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36
上一件
下一件
佚名 秋山图
58*109.5cm
作品估价:RMB 400,000 -5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免责声明》
图录号:
236
拍品名称:
佚名 秋山图
作 者:
佚名 元
尺 寸:
58*109.5cm
材 质:
水墨绢本
形 制:
立轴
拍品描述:
此图写秋季时分山下友朋迎送的情景。构图布局虽有着宋人图式,而笔墨则水墨苍劲更趋向写意,比宋人的笔墨更为活泼,远处山峦起伏,层峦烘染,主峰耸立逶迤,皴法与烘染兼用,外廓勾勒湿笔带水烘染,间以似斧劈、短披麻皴笔,以线面相协来构成画面大的黑白视觉效应,画法也渐趋活泼简率,树木多姿分置,小桥横架,濒岸灵动取姿以“借地为水”,水面无一笔水波纹线,平静如镜,近处粗大松树针叶以墨笔勾出,前景人物、驴马神态各异,且相互顾盼有致,刻画严谨工细,形神极为生动,赫然体现出“元画”的时代特征。反复展观、究研此《秋山图》,惊奇发现此山体样貌与位于山西省文水的子夏山极度酷似,明成化版《山西通志》记载:“隐泉山在文水西南二十五里,汾州西北四十里。山壁峭立,有泉隐没不恒流,因以名山,一名陶山,一名汤泉山。卜子夏退老西河之上,即此地,又名子夏山,一名商山。山有石窟号隐堂洞,亦子夏室,其东有马跑泉。”子夏山最早名“隐泉山”,后又称“大陵山”,因孔子高徒、魏文侯之师子夏晚年退隐于此,设教西河,故唐朝时玄宗改称此山为“子夏山”。子夏山上最为著名的便是“隐堂洞”,即子夏隐居之所。“隐堂洞”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石崖绝险,壁立天固,崖半有一石室,去地可五十馀丈。”如此看来此《秋山图》应名《隐泉山下话别图》似更为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