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5004
上一件
下一件
紅山文化 玉蟈蟈一對、玉螳螂一對
L 9.6cm、L 10cm、L 4.7cm、L 5cm
作品估价:TWD 8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图录号:
5004
拍品名称:
紅山文化 玉蟈蟈一對、玉螳螂一對
尺 寸:
L 9.6cm、L 10cm、L 4.7cm、L 5cm
拍品描述:
四器一組,兩兩成對。色皆乳白,較大二者皎中裹絮,並有深灰附著物聚於凹、窪處;較小二者器表各部受蝕,若變質岩之節理。器形皆為象徵圓雕昆蟲,大者長扁微曲若彎刀,應為螳螂:直身俯首,雙目突出,口器表以缺角,前肢摺疊於下胸,翅、腹、後足合一,尾部微翹。後胸近背開一穿孔;小者概呈梯形體,有厚,可能屬蟈蟈或某類直翅目昆蟲:藉粗陰線分頭、胸、口、目,並於胸、腹和腹、足交界雕溝槽。器尾上部高挺而末略尖,或象蟲之後足。胸段亦開單孔。兩種器形雕飾簡略,富原始氣息。按其外部各面向細節,則有紅山文化玉器之特點。
玉昆蟲是紅山文化中圍繞較多謎團的動物形玉器,數量亦寥若晨星,帶有較多考古資訊者更僅有數例。其中受較多詮釋者為玉蠶,在於其外觀與玉豬龍的相似性[1],以及蠶蛾作為一種短生命週期生物的循環復始性質[2]。而就玉蟈蟈言,目前僅見牛河梁遺址N5Z2M9:1(參閱1)、N16Z1①:47(參閱2)二出土例,後者埋於積石冢之積石層中,前者之出土情形則值得注目:按N5Z2M9是一次葬的兒童陶棺墓,僅存墓主之頭骨、腿骨,而前者便位於頭骨旁,是唯一一件隨葬品[3]——這種兒童陶棺葬目前似為紅山文化孤例,雖無法推測葬制的具體意義,不過由此可知玉蟈蟈應具某種身分上的專屬性。另一方面,玉螳螂迄今未見紅山文化同形器;而綜觀史前及先秦玉器,則可於商、周時期見到相仿物(圖一),唯獨該些例子不但同樣稀有,對間隔近二千年的象生器形也難妄論其承繼關係,因此僅能供本處備參。反觀震旦博物館典藏的〈玉蠶蛹 壹對〉雖不與螳螂為一類,卻於成對、形廓、穿孔及成色和此器呈若干相似性,可證這對玉螳螂應同為紅山古玉。當今除玉蠶較多見,史前昆蟲玉器皆極為珍罕,此器成對相攜而出,無疑為收藏潛力不可估量之四盞新星。
註腳
[1]孫守道:《孫守道考古文集》(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7),頁228-234。
[2]劉玉瑩:〈牛河梁遺址出土紅山文化動物造型玉器研究〉,內蒙古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2),頁47。
[3]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發掘報告(1983-2003年度)》三冊(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頁329。
英文名称: PAIR OF JADE GRASSHOPPER AND PAIR OF MANTISES
英文年代: Hongshan Culture, Neolithic Period
玉昆蟲是紅山文化中圍繞較多謎團的動物形玉器,數量亦寥若晨星,帶有較多考古資訊者更僅有數例。其中受較多詮釋者為玉蠶,在於其外觀與玉豬龍的相似性[1],以及蠶蛾作為一種短生命週期生物的循環復始性質[2]。而就玉蟈蟈言,目前僅見牛河梁遺址N5Z2M9:1(參閱1)、N16Z1①:47(參閱2)二出土例,後者埋於積石冢之積石層中,前者之出土情形則值得注目:按N5Z2M9是一次葬的兒童陶棺墓,僅存墓主之頭骨、腿骨,而前者便位於頭骨旁,是唯一一件隨葬品[3]——這種兒童陶棺葬目前似為紅山文化孤例,雖無法推測葬制的具體意義,不過由此可知玉蟈蟈應具某種身分上的專屬性。另一方面,玉螳螂迄今未見紅山文化同形器;而綜觀史前及先秦玉器,則可於商、周時期見到相仿物(圖一),唯獨該些例子不但同樣稀有,對間隔近二千年的象生器形也難妄論其承繼關係,因此僅能供本處備參。反觀震旦博物館典藏的〈玉蠶蛹 壹對〉雖不與螳螂為一類,卻於成對、形廓、穿孔及成色和此器呈若干相似性,可證這對玉螳螂應同為紅山古玉。當今除玉蠶較多見,史前昆蟲玉器皆極為珍罕,此器成對相攜而出,無疑為收藏潛力不可估量之四盞新星。
註腳
[1]孫守道:《孫守道考古文集》(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7),頁228-234。
[2]劉玉瑩:〈牛河梁遺址出土紅山文化動物造型玉器研究〉,內蒙古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2),頁47。
[3]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發掘報告(1983-2003年度)》三冊(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頁329。
英文名称: PAIR OF JADE GRASSHOPPER AND PAIR OF MANTISES
英文年代: Hongshan Culture, Neolithic Peri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