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
5014
拍品名称:
西漢 玉渦紋璧
尺 寸:
D 17.4cm
拍品描述:
和史前時期因時、空差異而顯晦澀的玉璧研究不同,在文獻與考古兼備下,今人對於漢代玉璧的功能和使用情形已有初步認知:按兩漢玉璧的用途被分散記錄在《周禮》、《史記》、《漢書》、《後漢書》一類傳世典籍,可為禮器、贈器、飾物及殮葬用品,並作天、人相通的媒介;而在實際的發掘中,又屬殮葬一途最為引人注目,例如江都易王王后墓(大雲山漢墓M2)的鑲玉內棺以及南越王墓出土的大量同形器——在已知的數十地墓葬之中,玉璧的形制、區域特徵、擺放位置,以至和其他器物的組合皆是可資研究之線索,這些遺存和彼時的文化習俗與思想觀念無疑具密切關連。
又論漢代玉璧的形制,其大抵繼承自戰國時期,並流行雙層、三層複合紋飾璧及出廓璧,而尺寸普遍增大,且肉(面)尚更多於好(孔)——沈辰先生曾統計兩漢出土玉璧大小,其中單層璧的平均直徑為14.6公分,多層璧則為20.3公分[註],可見一班。就此器來說,其內、外緣留邊,間悉刻渦紋,屬非出廓單層紋飾璧。成色方面則受沁劇烈,膏白已掩蓋原青玉質,甚至令紋飾不易辨出。這種單層渦紋璧至東漢尚有所見,並集中埋藏於西漢中期。其中和此器呈相近尺寸、玉料與沁色者也非少數,例如南越王墓A1(參閱),與此器的直徑更僅有0.1公分之差;至於北京故宮和大英博物館之渦紋璧亦十足雷同於此器,惟受沁情形不一。如今正逢古玉市場之再度興起,漢代標準器未嘗不是收藏之佳選。
註腳
沈辰:〈文化傳承中的時尚:西漢玉璧功能以及文化寓意的再思考〉,《故宮博物院院刊》2019年6月(總第206期),頁14-15。
英文名称: JADE CIRCULAR DISC WITH RIPPLE PATTERNS, BI
英文年代: Western Han Dynasty
又論漢代玉璧的形制,其大抵繼承自戰國時期,並流行雙層、三層複合紋飾璧及出廓璧,而尺寸普遍增大,且肉(面)尚更多於好(孔)——沈辰先生曾統計兩漢出土玉璧大小,其中單層璧的平均直徑為14.6公分,多層璧則為20.3公分[註],可見一班。就此器來說,其內、外緣留邊,間悉刻渦紋,屬非出廓單層紋飾璧。成色方面則受沁劇烈,膏白已掩蓋原青玉質,甚至令紋飾不易辨出。這種單層渦紋璧至東漢尚有所見,並集中埋藏於西漢中期。其中和此器呈相近尺寸、玉料與沁色者也非少數,例如南越王墓A1(參閱),與此器的直徑更僅有0.1公分之差;至於北京故宮和大英博物館之渦紋璧亦十足雷同於此器,惟受沁情形不一。如今正逢古玉市場之再度興起,漢代標準器未嘗不是收藏之佳選。
註腳
沈辰:〈文化傳承中的時尚:西漢玉璧功能以及文化寓意的再思考〉,《故宮博物院院刊》2019年6月(總第206期),頁14-15。
英文名称: JADE CIRCULAR DISC WITH RIPPLE PATTERNS, BI
英文年代: Western Han Dynas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