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309
上一件
下一件
十八世纪 白玉诗文仙人乘槎
作品估价:TWD 28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未知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8%
图录号:
309
拍品名称:
十八世纪 白玉诗文仙人乘槎
拍品描述:
L10.6cm
来源:香港重要私人收藏

款识:欲造银河隔上阑 时人浪说贯银湾 如何不觅天孙锦 止带支机片石还

白玉质,细腻莹润,局部微带金黄皮色。以传说神话为主题雕琢,一截苍劲遒曲树干为槎,象征通往洞天仙境,槎中乘者或为仙人,或为张骞。仙人神态自若,气韵超然,其眉眼弯曲,笑意满盈,颏下长须飘逸。身着交领长袍,衣褶流畅,腰间系锦带,闲适舒坐,姿态从容。槎身雕凿枝干纹理清晰自然,苍古生动。整体玲珑雅致,盈手可握,雕琢细腻入微,刀法娴熟,人物栩栩如生,展现仙人乘槎凌波御风、悠然游历天际之境,饶富逸趣。
槎身后方阴刻隶书诗文,诗句精炼概括张骞乘槎至天河之典故。据史书记载,张骞受汉武帝之命寻访黄河源头,却意外到达天河,与牛郎、织女相遇,最终带回「支机石」。该典故源于《博物志》中对「泛槎」的记载,后与张骞出使西域的事迹融合,逐渐发展为「张骞泛槎」。
元明以来,文人墨客与艺术家常以「张骞乘槎」的典故为灵感,创作出经典佳作。文学方面如郑光祖:「赶王生柳外兰舟,似盼张骞天上浮槎」、王伯成:「飘零似浮泛槎没兴张骞」;艺术创作方面常以银、犀角等材质制作,如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庋藏元/明〈「张骞乘槎」银槎〉即是一例。
明清时期,「仙槎」被赋予祝寿含意,甚得皇室喜爱。雍正帝曾嘱咐画工以圣容作行乐图,其中有乘槎泛云海之景;臣子也会进献此题材之佳品,据清宫进单记载:「乾隆五十五年八月二十日,纪昀进旧犀角望仙槎一件」。古人透过「乘槎」所带有的「浮海而至天」寓意,表露对长寿、成仙之渴求。以此主题拍场相似之例,可参见拍卖于香港邦翰斯2018年5月29日,编号37,清乾隆〈御制白玉雕张骞乘槎〉,与本品皆承袭此意,雕刻精细,形神兼备,尤见匠心独运,搭配隶书诗文更添雅趣,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探索未知与求索智慧的深切敬意。

A RARE WHITE JADE 'IMMORTAL AND BOAT' ORNAMENT
18TH CENTURY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private Hong Kong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