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3145
上一件
下一件
苏曼殊、黄宾虹、王一亭等诸贤 汾堤吊梦图
作品估价:RMB 4,000,000-5,0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落槌价RMB 登录后查看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3145
拍品名称:
苏曼殊、黄宾虹、王一亭等诸贤 汾堤吊梦图
作 者:
苏曼殊、黄宾虹、王一亭等诸贤
材 质:
引首::24×52.5 cm. 9 1/2×20 5/8 in. 约1.1平尺画: 24×179 cm. 9 1/2×70 1/2 in. 约3.9平尺画::24×35.5 cm. 9 1/2×13 1/2 in. 约0.8平尺跋::24×490 cm. 9 1/2×192 7/8 in. 约10.6平尺
形 制:
手卷 设色纸本、水墨纸本、水墨绢本
拍品描述:
题 识 (一)汾堤弔梦图。乙卯(1915年)春正月,为楚伧仁兄作。旭迟老人黄山寿。钤印:山寿、鹤溪渔隐
(二)汾堤弔梦图。楚伧先生雅鉴。壬子(1912年)冬月,白龙山人写。钤印:白龙山人
(三)汾堤弔梦图。曼叔为楚伧居士作。
(四)楚伧先生属画汾堤弔梦图,时哲夫自粤来沪,为写树石,余补坡陀云壑即正。滨虹。钤印:鸿、滨虹、蔡守
杨千里(1882-1958)题引首 汾堤弔梦图。天骥。钤印:千里
出 版 1.《太平洋报》(苏曼殊《汾堤吊梦图》),1911年版。
2.《苏曼殊全集》(四),柳亚子编,插图(苏曼殊《汾堤吊梦图》),上海北新书局,1928年版。
3.《柳亚子文集•苏曼殊研究》,插图(苏曼殊《汾堤吊梦图》),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李叔同身边的文化名人》,第27页(苏曼殊《汾堤吊梦图》),中华书局,2005年版。
5.《情僧梦露:苏曼殊画传》,第299页(苏曼殊《汾堤吊梦图》),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
6.《苏曼殊图像:画家•诗人•僧徒•情侣的一生》,第413页(苏曼殊《汾堤吊梦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版。
7.《尘梦禅心:苏曼殊画传》,第239页(苏曼殊《汾堤吊梦图》),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8.《一卷田歌是道书:玉吅斋随笔》,第159页(苏曼殊《汾堤吊梦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版。
著 录 1.《紫罗兰》第一卷第二号,(苏曼殊《汾堤吊梦图》),上海大东书局,1925年。
2.《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2卷第1期,第34-35页(陈世强《叶楚怆与汾堤吊梦图》),1999年。
3.《徐蕴华、林寒碧诗文合集》,第189页,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来 源 此卷直接征集自叶楚伧家属。
上 款 “楚伧仁兄”即叶楚伧(1887-1946),原名宗源,号卓书,字楚伧,别字小凤。江苏吴江人,寄居吴县周庄(今属昆山)。著名的南社诗人,国民党官僚,政治活动家。1909年参加中国同盟会。1910年(一说1909年)加入南社。1912年后,在上海创办《太平洋报》《生活日报》,并一度入《民立报》操笔政。1916年《民国日报》创刊,任总编辑,反对袁世凯称帝。1924年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并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常务委员兼青年妇女部长。1925年参加西山会议,为西山会议派重要成员。1927年受蒋介石指派与吴稚晖、白崇禧等另组上海临时政治委员会,统揽上海党、政、军、财大权。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任国民政府委员。1929年后,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委员,并先后任中央党部宣传部长、秘书长,江苏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叶楚伧曾创办《文艺月刊》,编印《文艺丛书》《读书杂志》等。著有《世徽堂诗稿》《楚伧文存》《叶楚伧诗文集》等。
说 明
《汾堤吊梦图卷》计有画四幅,除原来苏曼殊绘制的一幅之外,尚有王一亭壬子冬月所写、黄宾虹和蔡哲夫甲寅人日合绘、黄山寿乙卯春绘的同题画作。题引首者四幅,包括刘三、于右任、林景行、杨天骥。题诗词者十幅,包括蜕盦、徐自华、蔡哲夫、诸宗元、胡朴安、柳弃疾、陈布雷、庞树柏、林景行、徐蕴华等。此卷绘图者、题咏者,几乎都是南社社员,又多为革命党人。
后 纸 1.陈范(1860-1913)题:楚伧君以前岁得才女叶小鸾墓于汾湖叶家埭,其远祖明虞部天寥公女也。天寥恸明社墟于异族,出世入释,号木拂。小鸾工诗,以嫁前七日卒,人传仙去。二百余年,墓湮水莽,碑蚀土花,一旦发见,已奇矣。廼时则汉土将复,人则为其裔选,灵异至此,当时传说,岂谓无籍?敬赋一首,即题楚伧君属曼殊所写汾堤弔梦图后。
灵光一霎井星聚,生死荣哀两无取。玉骨冰肌销尽时,才见人间一坯土。汾湖堤外天水连,年年寒食墟五烟。红鹃啼断野棠落,此中蜕隐仙乎仙。江东健者谁时流,唤伧父,熊熊肝胆悁悁心。午梦堂空恸先绪。(《午梦堂全集》,天寥一家唱和之作,文采所萃。闺才不弱陈迦陵。所谓分湖诸叶,叶叶交芬也。)残碑教见非偶然,告尔光复启尔宇。苏侯画笔如有神,展看恍在湖之滨。含豪欲共金波吐,照见三千蕴一尘。往古近今两禅悦,坡公吟飘寥公拂。胜事流传各有缘,更宜郑重新题石,才女坟,妇人集。疎香殊异桃李华,莫使神人黯冰雪。女子当乱离,死节者多,死国家者少,死难以疾心乎国家,而因以死,无疑也。旧碑才女墓,未足尽琼章。琼章,小鸾字,疎香阁为其诗榜。民国元年(1911)季冬,蜕盦题,时寓上海北城外。
2.于右任(1879-1964)题:汾堤弔梦图。楚伧先生属题。于右任。钤印:右任
3.徐自华(1873-1935)题:甚萧条,几株垂柳,丝丝凄碧如许。画堂午寐频番冷,赢得风风雨雨。凭认取。道此是、《三姝媚》绝吟秋处。灵踪一去。叹月黯疎香,花残芳雪,都付断魂句。璚楼杳,谁爇返生香炷。空凉雁私语。湖烟湖水年年绿,不见一家词赋。君莫苦。君已把、瑶钗玉珮留缣素。(前吴江县令王寿迈修瑶章墓时,曾得玉钗、珮各一事。)苍茫平楚问何日,梨花载将春酿来。拜小仙墓。右调迈陂塘,奉题楚伧居士汾堤弔梦图,并希拍正。忏慧词人自华。钤印:忏慧倚声、素心人
4.刘三(1878-1938)题:汾堤弔梦图。甲寅(1914)人日同朴存哲夫过访楚伧寓庐,酒后合绘此图,属予题耑,志一时泥爪也。刘三。钤印:刘胜私印
5.蔡哲夫(1879-1941)题:煮梦仙姝去不回,分湖花草至今哀。江楼捉笔揩尘眼,乡国才翰眉砚来。叶小鸾眉子砚至今仍在吾乡陶节卿家,去冬假归寒琼水榭,属倾城精拓数本,并自绘观砚图共装池。楚伧社督索画汾堤弔梦图,三四年未下笔,今将之山左,取道沪渎。楚伧召饮寓斋,酒阑与滨虹合绘毕并题二十八字。甲寅七日,蔡守哲夫。钤印:鱓亭、顺德蔡守、哲夫无极
6.诸宗元(1875-1932)题:遐哉午梦堂,一卷返生香。凄觉汾湖过,谁寻墓碣荒。裔孙富文采,家事感沧桑。今古人间世,黄云送夕阳。泪染黄云送夕阳。天寥先生纪梦诗。楚伧先生属题。宗元。钤印:诸记
7.胡朴安(1878-1947)题:分湖深且广,烟水何微茫。吞吐纳三泖,含虚荡清光。中有神仙人,披云自徜徉。竦身以独立,亭亭颀而长。殊姿世无匹,秋水映清妆。箫声云际响,余韵何悠扬。恍惚闻天语,云是叶琼章。轻身忽电灭,仰天亦弥长。遥指西南山,松柏郁苍苍。楼阁蔚然起,一女凥西厢。叩阙欲相问,人道名寒簧。呼之不复应,声余空廊。可望不可即,只在天一方。弔古徒有梦,返生竟无香。迷离若有失,痴立分水旁。浩浩湖中波,萧萧堤畔杨。荒村卧碑碣,邱陇走牛羊。叶生仙人裔,胸怀慨以慷。刻苦追梦境,绘图买缣缃。有若铜盘水,冰花吐光芒。知是灵气凭,焕乎有彣彰。兹图为不朽,分水自斜阳。楚伧社兄属题。胡蕴玉朴安。
8.柳亚子(1887-1958)题:午梦堂空,疏香阁坏,芳踪一片模糊。衰草斜阳,临风摇曳菰芦。深闺曾煮蕉窗梦,到如今梦也都无。最伤心,镜里波光,依旧分湖。披图遥忆当年事,记一门风雅,玉佩琼琚。一现昙花,无端零落三珠。孤臣况又披缁去,莽中原遍地榛芜。剩伊人,弔古徘徊,感慨穷途。己酉秋日,为楚伧社兄题分堤弔梦图成,高阳台一阕。越五年,民国甲寅夏五补写于澥上逆旅。闻黄滨虹谓此图可传五百年,信如是。则鲰生狂草亦得附骥尾以传,死无恨矣。分湖旧隐柳弃疾志。
9.陈布雷(1890-1948)题:甲寅夏五,南社临时雅集于愚园,酒半,楚伧出此图见示索题,为识数字。慈溪陈训恩。钤印:龙禅室
10.庞树柏(1884-1916)题:何处当年午梦堂,重来一舸识江乡。水黛山眉无限憾,自苍苍。芳草残鹃思故国,乱花哀笛送斜阳。最是人间难再觅,返生香。调寄摊破浣溪纱。为楚伧词兄题吊梦图即正。社弟庞树柏。钤印:庞檗子、绮庵填词
11.林寒碧(1886-1916)题:汾湖弔梦图。楚伧先生属题。景行。钤印:景行
12.林寒碧题:不见垂杨下有堤,浪猜图记浪标题。为耽湖水年年绿,道是词仙旧隐栖。不是词仙旧隐栖,能寻芳塚也应题。后生笔记后人画,惆怅重来已隔堤。前图竟题汾湖盖认作词仙旧隐也。楚公来告,因补两绝,以识粗率。寒碧并记。钤印:西子湖边俦侣、流泉满清听
13.徐蕴华(1884-1962)题:凝情最是堤前柳,烟也糢糊,水也糢糊。欲访灵踪意已孤。词人怎识蕉窗梦,吟也生疏,画也生疏。一片苍凉话旧墟。右调寄丑奴儿令,奉题汾堤弔梦图。楚伧居士正律。小淑。钤印:韫花
苏曼殊绘《汾堤吊梦图》及其他
文/许礼平
汾湖古称分湖,位处江苏吴江和浙江嘉善交界。明季汾湖北滨叶家埭为叶氏午梦堂所在。名媛叶小鸾即为叶家四女。是处人杰地灵,所指“汾堤”亦即是此地。
吊梦者是叶楚伧,乃叶氏远裔,其怀慕祖姑婆,寻墓久而未获,忽一旦无意得之,喜极,乃倩诗僧苏曼殊为之绘图志记。这就是《汾堤吊梦图》的取义之由。
图主、绘图者、题图者皆南社中人。但展卷讽诵,则有孝道在天,自在祥和,故黄宾虹读而善之,谓“可传五百年”。
叶楚伧是热心鼓吹革命的人,没想到为寻找他的太姑婆的荒冢,居然衍生出这段吊梦歌离。这在思想极端的或会不解,但怀古思亲是正常的文化,而绘图的苏曼殊也是“身世有难言之隐”,当其挥毫作画时,自有感怀,正不知所感触者,“谁是主人谁是客”。而题画中如柳亚子诸人,都是一时豪杰收束于孝道之前。是以知《汾堤吊梦图》是能兼顾孝道和淑世之情。如此,则能细味滨虹老人谓“可传五百年”的本意。
午梦堂叶氏
明季午梦堂叶氏,一门风雅,喧赫一时。堂主叶绍袁是吴中叶氏第二十四世,叶氏与夫人沈宜修暨四女七子,皆擅诗文曲艺,六子叶燮更是诗论大家,而以四女叶小鸾名最显,享誉江南,流传故事也最多。崇祯丙子,叶绍袁将合家诗文辑印为《午梦堂集》,传诵千古,有“汾河诸叶,叶叶交辉”之誉。
江南才女叶小鸾
叶小鸾(1616-1632),字琼章,“性高旷,厌繁华,爱烟霞,通禅理”,尤酷爱梅,室名“疏香阁”。其诗词在当年已备受推崇。明末清初词坛魁首陈维崧《妇人集》云:“吴江叶进士(名绍袁)三女,长昭齐、次蕙绸、三琼章,具有才调。而琼章(叶小鸾)尤英彻,如玉山之映人。诗辞绝有思致,载《午梦堂集》中。”
叶小鸾不止是江南才女,还美若天仙。当年未有照相,凭小鸾乃母沈宜修《季女琼章传》的描述,可以想象。
“儿鬓发素额,修眉玉颊,丹唇皓齿,端鼻媚靥,明眸善睐,秀色可餐,无妖冶之态,无脂粉之气。比梅花,觉梅花太瘦;比海棠,觉海棠少清。故名为丰丽,实是逸韵风生。若谓有韵之人不免轻佻,则又端严庄靓。总之王夫人林下之风,顾家妇闺房之秀,兼有之耳。”
但才女薄命,小鸾在十七岁出阁前五日(一说七日)悴逝。至于其死因,王晋光有《叶小鸾“因嫁而亡”事件探索》(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No. 49),读者可参考。
午梦堂后裔叶楚伧
“汾河诸叶,叶叶交辉”,叶小鸾仙去之后二百五十多年,叶楚伧诞生于苏州周庄镇,是吴中叶氏第三十四世。叶楚伧自幼聪敏过人,十七岁考入南洋公学,旋转浔溪公学,二十一岁毕业,得陈去病力荐,到汕头主持《中华新报》笔政,自此与报业结下不解之缘。《中华新报》是同盟会谢逸桥谢良牧昆仲募集南洋华侨资金创办的,是宣传革命的报纸。宣统元年,叶氏在谢氏昆仲主盟下宣誓加入同盟会,翌年复由陈佩忍介绍加入南社。叶氏可谓集报人、党人、诗人于一身。
汾堤吊梦
叶楚伧钦仰祖姑叶小鸾,因以“叶小凤”为其笔名。“小凤”正是与“小鸾”之名相呼应。
光绪戊申,叶楚伧首度来叶家埭,寻觅祖姑墓未果,吟咏出一阕《踏莎行•春日上分堤》:
“柳影沾衣,湖光敛黛。垄头风景春如醉。白云一片认归帆,石栏雕砌今何在。午梦当年,文章几辈。返生香爇诗魂碎。烟波浩渺锁渔歌,蘼芜墓草春憔悴。”
翌年(宣统元年)叶楚伧再到叶家埭,泛舟汾湖,终寻得祖姑墓茔,欣喜若狂。撰有七律《正月三日过汾湖旧居,访得祖姑琼章女史墓址于大富圩宝生庵之阴,成二律以志奇幸》:
“迷阳荒草旧灵芬,一代文章才女坟。魂断寒碑香冷落,梦回春水碧缤纷。”
越二年,复请苏曼殊为写《汾堤吊梦图》,并由李叔同铸版刊《太平洋》报端。
太平洋报
这里要费点篇幅说《太平洋报》。民元孙中山由沪抵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叶楚伧随姚雨平率军至南京拱卫,并参与固镇、宿州之役,出入枪林弹雨战阵,复兼任北伐军参谋。南北和议后,姚雨平改任第四军军长。叶楚伧脱下军服,拟办报纸,以启迪民智,宣传革命。承姚雨平出面,请得沪军都督陈其美拨款,在上海创辨《太平洋报》。
陈其美不单止拨款,还将光复以前自己在马霍路的秘密印刷机构所有铅字粒,捐赠与《太平洋报》。复经常去该报编辑室,奉赠支票(一千或二千)支持,直到停刊为止。(参潘公展《陈其美传》)
《太平洋报》虽然被视为北伐军的机关报,但财力不足,左支右绌,经营困难,只维持半年(1912年4月1日至10月18日)就关门大吉。但他的班底可不容忽视。该报由宋教仁、姚雨平挂帅,经理朱少屏,总编辑叶楚伧。副刊由柳亚子、李叔同、苏曼殊等主持,是南社的重要阵地。
李叔同编副刊之外还负责广告设计,李氏其时尚未出家,是翩翩公子。而苏曼殊则已是名僧。武昌首义时,苏曼殊正在爪哇,得到消息,旋赴香港,经广州,到上海,已是民国元年四月四日,柳亚子介绍苏和尚入南社,并担任《太平洋报》笔政。
苏曼殊写《汾堤吊梦图》
叶楚伧近水楼台,请得苏曼殊为写《汾堤吊梦图》。关于苏和尚写此图的情况,有各种流传故事。柳亚子云:“《汾堤吊梦图》的事情,大概是如此:太平洋报社的广告主任是李息霜,住报社三楼,有一房间,布置甚精,息霜善画,画具都完备;有一天楚伧不知如何趁息霜不在报社时,把曼殊骗到此房间内,关了门画成此画。但未必是完全硬骗,盖楚伧索曼殊画,曼殊恒以无静室及画具为辞,楚伧引彼至此房间内,一切都完备,且言,如嫌外人闯入,可以关门,于是曼殊无所借口,不能不画了。”(柳亚子《苏曼殊研究》)
而当事人叶楚伧后来也有追忆云:
“余访午梦堂旧址后,归抵海上,曼殊适自日本来。余于《太平洋》楼上,供养糖果,扃置一室,乃为余画《汾堤吊梦图》。及今展现,无异玮宝。
池上人寻午梦,画中月罨孤坟。难得和尚谢客,坐残一个黄昏。”
《汾堤吊梦图》画成之后,李叔同将之铸版石印,随《太平洋报》附送。又,苏曼殊的小说《断鸿零雁记》,也是李叔同将之在《太平洋报》上连载,并请得陈师曾为作插图。
南社瑰宝出土
《汾堤吊梦图》发表之后,百多年来,各种苏曼殊文集和研究论集大都有收载,但见过原迹者寡。所以旧日曾误传《汾堤吊梦图卷》系数人合作之画,缘未能睹实物致有此乌龙也。这件名迹神隐了一个多世纪之后,最近在北京嘉德出现。承嘉德老总郭彤女士赐观,得窥此宝卷全貌。
《汾堤吊梦图卷》计有画四幅,除原来苏曼殊绘制的一幅之外,尚有王一亭壬子冬月所写、黄宾虹和蔡哲夫甲寅人日合绘、黄山寿乙卯春绘的同题画作。题引首者四幅,包括刘三、于右任、林景行、杨天骥。题诗词者十幅,包括蜕盦、徐自华、蔡哲夫、诸宗元、胡朴安、柳弃疾、陈布雷、庞树柏、林景行、徐蕴华等。
细察此卷绘图者、题咏者,几乎都是南社社员,又多为革命党人。《汾堤吊梦图卷》可以称得上是南社瑰宝,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文献。
《苏报》主人陈范题咏
题咏者最早的是民国元年蜕盦,当是苏和尚画完不久所题。蜕盦是陈范(1860-1913),原名彝范,字叔柔,叔畴,号梦坡,又名蜕,别署蜕盦,退翁。原籍湖南衡阳,后迁江苏阳湖。光绪十五年举人,曾任江西铅山知县,后挂冠而去,赴上海办《苏报》。据郑逸梅《艺林散叶》记﹕“《苏报》创始者为胡铁梅,后归陈梦坡主持,赁上海河南路楼下一室,所谓主笔房、排字房、机器房,均在其内。”《世载堂杂忆》则谓﹕“苏报馆主陈范,改良《苏报》,印行《革命军》,致酿成惊天动地之‘苏报案’。”陈范亡命日本时加入中国同盟会,亦为南社社员(入社号150)。入民国后与叶楚伧共事,参与《太平洋报》笔政。陈范传世墨迹极罕,为此卷题咏之后半年卒于沪西寓庐。遗著有《陈蜕庵先生文集》《蜕翁诗词刊存》《蜕翁诗词文续存》等。
陈范的题咏详述此图缘起,录如下:
“楚伧君以前岁得才女叶小鸾墓于汾湖叶家埭,其远祖明虞部天寥公女也。天寥恸明社墟于异族,出世入释,号木拂。小鸾工诗,以嫁前七日卒,人传仙去。二百余年,墓湮水莽,碑蚀土花,一旦发见,已奇矣。乃时则汉土将复,人则为其裔选,灵异至此,当时传说,岂谓无籍?敬赋一首,即题楚伧君属曼殊所写《汾堤吊梦图》后。
灵光一霎井星聚,生死荣哀两无取。玉骨冰肌销尽时,才见人间一坯土。汾湖堤外天水连,年年寒食墟五烟。红鹃啼断野棠落,此中蜕隐仙乎仙。江东健者谁时流,唤伧父,熊熊肝胆悁悁心。午梦堂空恸先绪。(《午梦堂全集》,天寥一家唱和之作,文采所萃。闺才不弱陈迦陵。所谓分湖诸叶,叶叶交芬也。)残碑教见非偶然,告尔光复启尔宇。苏侯画笔如有神,展看恍在湖之滨。含豪欲共金波吐,照见三千蕴一尘。往古近今两禅悦,坡公吟飘寥公拂。胜事流传各有缘,更宜郑重新题石,才女坟,妇人集。疎香殊异桃李华,莫使神人黯冰雪。女子当乱离,死节者多,死国家者少,死难以疾心乎国家,而因以死,无疑也。旧碑才女墓,未足尽琼章。琼章,小鸾字,疎香阁为其诗榜。民国元年季冬,蜕盦题,时寓上海北城外。”
柳弃疾题咏
而柳弃疾(亚子)的题咏,是早在宣统元年(己酉)作,到民国甲寅再补题,录如下:
“午梦堂空,疏香阁坏,芳踪一片模糊。衰草斜阳,临风摇曳菇芦。深闺曾煮蕉窗梦,到如今梦也都无。最伤心,镜里波光,依旧分湖。披图遥忆当年事,记一门风雅,玉佩琼琚。一现昙花,无端零落三珠。孤臣况又披缁去,莽中原遍地榛芜。剩伊人,吊古徘徊,感慨穷途。己酉秋日,为楚伧社兄题分堤吊梦图成高阳台一阕。越五年,民国甲寅夏五补写于澥上逆旅。闻黄滨虹谓此图可传五百年,信如是,则鲰生狂草亦得附骥尾以传,死无恨矣。分湖旧隐柳弃疾志。”
从柳氏题咏透露,一九〇九年叶楚伧已经构思组织分堤吊梦图了。到民元苏曼殊为绘一小幅,仍感不足,再倩南社擅绘事的老友继续绘制、题咏,于是继之者有王一亭在同年冬月所写横幅。
黄宾虹蔡哲夫合绘
越二年,甲寅新岁,蔡哲夫在沪渎,与刘三、陈蜕庵、庞檗子、黄宾虹等南社诸友,文酒之会。人日复在楚伧寓庐雅聚,蔡哲夫与黄宾虹合绘汾堤吊梦图。宾虹画上题云:“楚伧先生属画汾堤吊梦图,时哲夫自粤来沪,为写树石,余补坡陀云壑,即正。滨虹。”复请刘三题:“汾堤吊梦图。甲寅人日同朴存哲夫过访楚伧寓庐,酒后合绘此图,属予题端,志一时泥爪也。刘三。”
接着是蔡氏长题,云:“煮梦仙姝去不回,分湖花草至今哀。江楼捉笔揩尘眼,乡国才翰眉砚来。(叶小鸾眉子砚至今仍在吾乡陶节卿家,去冬假归寒琼水榭,属倾城精拓数本,并自绘观砚图共装池。)楚伧社督索画汾堤吊梦图,三四年未下笔,今将之山左,取道沪渎。楚伧召饮寓斋,酒阑与滨虹合绘毕并题二十八字。甲寅七日,蔡守哲夫。”
《南社第十次雅集记事》也有记录此事,云:“甲寅南社第十次雅集于歇浦,雅集次日,叶楚伧以所得《午梦堂集》及《分湖吊梦图》,约同人往观。《分湖吊梦图》为楚伧访小鸾墓址之作,嘱黄朴人、苏曼殊、蔡哲夫、王一亭所绘者也。”
叶小鸾眉子砚
从蔡氏题跋所言,知叶氏三四年前早已叮嘱蔡氏绘此图。该题跋复透露叶小鸾另一件文物“眉子砚”。高贞白丈曾撰《叶小鸾眉子砚》一文,详为论述,兹摘录于下:
“眉子砚是叶小鸾的疏香阁诗砚,椭圆形,长二寸七分,广一寸六分,高四分,形如半弯新月。侧镌‘疏香阁’三字,背镌:‘舅氏从海上获砚材三,琢成分贻余兄弟,琼章得眉子砚’二十二字,真书。缀以二绝云:‘天宝繁华事已陈,成都画手样能新。如今只学初三月,怕有诗人说小颦。’‘素袖轻笼金鸭烟,明窗小几展吴笺。开奁一砚樱桃雨,润到青琴第几弦。’下署曰:‘己巳寒食日题’,印章‘小鸾’二字。此诗《反生香集》中失载。”
“道光间,龚定盦得叶小鸾眉纹诗砚,视为珍秘。”
“眉子砚迭经名人收藏,所题的文字,多到不可胜数。这小小的一方端砚,因女诗人是江苏人,又曾经为广东人收藏而成为这两省的著名文物了。”
“广东人最先收藏眉子砚的是陶绥之。绥之原籍浙江会稽人,篁村先生之侄,他的祖父曾为广西知州,所以绥之就寄籍番禺。他得到眉子砚后,遍请名人题咏,集成一册。后来此砚归梅县人吴兰修。”
“清道光廿九年(公元一八四九年),大兴王佛云(寿迈,举人)在清江浦市上得眉子砚,因名所居曰‘砚缘盦’。不久后,王佛云竟然得到一个机会到吴江做知县。吴江是叶小鸾故里,这真使王佛云大喜过望。下车后,立刻去访叶氏后人,画小鸾遗影,重修小鸾之墓,立碑于上,并刻疏香阁遗稿,即传世之砚缘盦刊本是也。集之末,附以同人题词,曰《砚缘集》。他从前得此砚名其斋曰‘砚缘’,至此乃验。这也是文人一件乐事。”
“近数十年,眉子砚已不知其踪迹,但广东有很多仿制的眉子砚,时在市面出见,可见广东文人是怎样珍爱这个才女的遗物。”
(高伯雨《听雨楼随笔》页273-275)
叶小鸾眉子砚拓本册
蔡哲夫题跋中提到“去冬假归寒琼水榭,属倾城精拓数本”。据悉蔡氏后人仍宝藏《叶小鸾眉子砚拓本》册,此册有邓尔雅题签和题扉页,眉子砚拓本之外,有蔡氏自绘《观砚图》,和杨千里、俞锷、何邹崖、叶楚伧、高燮、刘庆崧、汪兆镛、赵藩、高旭、秦锡圭、高燮、刘景堂、崔师贯、金城⋯⋯等众多诗友题咏。叶楚伧在砚拓旁题云:“月掩云封去窈然,一帘春雨自娟娟。故家词赋分明在,半作仙音半入禅。省识诗前与画边,凄清墓草入寒烟。卷舒偶落凡人眼,已隔升仙三百年。裔孙叶楚伧谨题,并呈哲夫社长正。”
同是在甲寅年,叶楚伧和陈匪石(倦鹤)编的《七襄》旬刊创刊(十一月),发表叶氏以叶小凤笔名撰写的章回小说《古戍寒笳记》(刊一至九期1914年11月至1915年2月),讲明末江南一带的抗清义师风起云涌故事,当中主角人物影射午梦堂叶绍袁叶小鸾诸人。可见叶楚伧对其先祖的情怀,念念不忘。
明刻本《午梦堂集》
《太平洋报》停刊后,叶楚伧转战《民立报》,在报上征求《午梦堂集》,果有所得。是南社老友高旭(木石居士)知叶氏有征求是书之意,概将其所藏明刻原本,举以奉赠。俾与《汾堤吊梦图》卷合为双璧,正所谓“美具难并”也。
叶氏喜而赋《得午梦堂集遥酹分湖》:“春波初醮一枝痕,霭霭人家三两村,菡萏塘前仙子墓,独留残碣鎭诗魂。凤驭鸾骖列上仙,天宫新箓左思篇,瑶池黄竹初传响,已阅人间三百年。”
叶氏在抗战胜利翌年病逝,迄今垂八十年。其一生珍爱之《汾堤吊梦图》长卷和明刊本《午梦堂集》,历经兵燹动乱,竟能保存无损,冥冥中似有神灵呵护。
二〇二五年四月廿六日
香港著名收藏家许礼平先生应邀特为
苏曼殊《汾堤吊梦图》撰文,在此谨表谢忱!
(二)汾堤弔梦图。楚伧先生雅鉴。壬子(1912年)冬月,白龙山人写。钤印:白龙山人
(三)汾堤弔梦图。曼叔为楚伧居士作。
(四)楚伧先生属画汾堤弔梦图,时哲夫自粤来沪,为写树石,余补坡陀云壑即正。滨虹。钤印:鸿、滨虹、蔡守
杨千里(1882-1958)题引首 汾堤弔梦图。天骥。钤印:千里
出 版 1.《太平洋报》(苏曼殊《汾堤吊梦图》),1911年版。
2.《苏曼殊全集》(四),柳亚子编,插图(苏曼殊《汾堤吊梦图》),上海北新书局,1928年版。
3.《柳亚子文集•苏曼殊研究》,插图(苏曼殊《汾堤吊梦图》),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李叔同身边的文化名人》,第27页(苏曼殊《汾堤吊梦图》),中华书局,2005年版。
5.《情僧梦露:苏曼殊画传》,第299页(苏曼殊《汾堤吊梦图》),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
6.《苏曼殊图像:画家•诗人•僧徒•情侣的一生》,第413页(苏曼殊《汾堤吊梦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版。
7.《尘梦禅心:苏曼殊画传》,第239页(苏曼殊《汾堤吊梦图》),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8.《一卷田歌是道书:玉吅斋随笔》,第159页(苏曼殊《汾堤吊梦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版。
著 录 1.《紫罗兰》第一卷第二号,(苏曼殊《汾堤吊梦图》),上海大东书局,1925年。
2.《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2卷第1期,第34-35页(陈世强《叶楚怆与汾堤吊梦图》),1999年。
3.《徐蕴华、林寒碧诗文合集》,第189页,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来 源 此卷直接征集自叶楚伧家属。
上 款 “楚伧仁兄”即叶楚伧(1887-1946),原名宗源,号卓书,字楚伧,别字小凤。江苏吴江人,寄居吴县周庄(今属昆山)。著名的南社诗人,国民党官僚,政治活动家。1909年参加中国同盟会。1910年(一说1909年)加入南社。1912年后,在上海创办《太平洋报》《生活日报》,并一度入《民立报》操笔政。1916年《民国日报》创刊,任总编辑,反对袁世凯称帝。1924年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并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常务委员兼青年妇女部长。1925年参加西山会议,为西山会议派重要成员。1927年受蒋介石指派与吴稚晖、白崇禧等另组上海临时政治委员会,统揽上海党、政、军、财大权。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任国民政府委员。1929年后,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委员,并先后任中央党部宣传部长、秘书长,江苏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叶楚伧曾创办《文艺月刊》,编印《文艺丛书》《读书杂志》等。著有《世徽堂诗稿》《楚伧文存》《叶楚伧诗文集》等。
说 明
《汾堤吊梦图卷》计有画四幅,除原来苏曼殊绘制的一幅之外,尚有王一亭壬子冬月所写、黄宾虹和蔡哲夫甲寅人日合绘、黄山寿乙卯春绘的同题画作。题引首者四幅,包括刘三、于右任、林景行、杨天骥。题诗词者十幅,包括蜕盦、徐自华、蔡哲夫、诸宗元、胡朴安、柳弃疾、陈布雷、庞树柏、林景行、徐蕴华等。此卷绘图者、题咏者,几乎都是南社社员,又多为革命党人。
后 纸 1.陈范(1860-1913)题:楚伧君以前岁得才女叶小鸾墓于汾湖叶家埭,其远祖明虞部天寥公女也。天寥恸明社墟于异族,出世入释,号木拂。小鸾工诗,以嫁前七日卒,人传仙去。二百余年,墓湮水莽,碑蚀土花,一旦发见,已奇矣。廼时则汉土将复,人则为其裔选,灵异至此,当时传说,岂谓无籍?敬赋一首,即题楚伧君属曼殊所写汾堤弔梦图后。
灵光一霎井星聚,生死荣哀两无取。玉骨冰肌销尽时,才见人间一坯土。汾湖堤外天水连,年年寒食墟五烟。红鹃啼断野棠落,此中蜕隐仙乎仙。江东健者谁时流,唤伧父,熊熊肝胆悁悁心。午梦堂空恸先绪。(《午梦堂全集》,天寥一家唱和之作,文采所萃。闺才不弱陈迦陵。所谓分湖诸叶,叶叶交芬也。)残碑教见非偶然,告尔光复启尔宇。苏侯画笔如有神,展看恍在湖之滨。含豪欲共金波吐,照见三千蕴一尘。往古近今两禅悦,坡公吟飘寥公拂。胜事流传各有缘,更宜郑重新题石,才女坟,妇人集。疎香殊异桃李华,莫使神人黯冰雪。女子当乱离,死节者多,死国家者少,死难以疾心乎国家,而因以死,无疑也。旧碑才女墓,未足尽琼章。琼章,小鸾字,疎香阁为其诗榜。民国元年(1911)季冬,蜕盦题,时寓上海北城外。
2.于右任(1879-1964)题:汾堤弔梦图。楚伧先生属题。于右任。钤印:右任
3.徐自华(1873-1935)题:甚萧条,几株垂柳,丝丝凄碧如许。画堂午寐频番冷,赢得风风雨雨。凭认取。道此是、《三姝媚》绝吟秋处。灵踪一去。叹月黯疎香,花残芳雪,都付断魂句。璚楼杳,谁爇返生香炷。空凉雁私语。湖烟湖水年年绿,不见一家词赋。君莫苦。君已把、瑶钗玉珮留缣素。(前吴江县令王寿迈修瑶章墓时,曾得玉钗、珮各一事。)苍茫平楚问何日,梨花载将春酿来。拜小仙墓。右调迈陂塘,奉题楚伧居士汾堤弔梦图,并希拍正。忏慧词人自华。钤印:忏慧倚声、素心人
4.刘三(1878-1938)题:汾堤弔梦图。甲寅(1914)人日同朴存哲夫过访楚伧寓庐,酒后合绘此图,属予题耑,志一时泥爪也。刘三。钤印:刘胜私印
5.蔡哲夫(1879-1941)题:煮梦仙姝去不回,分湖花草至今哀。江楼捉笔揩尘眼,乡国才翰眉砚来。叶小鸾眉子砚至今仍在吾乡陶节卿家,去冬假归寒琼水榭,属倾城精拓数本,并自绘观砚图共装池。楚伧社督索画汾堤弔梦图,三四年未下笔,今将之山左,取道沪渎。楚伧召饮寓斋,酒阑与滨虹合绘毕并题二十八字。甲寅七日,蔡守哲夫。钤印:鱓亭、顺德蔡守、哲夫无极
6.诸宗元(1875-1932)题:遐哉午梦堂,一卷返生香。凄觉汾湖过,谁寻墓碣荒。裔孙富文采,家事感沧桑。今古人间世,黄云送夕阳。泪染黄云送夕阳。天寥先生纪梦诗。楚伧先生属题。宗元。钤印:诸记
7.胡朴安(1878-1947)题:分湖深且广,烟水何微茫。吞吐纳三泖,含虚荡清光。中有神仙人,披云自徜徉。竦身以独立,亭亭颀而长。殊姿世无匹,秋水映清妆。箫声云际响,余韵何悠扬。恍惚闻天语,云是叶琼章。轻身忽电灭,仰天亦弥长。遥指西南山,松柏郁苍苍。楼阁蔚然起,一女凥西厢。叩阙欲相问,人道名寒簧。呼之不复应,声余空廊。可望不可即,只在天一方。弔古徒有梦,返生竟无香。迷离若有失,痴立分水旁。浩浩湖中波,萧萧堤畔杨。荒村卧碑碣,邱陇走牛羊。叶生仙人裔,胸怀慨以慷。刻苦追梦境,绘图买缣缃。有若铜盘水,冰花吐光芒。知是灵气凭,焕乎有彣彰。兹图为不朽,分水自斜阳。楚伧社兄属题。胡蕴玉朴安。
8.柳亚子(1887-1958)题:午梦堂空,疏香阁坏,芳踪一片模糊。衰草斜阳,临风摇曳菰芦。深闺曾煮蕉窗梦,到如今梦也都无。最伤心,镜里波光,依旧分湖。披图遥忆当年事,记一门风雅,玉佩琼琚。一现昙花,无端零落三珠。孤臣况又披缁去,莽中原遍地榛芜。剩伊人,弔古徘徊,感慨穷途。己酉秋日,为楚伧社兄题分堤弔梦图成,高阳台一阕。越五年,民国甲寅夏五补写于澥上逆旅。闻黄滨虹谓此图可传五百年,信如是。则鲰生狂草亦得附骥尾以传,死无恨矣。分湖旧隐柳弃疾志。
9.陈布雷(1890-1948)题:甲寅夏五,南社临时雅集于愚园,酒半,楚伧出此图见示索题,为识数字。慈溪陈训恩。钤印:龙禅室
10.庞树柏(1884-1916)题:何处当年午梦堂,重来一舸识江乡。水黛山眉无限憾,自苍苍。芳草残鹃思故国,乱花哀笛送斜阳。最是人间难再觅,返生香。调寄摊破浣溪纱。为楚伧词兄题吊梦图即正。社弟庞树柏。钤印:庞檗子、绮庵填词
11.林寒碧(1886-1916)题:汾湖弔梦图。楚伧先生属题。景行。钤印:景行
12.林寒碧题:不见垂杨下有堤,浪猜图记浪标题。为耽湖水年年绿,道是词仙旧隐栖。不是词仙旧隐栖,能寻芳塚也应题。后生笔记后人画,惆怅重来已隔堤。前图竟题汾湖盖认作词仙旧隐也。楚公来告,因补两绝,以识粗率。寒碧并记。钤印:西子湖边俦侣、流泉满清听
13.徐蕴华(1884-1962)题:凝情最是堤前柳,烟也糢糊,水也糢糊。欲访灵踪意已孤。词人怎识蕉窗梦,吟也生疏,画也生疏。一片苍凉话旧墟。右调寄丑奴儿令,奉题汾堤弔梦图。楚伧居士正律。小淑。钤印:韫花
苏曼殊绘《汾堤吊梦图》及其他
文/许礼平
汾湖古称分湖,位处江苏吴江和浙江嘉善交界。明季汾湖北滨叶家埭为叶氏午梦堂所在。名媛叶小鸾即为叶家四女。是处人杰地灵,所指“汾堤”亦即是此地。
吊梦者是叶楚伧,乃叶氏远裔,其怀慕祖姑婆,寻墓久而未获,忽一旦无意得之,喜极,乃倩诗僧苏曼殊为之绘图志记。这就是《汾堤吊梦图》的取义之由。
图主、绘图者、题图者皆南社中人。但展卷讽诵,则有孝道在天,自在祥和,故黄宾虹读而善之,谓“可传五百年”。
叶楚伧是热心鼓吹革命的人,没想到为寻找他的太姑婆的荒冢,居然衍生出这段吊梦歌离。这在思想极端的或会不解,但怀古思亲是正常的文化,而绘图的苏曼殊也是“身世有难言之隐”,当其挥毫作画时,自有感怀,正不知所感触者,“谁是主人谁是客”。而题画中如柳亚子诸人,都是一时豪杰收束于孝道之前。是以知《汾堤吊梦图》是能兼顾孝道和淑世之情。如此,则能细味滨虹老人谓“可传五百年”的本意。
午梦堂叶氏
明季午梦堂叶氏,一门风雅,喧赫一时。堂主叶绍袁是吴中叶氏第二十四世,叶氏与夫人沈宜修暨四女七子,皆擅诗文曲艺,六子叶燮更是诗论大家,而以四女叶小鸾名最显,享誉江南,流传故事也最多。崇祯丙子,叶绍袁将合家诗文辑印为《午梦堂集》,传诵千古,有“汾河诸叶,叶叶交辉”之誉。
江南才女叶小鸾
叶小鸾(1616-1632),字琼章,“性高旷,厌繁华,爱烟霞,通禅理”,尤酷爱梅,室名“疏香阁”。其诗词在当年已备受推崇。明末清初词坛魁首陈维崧《妇人集》云:“吴江叶进士(名绍袁)三女,长昭齐、次蕙绸、三琼章,具有才调。而琼章(叶小鸾)尤英彻,如玉山之映人。诗辞绝有思致,载《午梦堂集》中。”
叶小鸾不止是江南才女,还美若天仙。当年未有照相,凭小鸾乃母沈宜修《季女琼章传》的描述,可以想象。
“儿鬓发素额,修眉玉颊,丹唇皓齿,端鼻媚靥,明眸善睐,秀色可餐,无妖冶之态,无脂粉之气。比梅花,觉梅花太瘦;比海棠,觉海棠少清。故名为丰丽,实是逸韵风生。若谓有韵之人不免轻佻,则又端严庄靓。总之王夫人林下之风,顾家妇闺房之秀,兼有之耳。”
但才女薄命,小鸾在十七岁出阁前五日(一说七日)悴逝。至于其死因,王晋光有《叶小鸾“因嫁而亡”事件探索》(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No. 49),读者可参考。
午梦堂后裔叶楚伧
“汾河诸叶,叶叶交辉”,叶小鸾仙去之后二百五十多年,叶楚伧诞生于苏州周庄镇,是吴中叶氏第三十四世。叶楚伧自幼聪敏过人,十七岁考入南洋公学,旋转浔溪公学,二十一岁毕业,得陈去病力荐,到汕头主持《中华新报》笔政,自此与报业结下不解之缘。《中华新报》是同盟会谢逸桥谢良牧昆仲募集南洋华侨资金创办的,是宣传革命的报纸。宣统元年,叶氏在谢氏昆仲主盟下宣誓加入同盟会,翌年复由陈佩忍介绍加入南社。叶氏可谓集报人、党人、诗人于一身。
汾堤吊梦
叶楚伧钦仰祖姑叶小鸾,因以“叶小凤”为其笔名。“小凤”正是与“小鸾”之名相呼应。
光绪戊申,叶楚伧首度来叶家埭,寻觅祖姑墓未果,吟咏出一阕《踏莎行•春日上分堤》:
“柳影沾衣,湖光敛黛。垄头风景春如醉。白云一片认归帆,石栏雕砌今何在。午梦当年,文章几辈。返生香爇诗魂碎。烟波浩渺锁渔歌,蘼芜墓草春憔悴。”
翌年(宣统元年)叶楚伧再到叶家埭,泛舟汾湖,终寻得祖姑墓茔,欣喜若狂。撰有七律《正月三日过汾湖旧居,访得祖姑琼章女史墓址于大富圩宝生庵之阴,成二律以志奇幸》:
“迷阳荒草旧灵芬,一代文章才女坟。魂断寒碑香冷落,梦回春水碧缤纷。”
越二年,复请苏曼殊为写《汾堤吊梦图》,并由李叔同铸版刊《太平洋》报端。
太平洋报
这里要费点篇幅说《太平洋报》。民元孙中山由沪抵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叶楚伧随姚雨平率军至南京拱卫,并参与固镇、宿州之役,出入枪林弹雨战阵,复兼任北伐军参谋。南北和议后,姚雨平改任第四军军长。叶楚伧脱下军服,拟办报纸,以启迪民智,宣传革命。承姚雨平出面,请得沪军都督陈其美拨款,在上海创辨《太平洋报》。
陈其美不单止拨款,还将光复以前自己在马霍路的秘密印刷机构所有铅字粒,捐赠与《太平洋报》。复经常去该报编辑室,奉赠支票(一千或二千)支持,直到停刊为止。(参潘公展《陈其美传》)
《太平洋报》虽然被视为北伐军的机关报,但财力不足,左支右绌,经营困难,只维持半年(1912年4月1日至10月18日)就关门大吉。但他的班底可不容忽视。该报由宋教仁、姚雨平挂帅,经理朱少屏,总编辑叶楚伧。副刊由柳亚子、李叔同、苏曼殊等主持,是南社的重要阵地。
李叔同编副刊之外还负责广告设计,李氏其时尚未出家,是翩翩公子。而苏曼殊则已是名僧。武昌首义时,苏曼殊正在爪哇,得到消息,旋赴香港,经广州,到上海,已是民国元年四月四日,柳亚子介绍苏和尚入南社,并担任《太平洋报》笔政。
苏曼殊写《汾堤吊梦图》
叶楚伧近水楼台,请得苏曼殊为写《汾堤吊梦图》。关于苏和尚写此图的情况,有各种流传故事。柳亚子云:“《汾堤吊梦图》的事情,大概是如此:太平洋报社的广告主任是李息霜,住报社三楼,有一房间,布置甚精,息霜善画,画具都完备;有一天楚伧不知如何趁息霜不在报社时,把曼殊骗到此房间内,关了门画成此画。但未必是完全硬骗,盖楚伧索曼殊画,曼殊恒以无静室及画具为辞,楚伧引彼至此房间内,一切都完备,且言,如嫌外人闯入,可以关门,于是曼殊无所借口,不能不画了。”(柳亚子《苏曼殊研究》)
而当事人叶楚伧后来也有追忆云:
“余访午梦堂旧址后,归抵海上,曼殊适自日本来。余于《太平洋》楼上,供养糖果,扃置一室,乃为余画《汾堤吊梦图》。及今展现,无异玮宝。
池上人寻午梦,画中月罨孤坟。难得和尚谢客,坐残一个黄昏。”
《汾堤吊梦图》画成之后,李叔同将之铸版石印,随《太平洋报》附送。又,苏曼殊的小说《断鸿零雁记》,也是李叔同将之在《太平洋报》上连载,并请得陈师曾为作插图。
南社瑰宝出土
《汾堤吊梦图》发表之后,百多年来,各种苏曼殊文集和研究论集大都有收载,但见过原迹者寡。所以旧日曾误传《汾堤吊梦图卷》系数人合作之画,缘未能睹实物致有此乌龙也。这件名迹神隐了一个多世纪之后,最近在北京嘉德出现。承嘉德老总郭彤女士赐观,得窥此宝卷全貌。
《汾堤吊梦图卷》计有画四幅,除原来苏曼殊绘制的一幅之外,尚有王一亭壬子冬月所写、黄宾虹和蔡哲夫甲寅人日合绘、黄山寿乙卯春绘的同题画作。题引首者四幅,包括刘三、于右任、林景行、杨天骥。题诗词者十幅,包括蜕盦、徐自华、蔡哲夫、诸宗元、胡朴安、柳弃疾、陈布雷、庞树柏、林景行、徐蕴华等。
细察此卷绘图者、题咏者,几乎都是南社社员,又多为革命党人。《汾堤吊梦图卷》可以称得上是南社瑰宝,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文献。
《苏报》主人陈范题咏
题咏者最早的是民国元年蜕盦,当是苏和尚画完不久所题。蜕盦是陈范(1860-1913),原名彝范,字叔柔,叔畴,号梦坡,又名蜕,别署蜕盦,退翁。原籍湖南衡阳,后迁江苏阳湖。光绪十五年举人,曾任江西铅山知县,后挂冠而去,赴上海办《苏报》。据郑逸梅《艺林散叶》记﹕“《苏报》创始者为胡铁梅,后归陈梦坡主持,赁上海河南路楼下一室,所谓主笔房、排字房、机器房,均在其内。”《世载堂杂忆》则谓﹕“苏报馆主陈范,改良《苏报》,印行《革命军》,致酿成惊天动地之‘苏报案’。”陈范亡命日本时加入中国同盟会,亦为南社社员(入社号150)。入民国后与叶楚伧共事,参与《太平洋报》笔政。陈范传世墨迹极罕,为此卷题咏之后半年卒于沪西寓庐。遗著有《陈蜕庵先生文集》《蜕翁诗词刊存》《蜕翁诗词文续存》等。
陈范的题咏详述此图缘起,录如下:
“楚伧君以前岁得才女叶小鸾墓于汾湖叶家埭,其远祖明虞部天寥公女也。天寥恸明社墟于异族,出世入释,号木拂。小鸾工诗,以嫁前七日卒,人传仙去。二百余年,墓湮水莽,碑蚀土花,一旦发见,已奇矣。乃时则汉土将复,人则为其裔选,灵异至此,当时传说,岂谓无籍?敬赋一首,即题楚伧君属曼殊所写《汾堤吊梦图》后。
灵光一霎井星聚,生死荣哀两无取。玉骨冰肌销尽时,才见人间一坯土。汾湖堤外天水连,年年寒食墟五烟。红鹃啼断野棠落,此中蜕隐仙乎仙。江东健者谁时流,唤伧父,熊熊肝胆悁悁心。午梦堂空恸先绪。(《午梦堂全集》,天寥一家唱和之作,文采所萃。闺才不弱陈迦陵。所谓分湖诸叶,叶叶交芬也。)残碑教见非偶然,告尔光复启尔宇。苏侯画笔如有神,展看恍在湖之滨。含豪欲共金波吐,照见三千蕴一尘。往古近今两禅悦,坡公吟飘寥公拂。胜事流传各有缘,更宜郑重新题石,才女坟,妇人集。疎香殊异桃李华,莫使神人黯冰雪。女子当乱离,死节者多,死国家者少,死难以疾心乎国家,而因以死,无疑也。旧碑才女墓,未足尽琼章。琼章,小鸾字,疎香阁为其诗榜。民国元年季冬,蜕盦题,时寓上海北城外。”
柳弃疾题咏
而柳弃疾(亚子)的题咏,是早在宣统元年(己酉)作,到民国甲寅再补题,录如下:
“午梦堂空,疏香阁坏,芳踪一片模糊。衰草斜阳,临风摇曳菇芦。深闺曾煮蕉窗梦,到如今梦也都无。最伤心,镜里波光,依旧分湖。披图遥忆当年事,记一门风雅,玉佩琼琚。一现昙花,无端零落三珠。孤臣况又披缁去,莽中原遍地榛芜。剩伊人,吊古徘徊,感慨穷途。己酉秋日,为楚伧社兄题分堤吊梦图成高阳台一阕。越五年,民国甲寅夏五补写于澥上逆旅。闻黄滨虹谓此图可传五百年,信如是,则鲰生狂草亦得附骥尾以传,死无恨矣。分湖旧隐柳弃疾志。”
从柳氏题咏透露,一九〇九年叶楚伧已经构思组织分堤吊梦图了。到民元苏曼殊为绘一小幅,仍感不足,再倩南社擅绘事的老友继续绘制、题咏,于是继之者有王一亭在同年冬月所写横幅。
黄宾虹蔡哲夫合绘
越二年,甲寅新岁,蔡哲夫在沪渎,与刘三、陈蜕庵、庞檗子、黄宾虹等南社诸友,文酒之会。人日复在楚伧寓庐雅聚,蔡哲夫与黄宾虹合绘汾堤吊梦图。宾虹画上题云:“楚伧先生属画汾堤吊梦图,时哲夫自粤来沪,为写树石,余补坡陀云壑,即正。滨虹。”复请刘三题:“汾堤吊梦图。甲寅人日同朴存哲夫过访楚伧寓庐,酒后合绘此图,属予题端,志一时泥爪也。刘三。”
接着是蔡氏长题,云:“煮梦仙姝去不回,分湖花草至今哀。江楼捉笔揩尘眼,乡国才翰眉砚来。(叶小鸾眉子砚至今仍在吾乡陶节卿家,去冬假归寒琼水榭,属倾城精拓数本,并自绘观砚图共装池。)楚伧社督索画汾堤吊梦图,三四年未下笔,今将之山左,取道沪渎。楚伧召饮寓斋,酒阑与滨虹合绘毕并题二十八字。甲寅七日,蔡守哲夫。”
《南社第十次雅集记事》也有记录此事,云:“甲寅南社第十次雅集于歇浦,雅集次日,叶楚伧以所得《午梦堂集》及《分湖吊梦图》,约同人往观。《分湖吊梦图》为楚伧访小鸾墓址之作,嘱黄朴人、苏曼殊、蔡哲夫、王一亭所绘者也。”
叶小鸾眉子砚
从蔡氏题跋所言,知叶氏三四年前早已叮嘱蔡氏绘此图。该题跋复透露叶小鸾另一件文物“眉子砚”。高贞白丈曾撰《叶小鸾眉子砚》一文,详为论述,兹摘录于下:
“眉子砚是叶小鸾的疏香阁诗砚,椭圆形,长二寸七分,广一寸六分,高四分,形如半弯新月。侧镌‘疏香阁’三字,背镌:‘舅氏从海上获砚材三,琢成分贻余兄弟,琼章得眉子砚’二十二字,真书。缀以二绝云:‘天宝繁华事已陈,成都画手样能新。如今只学初三月,怕有诗人说小颦。’‘素袖轻笼金鸭烟,明窗小几展吴笺。开奁一砚樱桃雨,润到青琴第几弦。’下署曰:‘己巳寒食日题’,印章‘小鸾’二字。此诗《反生香集》中失载。”
“道光间,龚定盦得叶小鸾眉纹诗砚,视为珍秘。”
“眉子砚迭经名人收藏,所题的文字,多到不可胜数。这小小的一方端砚,因女诗人是江苏人,又曾经为广东人收藏而成为这两省的著名文物了。”
“广东人最先收藏眉子砚的是陶绥之。绥之原籍浙江会稽人,篁村先生之侄,他的祖父曾为广西知州,所以绥之就寄籍番禺。他得到眉子砚后,遍请名人题咏,集成一册。后来此砚归梅县人吴兰修。”
“清道光廿九年(公元一八四九年),大兴王佛云(寿迈,举人)在清江浦市上得眉子砚,因名所居曰‘砚缘盦’。不久后,王佛云竟然得到一个机会到吴江做知县。吴江是叶小鸾故里,这真使王佛云大喜过望。下车后,立刻去访叶氏后人,画小鸾遗影,重修小鸾之墓,立碑于上,并刻疏香阁遗稿,即传世之砚缘盦刊本是也。集之末,附以同人题词,曰《砚缘集》。他从前得此砚名其斋曰‘砚缘’,至此乃验。这也是文人一件乐事。”
“近数十年,眉子砚已不知其踪迹,但广东有很多仿制的眉子砚,时在市面出见,可见广东文人是怎样珍爱这个才女的遗物。”
(高伯雨《听雨楼随笔》页273-275)
叶小鸾眉子砚拓本册
蔡哲夫题跋中提到“去冬假归寒琼水榭,属倾城精拓数本”。据悉蔡氏后人仍宝藏《叶小鸾眉子砚拓本》册,此册有邓尔雅题签和题扉页,眉子砚拓本之外,有蔡氏自绘《观砚图》,和杨千里、俞锷、何邹崖、叶楚伧、高燮、刘庆崧、汪兆镛、赵藩、高旭、秦锡圭、高燮、刘景堂、崔师贯、金城⋯⋯等众多诗友题咏。叶楚伧在砚拓旁题云:“月掩云封去窈然,一帘春雨自娟娟。故家词赋分明在,半作仙音半入禅。省识诗前与画边,凄清墓草入寒烟。卷舒偶落凡人眼,已隔升仙三百年。裔孙叶楚伧谨题,并呈哲夫社长正。”
同是在甲寅年,叶楚伧和陈匪石(倦鹤)编的《七襄》旬刊创刊(十一月),发表叶氏以叶小凤笔名撰写的章回小说《古戍寒笳记》(刊一至九期1914年11月至1915年2月),讲明末江南一带的抗清义师风起云涌故事,当中主角人物影射午梦堂叶绍袁叶小鸾诸人。可见叶楚伧对其先祖的情怀,念念不忘。
明刻本《午梦堂集》
《太平洋报》停刊后,叶楚伧转战《民立报》,在报上征求《午梦堂集》,果有所得。是南社老友高旭(木石居士)知叶氏有征求是书之意,概将其所藏明刻原本,举以奉赠。俾与《汾堤吊梦图》卷合为双璧,正所谓“美具难并”也。
叶氏喜而赋《得午梦堂集遥酹分湖》:“春波初醮一枝痕,霭霭人家三两村,菡萏塘前仙子墓,独留残碣鎭诗魂。凤驭鸾骖列上仙,天宫新箓左思篇,瑶池黄竹初传响,已阅人间三百年。”
叶氏在抗战胜利翌年病逝,迄今垂八十年。其一生珍爱之《汾堤吊梦图》长卷和明刊本《午梦堂集》,历经兵燹动乱,竟能保存无损,冥冥中似有神灵呵护。
二〇二五年四月廿六日
香港著名收藏家许礼平先生应邀特为
苏曼殊《汾堤吊梦图》撰文,在此谨表谢忱!