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5002
上一件
下一件
紅山文化 雙人首三孔器 二件
L 9cm H 3.7cm / L 9.7cm H 4.2cm
作品估价:TWD 6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免责声明》
图录号:
5002
拍品名称:
紅山文化 雙人首三孔器 二件
尺 寸:
L 9cm H 3.7cm / L 9.7cm H 4.2cm
拍品描述:
淡青玉質,二器大部皆覆雞骨白沁,一者深至髓理,令雅綠埋於膏乳之下。而片狀紋理閃爍其間,又生若冰裂青瓷之雅氣;另一者則似沉澱於器表,相對稀疏,而與碧湖底澤交融如山水地貌。二器不為一對,一稍厚短、一稍扁長,形制幾同,為近矩片狀三孔器,雙面無異:主體為橫向三連等徑圓環,下接陰刻網格紋底,其中一件之底尚微高於器面。其末又生榫頭結構,概同長於底,並開三或四個對稱穿孔。器之二側鏤雕高扁人首,其大目、突鼻、顯唇、額上似戴物,五官皆因配合器形而遭挪置如魚頭。風格迥異,雕飾大膽,俱吐原始奇氣。
玉三孔器是紅山文化獨有,且相當少見的玉器器形。因其可供手指套握的構造,以及尺寸、形廓、榫頭等細部和良渚文化玉梳背(良渚玉梳背和梳背器之資訊皆請參見〈809 紅山文化 玉梳背〉條目,本處不再詳述與作註)的高度相似性,自楊晶女士提出玉三孔器屬梳背器以來[1],這種性質便受大部分學者認同,例如牛河梁遺址發掘報告便將該地出土的同形器直接命名為梳背飾[2];同時,若按照已知良渚玉梳背的功能來看,那麼玉三孔器也應可能具備禮儀性質。另外,袁偉先生則由器形、墓葬及文化面向著手,認為玉三孔器乃不具梳妝功能的純法器,而其榫頭則穿掛巫覡用途的流蘇裝飾[3],亦可備為一說。
按今見之玉三孔器數量相當有限,相對簡素和具鏤雕首形例約各參半,而後者即更加類近此器,其中同雕人首者包括牛河梁遺址N2Z1M17:1(參閱1)和震旦博物館的二件殘品(參閱2、3);又有狀若豬首、熊首、蛇首之類,例如牛河梁N16-79M1:4(參閱4)與天津博物館捐贈品(參閱5),皆得參酌。
註腳
[1]楊晶:〈良渚文化玉質梳背飾及其相關問題研究〉,《文物》2002年第11期,頁61-63。
[2]袁偉:〈對紅山文化玉三孔器的再認識〉,《故宮博物院院刊》2005年第1期(總第117期),頁141-147。
[3]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發掘報告(1983-2003年度)》三冊(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頁93、414等。
英文名称: TWO PIECES JADE FIGURE WITH DOUBLE HUMAN HEADS AND THREE-HOLE
英文年代: Hongshan Culture, Neolithic Peri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