。雕工精美,精致细密清晰,立体感极强,融合圆雕、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等诸多琢玉技法于一身。乾隆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达到了空前繁荣。与此相对应,这一时期的手工艺制造水平亦发展到了极致,许多方面都显示出太平盛世的雍容气象。为玉雕中的精品,达到了形、神、韵兼备的最佳境界,充满人间性地融诸吉祥于一体,堪为匠心独运的珍佳之物,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随着收藏者的认识加深,其升值空间十分巨大。清代青玉使用上至最高皇权之一的“皇帝之宝”,下至文房、饰件,应有尽有,清朝宫廷中很多器皿都用青玉制作,从商、周时期,人们开始认识、使用、并尊崇青玉。至春秋战国、汉代,青玉兴盛一时,尤其到了清朝时期,青玉的使用达到了鼎盛,大量的青玉被清代宫廷用于制作器皿、首饰、以及其他物品。清代时期的青玉作品不仅非常讲究雕工,还非常讲究圆滑光润,根据其内容的需要,有的青玉为圆滑、有的非常锋利。玉石行有句行话,叫做“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图案来自于人们的信仰、民间传说、动植物的谐音和暗喻等。玉自古被誉为吉祥、避邪之物,权利和财富的象征,也是高尚纯洁,典雅华贵,安乐幸福的象征,为文房器具不可或缺之物,而文人多将其外形制作的可赏可玩,审美实用兼顾,置于案头观之提神静气。2016年10月初,香港苏富比拍卖行的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成交价最高的藏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就是以9148万港元成交的清乾隆帝御宝青玉‘太上皇帝之宝’交龙钮方玺。和田青玉的使用历史悠久,在汉代以前,青玉比白玉更为受欢迎,且青玉是被使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类和田玉,这也说明了青玉在和田玉历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