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5012
上一件
下一件
汉·杨淮表记摩崖拓本
194.5×63.5cm
作品估价:RMB 300,000-5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流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5012
拍品名称:
汉·杨淮表记摩崖拓本
尺 寸:
194.5×63.5cm
题 识:
钤 印:次郎五又一岁
题 识:盒盖题识:佳拓杨淮表摩崖记。
出版著录:
出 版:《小残卷斋藏善本碑帖萃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23年,第172页。
拍品描述:
清初期拓本
1盒1轴 纸本
提 要:《杨淮表记》隶书摩崖于东汉灵帝熹平二年(173)镌刻于陜西褒斜栈道崖壁。后迁入陜西汉中市博物馆。其比著名的《石门颂》摩崖晚刻二十五年。是一与杨淮、杨弼同郡名叫卞玉的黄门,途经石门洞时,发现《石门颂》摩崖所颂之人为杨淮、杨弼二人的祖父杨孟文,念二人与其祖父同德,却不幸早陨,乃于《石门颂》摩崖北侧,撰文追述二人平生历官,以怀杨氏之德,《杨淮表记》亦属于著名的摩崖石刻《石门十三品》之一,其字体与《石门颂》相彷佛但疏荡过之,据方若《校碑随笔》,《杨淮表记》传世拓本以末行「黄门」「卞玉」等字未损者为佳。据宋松、王欣《汉杨淮表记拓本考》,此本应属最早版本「当、隶」未损本之有「黄」字本,其典型特征如首行「尚书侍郎」之「郎」字左下方可见一片向上凸起的石皮层,其顶端为半圆弧状。五行「功德牟盛」之「牟」字,该字「厶」部与「牛」间有一呈四边形的笔画空隙区域,表现在拓本上是一处小色块。早本为近长方形的形状,稍晚本则是小倒梯形,其面积较早本泐损少许。五行「当究三事」之「当」字,该字下部「田」字左下有一小石皮层,早本呈拇指,顶端较平,晚拓皆损伤变小。六行「司隶」之「隶」字,早本笔画明显,右部撇画与捺画清晰,两笔交叉处上方有一椭圆形小石斑,稍晚本则笔画交叉处模糊不清,椭圆形小石斑已脱落不见。再晚本则「隶」字右下部已损伤。又前人有关《杨淮表记》的鉴定主要围绕末行首「黄」字展开。张彦生先生《善本碑帖录》载:「见白棉纸旧拓本,末行黄门卞玉等字完好。道光间拓本黄门卞玉等字失拓,近拓黄字只存上少半,下大半石裂损」。其见解是「黄」字完好者早于「黄」字失拓的道光拓本。马子云先生的看法是最早康雍间拓本无「黄」字,较晚拓本有「黄」字或「黄」字下大半,王壮弘先生《增补校碑随笔》载:「乾隆前拓本,黄门、卞玉四字完好然此四字往往失拓,近百年拓本「黄」字只存上半,下半裂损」。然观察原石末行黄字正当凹处,早期拓本中一类无「黄」字本应为拓工粗率失拓或是为图省事不拓所致,撇开「黄」字这个传统但并不可靠的考据,看其他几处新发现的考据并结合纸墨特征来鉴定杨淮表记拓本的早晚更为可靠。
参 阅:宋松、王欣,《汉杨淮表记拓本考》,载《书法丛刊》2020年第4期。
1盒1轴 纸本
提 要:《杨淮表记》隶书摩崖于东汉灵帝熹平二年(173)镌刻于陜西褒斜栈道崖壁。后迁入陜西汉中市博物馆。其比著名的《石门颂》摩崖晚刻二十五年。是一与杨淮、杨弼同郡名叫卞玉的黄门,途经石门洞时,发现《石门颂》摩崖所颂之人为杨淮、杨弼二人的祖父杨孟文,念二人与其祖父同德,却不幸早陨,乃于《石门颂》摩崖北侧,撰文追述二人平生历官,以怀杨氏之德,《杨淮表记》亦属于著名的摩崖石刻《石门十三品》之一,其字体与《石门颂》相彷佛但疏荡过之,据方若《校碑随笔》,《杨淮表记》传世拓本以末行「黄门」「卞玉」等字未损者为佳。据宋松、王欣《汉杨淮表记拓本考》,此本应属最早版本「当、隶」未损本之有「黄」字本,其典型特征如首行「尚书侍郎」之「郎」字左下方可见一片向上凸起的石皮层,其顶端为半圆弧状。五行「功德牟盛」之「牟」字,该字「厶」部与「牛」间有一呈四边形的笔画空隙区域,表现在拓本上是一处小色块。早本为近长方形的形状,稍晚本则是小倒梯形,其面积较早本泐损少许。五行「当究三事」之「当」字,该字下部「田」字左下有一小石皮层,早本呈拇指,顶端较平,晚拓皆损伤变小。六行「司隶」之「隶」字,早本笔画明显,右部撇画与捺画清晰,两笔交叉处上方有一椭圆形小石斑,稍晚本则笔画交叉处模糊不清,椭圆形小石斑已脱落不见。再晚本则「隶」字右下部已损伤。又前人有关《杨淮表记》的鉴定主要围绕末行首「黄」字展开。张彦生先生《善本碑帖录》载:「见白棉纸旧拓本,末行黄门卞玉等字完好。道光间拓本黄门卞玉等字失拓,近拓黄字只存上少半,下大半石裂损」。其见解是「黄」字完好者早于「黄」字失拓的道光拓本。马子云先生的看法是最早康雍间拓本无「黄」字,较晚拓本有「黄」字或「黄」字下大半,王壮弘先生《增补校碑随笔》载:「乾隆前拓本,黄门、卞玉四字完好然此四字往往失拓,近百年拓本「黄」字只存上半,下半裂损」。然观察原石末行黄字正当凹处,早期拓本中一类无「黄」字本应为拓工粗率失拓或是为图省事不拓所致,撇开「黄」字这个传统但并不可靠的考据,看其他几处新发现的考据并结合纸墨特征来鉴定杨淮表记拓本的早晚更为可靠。
参 阅:宋松、王欣,《汉杨淮表记拓本考》,载《书法丛刊》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