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
5011
拍品名称:
齊家文化 白玉琮
尺 寸:
W 6.7cm、H 2.8cm
拍品描述:
白玉質,底質節潤如冰,逾半覆沁,挾乳白、褐、棕、黑霧以襲吞表、裡,若荒漠之沙暴。形屬單節素面矮琮,概呈矩形,各邊微曲。射(內圈)出二端,器側無槽(器壁中央縱凹),各角微出,與外射互連一氣;射部則如圓囚於方,貼於外壁而近八邊形。內徑定位準確,其間仍存由二端管鑽遺留之錯位稜弧。料、工皆古,氣韻樸實,不啻中國玉器之典型。
相較拍品編號810〈玉弦紋琮〉之單層弦紋琮,素面矮琮的主要分布範圍則包含陝西、寧夏至甘肅一帶,且時間跨度亦較大;而就此器言,其近八邊形之射廓及白質、黑沁則都是齊家文化之玉制、玉料的常見特徵,並可見如寧夏隆德鄉梁堡出土(參閱1)、甘肅定西高泉村徵集(參閱2)的一類相近同形器。至於對比上述二例,台北故宮所藏之〈玉琮〉(參閱3)則表現與此器更顯類似之成色——這樣的材質即是齊家文化常使用的,一種化學組成接近和闐玉的透閃—陽起石料[註],得為史前奇器更添隴右古風。
註腳
王艷玲:〈X射線熒光光譜技術與拉曼光譜技術在齊家文化玉器研究中的應用〉,《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第30卷第6期(2018年12月),頁106-108。
英文名称: WHITE JADE ORNAMENT, CONG
英文年代: Qijia Culture, Neolithic Period
相較拍品編號810〈玉弦紋琮〉之單層弦紋琮,素面矮琮的主要分布範圍則包含陝西、寧夏至甘肅一帶,且時間跨度亦較大;而就此器言,其近八邊形之射廓及白質、黑沁則都是齊家文化之玉制、玉料的常見特徵,並可見如寧夏隆德鄉梁堡出土(參閱1)、甘肅定西高泉村徵集(參閱2)的一類相近同形器。至於對比上述二例,台北故宮所藏之〈玉琮〉(參閱3)則表現與此器更顯類似之成色——這樣的材質即是齊家文化常使用的,一種化學組成接近和闐玉的透閃—陽起石料[註],得為史前奇器更添隴右古風。
註腳
王艷玲:〈X射線熒光光譜技術與拉曼光譜技術在齊家文化玉器研究中的應用〉,《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第30卷第6期(2018年12月),頁106-108。
英文名称: WHITE JADE ORNAMENT, CONG
英文年代: Qijia Culture, Neolithic Peri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